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循环日记是提升学生习作品质的重要抓手,教师应遵循努力打造外部的习作“力量”来影响习作者内部的习作动力的原则 包括营造有成就感的氛围,“可靠”的循环日记的制度;发现和张扬循环日记的创造性做法;坚持循环日记的全面性,关注循环日记中的“两极”现象,力争实现学生循环日记有计划、有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日记;自能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74-02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指学生能在朝着一个习作品质有发展的特定氛围中,通过持续和递进式的日记行为来达成阶段性的习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循环日记中,教师如何作为?本文,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借助于教师行为来挖掘循环日记对于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做法。
一、让循环日记有章法
写作是需要动力的,也是需要氛围的。动力与氛围首先是来自于学生习作环境,只有不断营造持续进行下去的氛围,才会有学生日记循环下来的动力、信心。那么这循环氛围来自哪里?从“范例”角度来看,其来自于教师是否热情、有效地对待每次的范例习作教学经历。
(一)深刻研究例文资源
苏教版教材的习作教学单元都会为学生安排一个习作例子。这是学生进行仿写、借鉴的重要抓手,是构建习作框架的重要支架。为此,教师应引领学生对例文从结构与修辞、内容与写法等角度,来深入浅出地进行习作经历,形成一种习作范式,包括特色结构,中心句的位置,具体的说明的方法等的综合使用,这样的范式简洁、明了,容易模仿和借鉴。这样就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柳暗花明义一村”的习作快感。
(二)发力生成优质作文
这个做法主要是针对学生平日里单元测验试卷中的作文。每次测验之后,教师应与全体学生一起对学生试卷中的优质范文进行自由的、自在的,甚至是一种轻松的“全面”学习与改正。教师最好能把学生試卷作文打印下来,人手一份,然后激发学生畅所欲言,从字词、句段、结构、内容、修辞等角度进行一一的改正和学习,形成一致的建议,然后将修改好的文章再次打印下来,供全体学生诵读与学习。
二、让循环日记有习惯
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是无法谈及质量的。“循环”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习作质量的提升。为此,教师应该在促进学生习作数量上下功夫,并让数量建立在螺旋式的增长之上。
(一)以个体为单位,定时监督与反馈
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日记制度与日记内容,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约束全体成员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日记。比如,一个星期写三篇日记,分别在周二、周四、周日这三天里完成日记任务。这个制度可以写进班级的公约中,以醒目的形式督促全体学生共同完成。
学生做完之后,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反馈,检查的形式可以是全体检查,部分抽查,教师检查,不管什么形式的检查,最后都要形成书面文字,其中包含着本期日记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建议等,以告知全体学生,从而借助反馈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日记的质量。
(二)以班级为单位,时时监督与反馈
教师可以为班级准备三个日记本子,一个是生活日记,一个是学习日记,一个是学生共读一本书写的读书笔记。生活日记是要求学生记录身边发生的一些见闻或者是心得;学习日记是专门来记录和思考学习中的难点和疑惑的;读书笔记则是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然后每人每天写一篇读后感。这三项日记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每人每天写一篇,并要求下一位同学在写的时候,要对上一篇日记做出点评,少则两行字,多则四五行。写完了,就放在教室的专门位置。这样教师就能每天看到他们写日记的情况,并时时做到监督和有效反馈了。
不管什么形式的日记,教师要为学生日记提出具体清晰的要求,如字迹T整、天气、时间、题目、标点符号等都须要一一写好。这些细节看似是小事,其实就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三、让循环日记反馈展示有坚持
循环日记贵在坚持,贵在坚持中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自然,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对学生在平时日记中表现出来的“非常规”的创造性思想、做法而熟视无睹,而应用一颗慧眼来发现他们中的闪光点。
(一)坚持反馈有记录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坚持,教师都要准备一个日记本,对学生本次日记情况进行细致如实、分门别类地记录,包括优点是什么,不足有哪些,下一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并通过多种渠道适时、定时地告知全体学生,自然对于本期习作中的突出的做法,比如日记内容很新颖,画面很有诗意等,教师应该在全班进行大力表扬。一是给学生树立榜样,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二是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展示平台要丰富
孩子的潜力是需要一定的特定场景才会被激发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展示提供丰富的平台,可以通过班级群、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QQ日记、校园展览室、家长会、口头陈述等多种平台进行“优秀”日记展示。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公众号平台将这一周里的学生日记情况做一个细致清晰的梳理,然后进行展示。假以时日,教师会感到有一种成就感,学生也会在内心生成莫大的成就感。这样一来,师生便会基于共同的不懈的“循环”追求,而产生一种持久的习作动力。
四、让循环日记对象有针对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个性差异,参差不齐。他们对待日记有着不同的表现行为。有的能坚持完成,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热情;有的则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还有的则是不写日记。本着全员参与、全面进步的原则,语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做到严格要求,不降低习作标准,力争让那些懒惰的学生也能养成好的日记习惯。
(一)错开时间有约束
有的学生表现出意志力薄弱的行为,本着能不写就不写的侥幸心理,就默默地把日记束之高阁。一旦有几天不写,那么就有可能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写。此时,教师不妨让这部分学生避开偷懒的时间,在征得他们的父母的支持与配合之后,让他们在学校里完成,完成以后再回家。坚持两个星期,那么就能慢慢改掉了偷懒的习惯了,也增强了一定的意志力。
(二)同伴榜样有带动
同伴的榜样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教师不妨采取“兵教兵”“兵带兵”的策略,让优秀的学生来影响和带动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可以让这样的两种类型的学生坐在一起,并向优秀学生提出明确“帮扶”要求,让“学生教师”定期记录“帮扶情况”。坚持三个星期的时间,实现兵教兵的奇迹。是的,多种形式的学生互助,比起教师来督促、要求他们的做法可能更加自主化,也更有一种很实在的成效。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借助循环日记来提升学生习作品质,其本质就是通过多种内外结合的形式,来达成每一个学生将日记当成一种自觉、自乐的学习方式,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的习惯。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强化这种外在的力量,来促进内在的主动性,即持续生成学生习作的氛围。制定严格的执行制度,定期了解,坚持反馈和矫正相融合,提升循环日记的品质。多关注习作经历中的“两极”,给予多层平台展示和多方力量帮扶,力争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提升的目的,让循环日记为孩子的成长插上一双双理想的翅膀!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循环日记;自能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74-02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指学生能在朝着一个习作品质有发展的特定氛围中,通过持续和递进式的日记行为来达成阶段性的习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循环日记中,教师如何作为?本文,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借助于教师行为来挖掘循环日记对于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做法。
一、让循环日记有章法
写作是需要动力的,也是需要氛围的。动力与氛围首先是来自于学生习作环境,只有不断营造持续进行下去的氛围,才会有学生日记循环下来的动力、信心。那么这循环氛围来自哪里?从“范例”角度来看,其来自于教师是否热情、有效地对待每次的范例习作教学经历。
(一)深刻研究例文资源
苏教版教材的习作教学单元都会为学生安排一个习作例子。这是学生进行仿写、借鉴的重要抓手,是构建习作框架的重要支架。为此,教师应引领学生对例文从结构与修辞、内容与写法等角度,来深入浅出地进行习作经历,形成一种习作范式,包括特色结构,中心句的位置,具体的说明的方法等的综合使用,这样的范式简洁、明了,容易模仿和借鉴。这样就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柳暗花明义一村”的习作快感。
(二)发力生成优质作文
这个做法主要是针对学生平日里单元测验试卷中的作文。每次测验之后,教师应与全体学生一起对学生试卷中的优质范文进行自由的、自在的,甚至是一种轻松的“全面”学习与改正。教师最好能把学生試卷作文打印下来,人手一份,然后激发学生畅所欲言,从字词、句段、结构、内容、修辞等角度进行一一的改正和学习,形成一致的建议,然后将修改好的文章再次打印下来,供全体学生诵读与学习。
二、让循环日记有习惯
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是无法谈及质量的。“循环”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习作质量的提升。为此,教师应该在促进学生习作数量上下功夫,并让数量建立在螺旋式的增长之上。
(一)以个体为单位,定时监督与反馈
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日记制度与日记内容,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约束全体成员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日记。比如,一个星期写三篇日记,分别在周二、周四、周日这三天里完成日记任务。这个制度可以写进班级的公约中,以醒目的形式督促全体学生共同完成。
学生做完之后,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反馈,检查的形式可以是全体检查,部分抽查,教师检查,不管什么形式的检查,最后都要形成书面文字,其中包含着本期日记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建议等,以告知全体学生,从而借助反馈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日记的质量。
(二)以班级为单位,时时监督与反馈
教师可以为班级准备三个日记本子,一个是生活日记,一个是学习日记,一个是学生共读一本书写的读书笔记。生活日记是要求学生记录身边发生的一些见闻或者是心得;学习日记是专门来记录和思考学习中的难点和疑惑的;读书笔记则是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然后每人每天写一篇读后感。这三项日记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每人每天写一篇,并要求下一位同学在写的时候,要对上一篇日记做出点评,少则两行字,多则四五行。写完了,就放在教室的专门位置。这样教师就能每天看到他们写日记的情况,并时时做到监督和有效反馈了。
不管什么形式的日记,教师要为学生日记提出具体清晰的要求,如字迹T整、天气、时间、题目、标点符号等都须要一一写好。这些细节看似是小事,其实就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三、让循环日记反馈展示有坚持
循环日记贵在坚持,贵在坚持中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自然,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对学生在平时日记中表现出来的“非常规”的创造性思想、做法而熟视无睹,而应用一颗慧眼来发现他们中的闪光点。
(一)坚持反馈有记录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坚持,教师都要准备一个日记本,对学生本次日记情况进行细致如实、分门别类地记录,包括优点是什么,不足有哪些,下一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并通过多种渠道适时、定时地告知全体学生,自然对于本期习作中的突出的做法,比如日记内容很新颖,画面很有诗意等,教师应该在全班进行大力表扬。一是给学生树立榜样,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二是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展示平台要丰富
孩子的潜力是需要一定的特定场景才会被激发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展示提供丰富的平台,可以通过班级群、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QQ日记、校园展览室、家长会、口头陈述等多种平台进行“优秀”日记展示。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公众号平台将这一周里的学生日记情况做一个细致清晰的梳理,然后进行展示。假以时日,教师会感到有一种成就感,学生也会在内心生成莫大的成就感。这样一来,师生便会基于共同的不懈的“循环”追求,而产生一种持久的习作动力。
四、让循环日记对象有针对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个性差异,参差不齐。他们对待日记有着不同的表现行为。有的能坚持完成,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热情;有的则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还有的则是不写日记。本着全员参与、全面进步的原则,语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做到严格要求,不降低习作标准,力争让那些懒惰的学生也能养成好的日记习惯。
(一)错开时间有约束
有的学生表现出意志力薄弱的行为,本着能不写就不写的侥幸心理,就默默地把日记束之高阁。一旦有几天不写,那么就有可能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写。此时,教师不妨让这部分学生避开偷懒的时间,在征得他们的父母的支持与配合之后,让他们在学校里完成,完成以后再回家。坚持两个星期,那么就能慢慢改掉了偷懒的习惯了,也增强了一定的意志力。
(二)同伴榜样有带动
同伴的榜样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教师不妨采取“兵教兵”“兵带兵”的策略,让优秀的学生来影响和带动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可以让这样的两种类型的学生坐在一起,并向优秀学生提出明确“帮扶”要求,让“学生教师”定期记录“帮扶情况”。坚持三个星期的时间,实现兵教兵的奇迹。是的,多种形式的学生互助,比起教师来督促、要求他们的做法可能更加自主化,也更有一种很实在的成效。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借助循环日记来提升学生习作品质,其本质就是通过多种内外结合的形式,来达成每一个学生将日记当成一种自觉、自乐的学习方式,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的习惯。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强化这种外在的力量,来促进内在的主动性,即持续生成学生习作的氛围。制定严格的执行制度,定期了解,坚持反馈和矫正相融合,提升循环日记的品质。多关注习作经历中的“两极”,给予多层平台展示和多方力量帮扶,力争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提升的目的,让循环日记为孩子的成长插上一双双理想的翅膀!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