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六年级有111名学生,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我们印发了111份问卷调查表,对回收的这111份问卷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以求有针对性地了解我校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制定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89-1
一、调查背景
连续几年的六年级教学经历让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这既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也是完善教学的自我反思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在教学中,学生课堂上作业完成得还可以,但离开老师视线后的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普遍比较低下。基于此,我在我们学校——一所成郊结合部的学校进行了一项调查。
二、调查数据
1.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整体认识。掌握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整体印象,对于教师布置作业有指导性意见。不同的学生对作业总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影响着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适当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去钻研;而过于简单的题目,孩子们一眼就看出答案,这样就减少了思维过程,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思维迟钝,不爱动脑思考。而且一般难题都不同程度地集合了各种题型的精华,常做可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日益敏捷,做普通的题目时也会得心应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7.3%的同学光是完成书面作业就用去了2~4小时;而有77.9%的同学希望能将书面作业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以留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供自己支配,当然这中间还包括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时间。
2.学生认可的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问卷反馈,学生普遍认为努力读书固然重要,但在这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如果终日只是抱书苦读,而不融入社会,体验各种人际关系,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在生活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最终只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而所学知识也不一定能适用于现实生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不锻炼好身体,也没有本钱投入学习,反而得不偿失。
3.学生对作业形式的需求。完成作业的形式和出题方式的不同,也可使同学们对作业的兴趣及态度大不相同。那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通过对学生调查表的分析和跟踪调查,我们对目前家庭作业的形式得出以下结论:
(1)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书本上重复的练习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学生课外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
(2)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教师布置作业大多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重复练习作业,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辅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
(3)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中,口头作业其实就是没什么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
(4)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调查表明,教师很少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完成课外作业。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做,绝大部分的教师能要求学生一样地完成。
三、有意义的尝试
1.欲——让家庭作业成为愉悦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所学材料的兴趣。”是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我们要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做游戏、剪贴画、讲故事、猜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到作业布置中来,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多高,作业的效果就有多高。
2.鱼——让家庭作业成为传输知识的纽带。我们布置作业就要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避免千篇一律,或者照搬教辅资料及试题的现象。
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为A、B、C三个等级: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胃口,难度中等,既有运用又有巩固。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份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3.渔——让家庭作业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添动力。学习后布置给学生一些探究的题目,既可以拓展课文内容,开放教材;又可以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业的布置需要教师的责任和智慧,每一份作业的布置都要考虑既能吸引学生参与,又能及时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89-1
一、调查背景
连续几年的六年级教学经历让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这既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也是完善教学的自我反思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在教学中,学生课堂上作业完成得还可以,但离开老师视线后的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普遍比较低下。基于此,我在我们学校——一所成郊结合部的学校进行了一项调查。
二、调查数据
1.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整体认识。掌握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整体印象,对于教师布置作业有指导性意见。不同的学生对作业总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影响着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适当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去钻研;而过于简单的题目,孩子们一眼就看出答案,这样就减少了思维过程,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思维迟钝,不爱动脑思考。而且一般难题都不同程度地集合了各种题型的精华,常做可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日益敏捷,做普通的题目时也会得心应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7.3%的同学光是完成书面作业就用去了2~4小时;而有77.9%的同学希望能将书面作业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以留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供自己支配,当然这中间还包括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时间。
2.学生认可的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问卷反馈,学生普遍认为努力读书固然重要,但在这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如果终日只是抱书苦读,而不融入社会,体验各种人际关系,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在生活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最终只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而所学知识也不一定能适用于现实生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不锻炼好身体,也没有本钱投入学习,反而得不偿失。
3.学生对作业形式的需求。完成作业的形式和出题方式的不同,也可使同学们对作业的兴趣及态度大不相同。那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通过对学生调查表的分析和跟踪调查,我们对目前家庭作业的形式得出以下结论:
(1)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书本上重复的练习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学生课外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
(2)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教师布置作业大多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重复练习作业,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辅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
(3)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中,口头作业其实就是没什么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
(4)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调查表明,教师很少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完成课外作业。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做,绝大部分的教师能要求学生一样地完成。
三、有意义的尝试
1.欲——让家庭作业成为愉悦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所学材料的兴趣。”是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我们要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做游戏、剪贴画、讲故事、猜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到作业布置中来,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多高,作业的效果就有多高。
2.鱼——让家庭作业成为传输知识的纽带。我们布置作业就要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避免千篇一律,或者照搬教辅资料及试题的现象。
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为A、B、C三个等级: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胃口,难度中等,既有运用又有巩固。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份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3.渔——让家庭作业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添动力。学习后布置给学生一些探究的题目,既可以拓展课文内容,开放教材;又可以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业的布置需要教师的责任和智慧,每一份作业的布置都要考虑既能吸引学生参与,又能及时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