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香港,内地既是命运共同体,又是他者,因此港产片对内地和内地人的态度也充满了复杂的意味。
2011年是好几件大事的整年头儿,香港电影人不能缺席。为了九十年前,诸多港星参与《建党伟业》;为了一百年前,大哥成龙操刀《辛亥革命》。我想列举一些不那么大的事情,继续印证这个整年头儿:
1951年,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间的边界关闭,两地居民原有的自由交往被阻隔,由此香港走上独有的城市之路,也造就了港产片的独特土壤。
1961年,香港电懋公司出品了《南北和》系列影片,开创了“内地人跑到香港来”这套路的先河。影片中各省赴港人士因为不懂粤语无法跟本地人交流,闹足笑话,长久成为港片中内地人的形象基础。
1981年,《假如我是真的》出品,蓝本是果戈理的《钦差大差》,时空被挪移到内地:一个下乡插队的青年为了回城,冒充中央高干子弟招摇撞骗直至败露身死。由于对内地的“丑化”,连香港当年都列为禁片。那骗子的扮演者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居然是歌王谭咏麟。
1991年,《新精武门》、《鸡鸭恋》和《跛豪》三片继续三十年前的套路。周星驰在《新精武门》里是个练功夫的“广东仔”,刘嘉玲在《鸡鸭恋》是卖春为生的“西安妹”,吕良伟在《跛豪》里偷渡香港终于血腥奋斗为黑帮大佬。无论哪条路,内地人到香港都被挤压到背水一战。
2001年,关锦鹏的《蓝宇》上映但不可能在大陆公映,男同性恋又涉及政治,对内地社会的表现角度前所未有,两个主角胡军和刘烨都是内地演员。
由此可以归纳出港产片涉及内地及内地人两种题材:一种是内地人赴港,一种直接讲内地。也许,香港对于内地的复杂情怀,在电影里味道最浓。
对于内地人,香港人送上的称号包括“北佬”、“北姑”、“大圈仔”、“阿灿”、“表哥”等等,是调笑甚至歧视的口吻,但也不乏温情。比如“表哥”,既暗示着内地人的“土”,也表明不可抹煞的亲缘联系。“北佬”经常是可笑的,衣着土气不修边幅,满嘴“革命”词汇,见人就喊“同志”。俊朗的周润发也在《公子多情》里出演了这样一个“土包子”,还跳起了“忠”字舞。这种夸张漫画式的做法,迎合和满足着香港人的优越感。但除了优越外,香港人还有不安,在《省港旗兵》和《跛豪》等警匪黑道题材里,“大圈仔”能打能杀,破坏倾覆了原有的黑社会秩序,也暗示着白社会也面临来自北方的竞争威胁。这竞争涉及到香港各行各当,《鸡鸭恋》中刘嘉玲出演的内地妓女后继者不绝:在《香港有个好莱坞》里,周迅是外表妩媚手段狠辣的;在《旺角黑夜》里,张柏芝是幻想破灭悲情无奈的。
最让人动情的内地人赴港故事应该是《甜蜜蜜》,标示出港产片对内地人最严肃的态度:黎明和张曼玉都是到香港找出路的内地人,他们的生存挣扎,证明了人的情感在岁月和困境里才最美丽。这困境和温馨在《伙头福星》里更深切,其中的内地人社区虽是破败的危楼,却充满传统邻里间守望相助的温情,跟冷漠的香港都市社会形成反差。片子拍在1992年,如今内地城市已经处处冷过香港。
像《蓝宇》一样,直接取材于内地社会的港产片还有不少。其实,香港电影人怎么会忘掉内地。阿城的小说《棋王》除被陈凯歌拍过外,还有梁家辉主演的版本。由于文化差异,港产片中的内地容易游走在禁忌边缘,但差异不像想象中那么大,许鞍华的《玉观音》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很像第五代。有时差异与其说在思想认识上,不如说在技巧上,比如李碧华编剧的《鬼干部》,将“文革”题材拍成“鬼片”,当然是内地电影人不会做的。
对于香港,内地既是命运共同体,又是他者。港产片对内地和内地人的态度在这两者间跳跃腾挪,体现着不同时代所具有优越、同情、排斥、恐惧、失落、认同、向往等等五味杂陈的情结。只要香港还有电影,就还能看到内地影人拍不出的内地。
2011年是好几件大事的整年头儿,香港电影人不能缺席。为了九十年前,诸多港星参与《建党伟业》;为了一百年前,大哥成龙操刀《辛亥革命》。我想列举一些不那么大的事情,继续印证这个整年头儿:
1951年,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间的边界关闭,两地居民原有的自由交往被阻隔,由此香港走上独有的城市之路,也造就了港产片的独特土壤。
1961年,香港电懋公司出品了《南北和》系列影片,开创了“内地人跑到香港来”这套路的先河。影片中各省赴港人士因为不懂粤语无法跟本地人交流,闹足笑话,长久成为港片中内地人的形象基础。
1981年,《假如我是真的》出品,蓝本是果戈理的《钦差大差》,时空被挪移到内地:一个下乡插队的青年为了回城,冒充中央高干子弟招摇撞骗直至败露身死。由于对内地的“丑化”,连香港当年都列为禁片。那骗子的扮演者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居然是歌王谭咏麟。
1991年,《新精武门》、《鸡鸭恋》和《跛豪》三片继续三十年前的套路。周星驰在《新精武门》里是个练功夫的“广东仔”,刘嘉玲在《鸡鸭恋》是卖春为生的“西安妹”,吕良伟在《跛豪》里偷渡香港终于血腥奋斗为黑帮大佬。无论哪条路,内地人到香港都被挤压到背水一战。
2001年,关锦鹏的《蓝宇》上映但不可能在大陆公映,男同性恋又涉及政治,对内地社会的表现角度前所未有,两个主角胡军和刘烨都是内地演员。
由此可以归纳出港产片涉及内地及内地人两种题材:一种是内地人赴港,一种直接讲内地。也许,香港对于内地的复杂情怀,在电影里味道最浓。
对于内地人,香港人送上的称号包括“北佬”、“北姑”、“大圈仔”、“阿灿”、“表哥”等等,是调笑甚至歧视的口吻,但也不乏温情。比如“表哥”,既暗示着内地人的“土”,也表明不可抹煞的亲缘联系。“北佬”经常是可笑的,衣着土气不修边幅,满嘴“革命”词汇,见人就喊“同志”。俊朗的周润发也在《公子多情》里出演了这样一个“土包子”,还跳起了“忠”字舞。这种夸张漫画式的做法,迎合和满足着香港人的优越感。但除了优越外,香港人还有不安,在《省港旗兵》和《跛豪》等警匪黑道题材里,“大圈仔”能打能杀,破坏倾覆了原有的黑社会秩序,也暗示着白社会也面临来自北方的竞争威胁。这竞争涉及到香港各行各当,《鸡鸭恋》中刘嘉玲出演的内地妓女后继者不绝:在《香港有个好莱坞》里,周迅是外表妩媚手段狠辣的;在《旺角黑夜》里,张柏芝是幻想破灭悲情无奈的。
最让人动情的内地人赴港故事应该是《甜蜜蜜》,标示出港产片对内地人最严肃的态度:黎明和张曼玉都是到香港找出路的内地人,他们的生存挣扎,证明了人的情感在岁月和困境里才最美丽。这困境和温馨在《伙头福星》里更深切,其中的内地人社区虽是破败的危楼,却充满传统邻里间守望相助的温情,跟冷漠的香港都市社会形成反差。片子拍在1992年,如今内地城市已经处处冷过香港。
像《蓝宇》一样,直接取材于内地社会的港产片还有不少。其实,香港电影人怎么会忘掉内地。阿城的小说《棋王》除被陈凯歌拍过外,还有梁家辉主演的版本。由于文化差异,港产片中的内地容易游走在禁忌边缘,但差异不像想象中那么大,许鞍华的《玉观音》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很像第五代。有时差异与其说在思想认识上,不如说在技巧上,比如李碧华编剧的《鬼干部》,将“文革”题材拍成“鬼片”,当然是内地电影人不会做的。
对于香港,内地既是命运共同体,又是他者。港产片对内地和内地人的态度在这两者间跳跃腾挪,体现着不同时代所具有优越、同情、排斥、恐惧、失落、认同、向往等等五味杂陈的情结。只要香港还有电影,就还能看到内地影人拍不出的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