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行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忽略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现象,因此,厘清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两者的关系,推动高校道德教育适应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内在需求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形成高尚道德人格的要求,还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大学生
从现行高校的道德教育来看,教育者普遍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德育过程中,仅仅注重道德教育的实施而忽略了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即道德修养的形成,究其根本,出现这样头重脚轻的现象,是因为没有厘清二者的关系,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之间本应该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一、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界定
道德教育是指“生活于现实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道德经验的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对其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道德教育属于社会的范畴,是社会道德建构的关键所在。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单培养其科学文化知识是远不够的,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其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境界的优质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鍛炼和自我培养功夫”。道德修养强调的是一种自我修养,需要主体的主观努力。道德修养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磨炼自身的道德意志,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从而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一种道德是否在社会中真正发挥作用和价值,其是否被社会成员所广泛接受是关键,社会道德的建设离不开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辩证统一,道德教育对应社会道德,属于社会的范畴;道德修养对应个人道德,属于个人的范畴,因此,社会道德的建设也就离不开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辩证统一。大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道德人格的建立更离不开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二者的辩证统一。
二、高校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互动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指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任何事物不可能是绝对的孤立,从普遍性上来看,任何事物都与他物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其次,从事物内部结构来看,各个因素之间也必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高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采取一系列方式方法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系统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作为道德教育的受体,其受到外部道德教育的熏陶,加之个体内部的认同转化,最终形成一定的道德修养。一方面,高校德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在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会对道德教育做出一定的反映,这种反映对于道德教育者来说就是德育信息的反馈,针对这些实时的反馈信息,教育者可以及时地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文化、风气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必定也离不开学校的道德教育,如果没有高校外部系统而全面地道德教育指引,大学生个体在进行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迷失正确的方向,最终影响大学生道德品格的形成。可以说,高校的德育工作是由道德教育活动和大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活动所共同组成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两者相互制约
从所属形式而言,可将高校的道德教育看作是外部社会的道德范畴,将大学生个体的道德修养活动看作是内部个人道德的范畴,由此,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受到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制约,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发展也制约着高校道德教育的制约、两者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校道德教育和大学生道德修养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的制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道德教育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道德修养的过程中,高校的道德教育的指引和制约是前提和主要的方面,大学生个体的主观努力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大学生作为具有突出个性的独立的人,其在面对外部道德教育的制约时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因此,道德教育的制约力对于不同的大学生个体而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大学生个体乐于认同学校的道德教育,那么道德教育的制约力量就会很强,如果大学生个体厌恶甚至拒绝将外部的道德教育,那么道德教育的制约力量就会减弱。
三、高校道德教育应适应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个体的道德修养活动是其道德品格形成的关键,如何促进大学生进行正确地,有效的道德修养活动是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高校的德育工作可以从道德教育道德内容入手。高校的道德教育要满足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主体需要,明白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什么,更加容易接受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使大学生乐于认同道德教育,从而乐于将外部道德教育的要求转化为自身道德品格养成的内在准则,由此以来,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格,还能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的需要和大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高校的道德教育可以从社会公德建设、诚信教育等方面进行,以此来来适应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结合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现实情况和其成人成长的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诚信教育等大学生在社会中迫切需要的道德品质是目前高校道德教育应该关注的重中之重。
高校德育工作还可以从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入手进行调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组成的有机体,道德教育也是一个提高受教育者道德认识、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情操、磨炼受教育者道德意志、增强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促进受教育者道德习惯的培养的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环环相扣的。因此,高校道德教育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各个教育环节的教育效果,如何巧妙地利用各个教育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采用更适合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所需要的方法和手段是促进大学生形成高尚道德品格的难点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廖昌荫.论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