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作为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涌现出大批对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的音乐教育家。他们以此为基础,编审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教材,与此同时,大量的文章也发表于不同的期刊上,不同流派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丰富了中国音乐教育理论。这一时期发表的文章总共约有90篇。这些文章按其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4个部分,音乐教育概论;音乐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法以及教学实践、课外活动与师资。本文主要以音乐教育概论为主进行论述。
关键词:三十年代;音乐期刊;音乐教育概论
自五四运动以后,音乐教育是音乐界非常关注的话题,而大部分文章都集中在三十年代的期刊中,总共约有90篇文章与其相关。而与音乐教育概论相关的文章多刊登在《音乐教育》以及《乐艺》中。这些杂志多数是由教育机构和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创办,文章的作者也多为各个层面的音乐教师,因而对这一话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音乐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正是得以关注的重点所在。
音乐教育概论内容的文章在整个音乐教育问题的文章中数量最少,仅有9篇。这些文章有的高谈音乐教育在现代中国中的意义,有的系统地研究学校音乐教育的方法论,都从理论层面进行概括性的论述。它们主要刊登在《音乐教育》和《广州音乐》几份杂志中,登载的范围不大。
一、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文化发达的国家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它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中国人事如何看待音乐教育的呢?
中国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一直是带有较多功利性目的的。在20年代的文章中表露无遗。而30年代,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再过于狭隘,但依然比较功利。李世俊于1934年在《音乐教育》上发表的《音乐科在小学教育上的重要点》文章中,将音乐教育的功能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方面,音乐可以帮助儿童消化,促进儿童血液流通,训练儿童神经等;二是心理方面,音乐能消除儿童不良习惯,激发儿童情绪,训练儿童秩序。他夸大了音乐教育的功能。而这种认识在当时的国人心中是较普遍的,它与当时传统的强身健体、富国强兵的社会思想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与上述观念相反,外国人对其意义的认识要更为单纯。仅以日本为例,《音乐教育》中连载的青柳善吾的著作《音乐教育论》,著作的第一章“学校教育的音乐的意义”中谈到,音乐既能使人娱乐,又能“教训人生”,这是音乐教育的使命,简而言之就是“美育”。他对音乐本质的认识是:“在音乐感情的非人格的形式之内,充满了我们自身生命的具象情绪的种种的相。这,只有音乐,能够把这最可尊的东西表现出来。”①西方很多国家也是如此,他们更注重的是情操的培养。西方国家对音乐教育意义的认识无疑还原了音乐与音乐教育的本质,中国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的确充满了功利色彩,这与我国当时的国情也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音乐教育在中国这段特殊时期不具备发挥单纯美育意义的社会环境,它已经成为人民软性反抗的一种手段。
二、音乐教育方法论的初步研究
由于我国音乐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水平与理论水平都很低迷,能够从方法论层面阐释音乐教育的人还不多,因此,《音乐教育》上发表的有关方法论的文章基本都来自国外的论著,由中国人写的这类的文章非常少。日本青柳善吾的著作《音乐教育论》②是一部完整的理论性著作,《音乐教育》将整本书分5期刊登出来。这部书从目的论、教材、方法论三方面讲述了学校音乐教育的意义和具体的教学大纲,是一部十分系统的音乐教学指导教科书。其中在第三编“方法论”中,从唱歌指导、基本练习、发声指导、唱歌指导、鉴赏指导、作曲指导、乐器指导7个方面加以总结,是我国音乐教育界一份极好的参考资料。
在这一时期,我国产生了一本由邹敏、铁明编写的教育专著《音乐教育心理学》,这大概是我国20世纪较早的一部有关音乐教育心理学的书。该书在《音乐教育》第5卷中完整地刊登出来。这本《音乐教育心理学》③主要讲述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先讲述音乐心理学本身,从听觉的训练、节奏的感觉、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欣赏音乐的基础等7个方面谈论,其次讲授心理学的学习。这种研究教育心理学的论著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
三、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中,因此凸显出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人们普遍从陶冶性情的角度提倡儿童音乐教育,并且为如何开展这项教育发表意见。周淑安,声乐家,她不仅热衷于儿童歌曲创作,同时也热衷于儿童音乐教育,她在《儿童与音乐》④一文中,通过列举世界上多位音乐大师在儿童时学习音乐的经历,来说明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她为儿童音乐教育提出了5点改良办法,主要有:在公共场所多奏上等音乐;竭力训练师资;各学校家庭应该购置留声机;多作儿童适用的歌乐谱;提倡儿童音乐大会及音乐比赛。曾葆的《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育》⑤、石真的《谈儿童音乐》⑥也是如此。石真的《谈儿童音乐》提出了音乐教育中应该实行的两个积极措施,一个是儿童歌曲的创作,另一个是儿童音乐的实施,包括在公众场合、在家庭、以及在学校中都应该开展起来。文章也提出了社会中已经存在的两个消极现象,一个是电台经常播出一些靡靡之音,另一个是音乐教师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环境和水平。
从这些意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30年代中国的儿童音乐教育整体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都没有对音乐教育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更缺乏配套的设施予以实施,音乐教育还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它的开展还有待于极大地提高。这一时期正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初期,许多东西需要摸索以及借鉴。正是这一批活跃于音乐教育界的人士不断为音乐教育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音乐教育才得以今天蓬勃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青柳善吾著、易之译述.音乐教育论.【J】【北京】.音乐教育.1934一1935.
[2]邹敏、铁明.音乐教育心理学.【J】【北京】.音乐教育.1937.
[3]胡周淑安.儿童与音乐.【J】【上海】.乐艺.1930.
[4]曾葆.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育.【J】【北京】.音乐教育.1937.
[5]石真.谈儿童音乐.【J】【北京】.音乐教育.1937.
注 释:
①青柳善吾著、易之译述.音乐教育论.【J】【北京】.音乐教育.1934一1935.
②青柳善吾著、易之译述.音乐教育论.【J】【北京】.音乐教育.1934一1935.
③邹敏、铁明.音乐教育心理学.【J】【北京】.音乐教育.1937.
④胡周淑安.儿童与音乐.【J】【上海】.乐艺.1930.
⑤曾葆.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育.【J】【北京】.音乐教育.1937.
⑥石真.谈儿童音乐.【J】【北京】.音乐教育.1937.
关键词:三十年代;音乐期刊;音乐教育概论
自五四运动以后,音乐教育是音乐界非常关注的话题,而大部分文章都集中在三十年代的期刊中,总共约有90篇文章与其相关。而与音乐教育概论相关的文章多刊登在《音乐教育》以及《乐艺》中。这些杂志多数是由教育机构和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创办,文章的作者也多为各个层面的音乐教师,因而对这一话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音乐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正是得以关注的重点所在。
音乐教育概论内容的文章在整个音乐教育问题的文章中数量最少,仅有9篇。这些文章有的高谈音乐教育在现代中国中的意义,有的系统地研究学校音乐教育的方法论,都从理论层面进行概括性的论述。它们主要刊登在《音乐教育》和《广州音乐》几份杂志中,登载的范围不大。
一、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文化发达的国家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它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中国人事如何看待音乐教育的呢?
中国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一直是带有较多功利性目的的。在20年代的文章中表露无遗。而30年代,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再过于狭隘,但依然比较功利。李世俊于1934年在《音乐教育》上发表的《音乐科在小学教育上的重要点》文章中,将音乐教育的功能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方面,音乐可以帮助儿童消化,促进儿童血液流通,训练儿童神经等;二是心理方面,音乐能消除儿童不良习惯,激发儿童情绪,训练儿童秩序。他夸大了音乐教育的功能。而这种认识在当时的国人心中是较普遍的,它与当时传统的强身健体、富国强兵的社会思想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与上述观念相反,外国人对其意义的认识要更为单纯。仅以日本为例,《音乐教育》中连载的青柳善吾的著作《音乐教育论》,著作的第一章“学校教育的音乐的意义”中谈到,音乐既能使人娱乐,又能“教训人生”,这是音乐教育的使命,简而言之就是“美育”。他对音乐本质的认识是:“在音乐感情的非人格的形式之内,充满了我们自身生命的具象情绪的种种的相。这,只有音乐,能够把这最可尊的东西表现出来。”①西方很多国家也是如此,他们更注重的是情操的培养。西方国家对音乐教育意义的认识无疑还原了音乐与音乐教育的本质,中国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的确充满了功利色彩,这与我国当时的国情也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音乐教育在中国这段特殊时期不具备发挥单纯美育意义的社会环境,它已经成为人民软性反抗的一种手段。
二、音乐教育方法论的初步研究
由于我国音乐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水平与理论水平都很低迷,能够从方法论层面阐释音乐教育的人还不多,因此,《音乐教育》上发表的有关方法论的文章基本都来自国外的论著,由中国人写的这类的文章非常少。日本青柳善吾的著作《音乐教育论》②是一部完整的理论性著作,《音乐教育》将整本书分5期刊登出来。这部书从目的论、教材、方法论三方面讲述了学校音乐教育的意义和具体的教学大纲,是一部十分系统的音乐教学指导教科书。其中在第三编“方法论”中,从唱歌指导、基本练习、发声指导、唱歌指导、鉴赏指导、作曲指导、乐器指导7个方面加以总结,是我国音乐教育界一份极好的参考资料。
在这一时期,我国产生了一本由邹敏、铁明编写的教育专著《音乐教育心理学》,这大概是我国20世纪较早的一部有关音乐教育心理学的书。该书在《音乐教育》第5卷中完整地刊登出来。这本《音乐教育心理学》③主要讲述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先讲述音乐心理学本身,从听觉的训练、节奏的感觉、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欣赏音乐的基础等7个方面谈论,其次讲授心理学的学习。这种研究教育心理学的论著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
三、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中,因此凸显出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人们普遍从陶冶性情的角度提倡儿童音乐教育,并且为如何开展这项教育发表意见。周淑安,声乐家,她不仅热衷于儿童歌曲创作,同时也热衷于儿童音乐教育,她在《儿童与音乐》④一文中,通过列举世界上多位音乐大师在儿童时学习音乐的经历,来说明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她为儿童音乐教育提出了5点改良办法,主要有:在公共场所多奏上等音乐;竭力训练师资;各学校家庭应该购置留声机;多作儿童适用的歌乐谱;提倡儿童音乐大会及音乐比赛。曾葆的《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育》⑤、石真的《谈儿童音乐》⑥也是如此。石真的《谈儿童音乐》提出了音乐教育中应该实行的两个积极措施,一个是儿童歌曲的创作,另一个是儿童音乐的实施,包括在公众场合、在家庭、以及在学校中都应该开展起来。文章也提出了社会中已经存在的两个消极现象,一个是电台经常播出一些靡靡之音,另一个是音乐教师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环境和水平。
从这些意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30年代中国的儿童音乐教育整体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都没有对音乐教育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更缺乏配套的设施予以实施,音乐教育还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它的开展还有待于极大地提高。这一时期正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初期,许多东西需要摸索以及借鉴。正是这一批活跃于音乐教育界的人士不断为音乐教育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音乐教育才得以今天蓬勃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青柳善吾著、易之译述.音乐教育论.【J】【北京】.音乐教育.1934一1935.
[2]邹敏、铁明.音乐教育心理学.【J】【北京】.音乐教育.1937.
[3]胡周淑安.儿童与音乐.【J】【上海】.乐艺.1930.
[4]曾葆.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育.【J】【北京】.音乐教育.1937.
[5]石真.谈儿童音乐.【J】【北京】.音乐教育.1937.
注 释:
①青柳善吾著、易之译述.音乐教育论.【J】【北京】.音乐教育.1934一1935.
②青柳善吾著、易之译述.音乐教育论.【J】【北京】.音乐教育.1934一1935.
③邹敏、铁明.音乐教育心理学.【J】【北京】.音乐教育.1937.
④胡周淑安.儿童与音乐.【J】【上海】.乐艺.1930.
⑤曾葆.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育.【J】【北京】.音乐教育.1937.
⑥石真.谈儿童音乐.【J】【北京】.音乐教育.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