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的文章向来是耐人寻味的,寓意深刻,给读者以不同的人生启示,比如《祝福》《阿Q正传》和《孔乙己》《狂人日记》等等。鲁迅先生写《祝福》旨在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从这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文章的主题——反对封建礼教。
小说起于祝福,止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作者的寓意就是强调,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鲁迅先生以《祝福》为标题,就是要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声”摆在读者的面前;作者就是要把几千年的封建史“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而每本都写着‘吃人’”情况摆动在读者眼前。祥林嫂就是千万个被吃者的一个,鲁四老爷是吃人中的一个,善女人柳妈,及鲁镇其他一些嘲弄祥林嫂再嫁的人都扮演着“吃人者”的角色,但同时他们又是被吃者,所以说鲁迅先生文章寓意深刻就在此,因此,《祝福》一文需要仔细推敲,细细揣摩。
教学生理解《祝福》的语句含义,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指导学生明白迫使祥林嫂走上死亡道路的真正原因
若追“元凶”,则是封建礼教的“夫权”。在作品中没有描写祥林嫂的两任丈夫对祥林嫂有任何的压迫和虐待,所以给学生的印象是,祥林嫂的丈夫都是善良、樸实、忠厚的农民。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独特就在于让阅读的人细细品位,祥林嫂的悲剧是整个社会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犹如一张巨大的网,将祥林嫂紧紧裹在其中,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最终迫使她走上了死亡的道路。
第二,指导学生主动去接受和感受小说中内部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的言行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从结局到高潮,鲁迅先生采取的是倒叙的手法,小说中的鲁四老爷是个以儒家礼教作为养身修性的人物,他的话,鲁迅在小说中只写到四次:一是骂祥林嫂为“谬种”;二说“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三道“可恶,然而……”;四讲“然而……”。短短几句话,深刻揭露了鲁四老爷的腐朽灵魂,刻画出一个封建伪道士的形象。笔者以为,本文对鲁四老爷更为精彩的描写在于紧紧抓住他三次皱眉的细节,第一次皱眉是在卫老婆子领着祥林嫂初进鲁家的时候,皱眉的意思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第二次皱眉是得知祥林嫂是逃出来的,而她的婆家很可能要把她抓回去,皱眉的意思是反感她不勤侍翁婆,寡妇竟然敢弃家而逃,又恐怕鲁家的名声会因此而遭到损害;第三次皱眉是得知祥林嫂再次成为寡妇之后,认定她是一个连克二夫一子,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这三次皱眉不难看出鲁四老爷的丑陋形象,太顾及自己的利益,不关心祥林嫂的死活。虽然作者在作品中没有任何词语描写鲁四老爷“极度凶残”、“虚伪”“贪婪”,但是却从侧面写出了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分子。
第三,给学生讲小说,要着眼意识,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认识人生、感受人生
例如:鲁镇上的居民都是很普通的人,各人的身份和地位造就了他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虽然他们的说话方式很直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无心逼死祥林嫂,而笔者的看法是,祥林嫂的死注定跟他们脱不了干系,在那个时代,祥林嫂的命运注定是悲哀的,自己的丈夫得伤寒死了,儿子又给狼吃了,最后的结局是“讨人厌”,所有的人都觉得她是“扫帚星”,人人“敬而远之”,背后指指点点,但这种事情实际上是在戳刺她的痛处,虽然这些庸众是在寻开心,和鲁四老爷的举止讽刺祥林嫂有着本质的不同,而祥林嫂面对庸众们的嘲弄“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这里的“一瞥”、“不回答”表明祥林嫂一种无言的抗议,体现了她顽强的性格,她要坚持活下去。
鲁四老爷在榨干了祥林嫂的劳动力以后,就凭着地主阶级经济、政治特权把她踢出了家门,把她赶上绝路,我们通过分析“我”看到祥林嫂最后的面貌,“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一个四十上下的人”,表明社会折磨得这个正在中年的劳动妇女已经衰老不堪,她的外貌和实际年龄极不相称,“脸上消瘦不堪,黄中带黑”表明旧社会已经把祥林嫂折磨得没有一点生气了。“仿佛是木刻的”,表明她已经被折磨得麻木了,尤为精彩的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眼睛不轮就和死物一样,“间或一轮”说明经常不轮的,她已经被旧社会折磨成活死人,这些细微的描写,都是对旧社会深刻的控诉。
文中多次出现了“我”的描写,这是行文线索,要引导学生知道:“我”是一个“五四”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我”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强烈痛恨杀害祥林嫂的地主阶级和万恶的封建社会,但同时“我”又是一个软弱妥协,思想空虚,害怕斗争,逃避现实的人,从而否定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同时必须强调“我”不是鲁迅本人,“我”仅仅只是文中特意塑造安排的一个线索人物。
祥林嫂的死亡,有着深刻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同时让学生明白封建礼教制度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
★作者简介:朱国凤,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中学教师。
小说起于祝福,止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作者的寓意就是强调,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鲁迅先生以《祝福》为标题,就是要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声”摆在读者的面前;作者就是要把几千年的封建史“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而每本都写着‘吃人’”情况摆动在读者眼前。祥林嫂就是千万个被吃者的一个,鲁四老爷是吃人中的一个,善女人柳妈,及鲁镇其他一些嘲弄祥林嫂再嫁的人都扮演着“吃人者”的角色,但同时他们又是被吃者,所以说鲁迅先生文章寓意深刻就在此,因此,《祝福》一文需要仔细推敲,细细揣摩。
教学生理解《祝福》的语句含义,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指导学生明白迫使祥林嫂走上死亡道路的真正原因
若追“元凶”,则是封建礼教的“夫权”。在作品中没有描写祥林嫂的两任丈夫对祥林嫂有任何的压迫和虐待,所以给学生的印象是,祥林嫂的丈夫都是善良、樸实、忠厚的农民。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独特就在于让阅读的人细细品位,祥林嫂的悲剧是整个社会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犹如一张巨大的网,将祥林嫂紧紧裹在其中,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最终迫使她走上了死亡的道路。
第二,指导学生主动去接受和感受小说中内部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的言行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从结局到高潮,鲁迅先生采取的是倒叙的手法,小说中的鲁四老爷是个以儒家礼教作为养身修性的人物,他的话,鲁迅在小说中只写到四次:一是骂祥林嫂为“谬种”;二说“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三道“可恶,然而……”;四讲“然而……”。短短几句话,深刻揭露了鲁四老爷的腐朽灵魂,刻画出一个封建伪道士的形象。笔者以为,本文对鲁四老爷更为精彩的描写在于紧紧抓住他三次皱眉的细节,第一次皱眉是在卫老婆子领着祥林嫂初进鲁家的时候,皱眉的意思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第二次皱眉是得知祥林嫂是逃出来的,而她的婆家很可能要把她抓回去,皱眉的意思是反感她不勤侍翁婆,寡妇竟然敢弃家而逃,又恐怕鲁家的名声会因此而遭到损害;第三次皱眉是得知祥林嫂再次成为寡妇之后,认定她是一个连克二夫一子,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这三次皱眉不难看出鲁四老爷的丑陋形象,太顾及自己的利益,不关心祥林嫂的死活。虽然作者在作品中没有任何词语描写鲁四老爷“极度凶残”、“虚伪”“贪婪”,但是却从侧面写出了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分子。
第三,给学生讲小说,要着眼意识,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认识人生、感受人生
例如:鲁镇上的居民都是很普通的人,各人的身份和地位造就了他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虽然他们的说话方式很直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无心逼死祥林嫂,而笔者的看法是,祥林嫂的死注定跟他们脱不了干系,在那个时代,祥林嫂的命运注定是悲哀的,自己的丈夫得伤寒死了,儿子又给狼吃了,最后的结局是“讨人厌”,所有的人都觉得她是“扫帚星”,人人“敬而远之”,背后指指点点,但这种事情实际上是在戳刺她的痛处,虽然这些庸众是在寻开心,和鲁四老爷的举止讽刺祥林嫂有着本质的不同,而祥林嫂面对庸众们的嘲弄“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这里的“一瞥”、“不回答”表明祥林嫂一种无言的抗议,体现了她顽强的性格,她要坚持活下去。
鲁四老爷在榨干了祥林嫂的劳动力以后,就凭着地主阶级经济、政治特权把她踢出了家门,把她赶上绝路,我们通过分析“我”看到祥林嫂最后的面貌,“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一个四十上下的人”,表明社会折磨得这个正在中年的劳动妇女已经衰老不堪,她的外貌和实际年龄极不相称,“脸上消瘦不堪,黄中带黑”表明旧社会已经把祥林嫂折磨得没有一点生气了。“仿佛是木刻的”,表明她已经被折磨得麻木了,尤为精彩的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眼睛不轮就和死物一样,“间或一轮”说明经常不轮的,她已经被旧社会折磨成活死人,这些细微的描写,都是对旧社会深刻的控诉。
文中多次出现了“我”的描写,这是行文线索,要引导学生知道:“我”是一个“五四”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我”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强烈痛恨杀害祥林嫂的地主阶级和万恶的封建社会,但同时“我”又是一个软弱妥协,思想空虚,害怕斗争,逃避现实的人,从而否定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同时必须强调“我”不是鲁迅本人,“我”仅仅只是文中特意塑造安排的一个线索人物。
祥林嫂的死亡,有着深刻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同时让学生明白封建礼教制度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
★作者简介:朱国凤,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