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进行,探究性学习兴趣作为影响数学学习的一大关键因素逐渐受到关注。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将根据多年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经验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探究性学习
众所周知,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成为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很多学生在接触后觉得很难,加之有些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的教学也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自主的探究性的兴趣,才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对数学的喜爱,才会主动去接触和学习。随后辅以教师系统体系化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教学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当中,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景式教学的含义是将数学问题的真实任务环境,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引入课堂中来。对于學生而言,学校中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生活中相应数学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和教材内容相互呼应形成交互作用。比如说低年级教学当中“认识角”这一节,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去发现几何图形各个边角的数学意义。这样现实和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更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数学。
另一方面,“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违反学生天性的教学才是最高效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又能够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场景,在游戏场景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性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活动过程里面蕴含的数学定理和逻辑,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来说,他们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老师来说,没有去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学生,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同时将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小组为活动形式,利用教学过程中各类动态因素的互动,共同达到教学目的。按照“组内尊重差异,组间鼓励竞争”的原则进行分组,尊重个体间的差异,缩小组别之间差距,才能更好更公平的竞争合作,在责任分工上不要给学生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让学生自主选择责任和身份,合理分配角色,激发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强化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提升交流的质量。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非常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组中多人进行合作往往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交流自己的看法,纠正自己思维上的错误,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重难点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在讨论后探究性的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能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和更加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完“角的基本概念”这节新内容后,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一知半解的地方,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让学生形成不担心问题太简单而被嘲笑的意识。“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这是角的基本定义和分类,那么学生可能会想到,“角为什么都是大于零的呢?一定要按照90°为标准分类吗? ”。这些问题都是小学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内容在更高阶的学习后会得到解决。但是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足够掌握,对存疑的地方可以进行小组内的讨论,或者寻求资料和老师的帮助,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引入竞争机制
小学生的个人竞争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一特点转化为优势,在课堂教学时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学习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使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力争上游,不断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激发了数学的学习热情。对于陌生的课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往往能促进一个人的学习探究兴趣。利用学生的竞争和好奇心重的心理,在自主探究后分享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和交流,这往往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好资料的补充和交流平台的搭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注重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创设情境教学、加强小组合作、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志玲.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25.
[2] 唐春喜.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71.
[3] 李海霞.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6):242+244.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探究性学习
众所周知,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成为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很多学生在接触后觉得很难,加之有些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的教学也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自主的探究性的兴趣,才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对数学的喜爱,才会主动去接触和学习。随后辅以教师系统体系化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教学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当中,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景式教学的含义是将数学问题的真实任务环境,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引入课堂中来。对于學生而言,学校中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生活中相应数学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和教材内容相互呼应形成交互作用。比如说低年级教学当中“认识角”这一节,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去发现几何图形各个边角的数学意义。这样现实和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更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数学。
另一方面,“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违反学生天性的教学才是最高效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又能够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场景,在游戏场景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性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活动过程里面蕴含的数学定理和逻辑,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来说,他们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老师来说,没有去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学生,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同时将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小组为活动形式,利用教学过程中各类动态因素的互动,共同达到教学目的。按照“组内尊重差异,组间鼓励竞争”的原则进行分组,尊重个体间的差异,缩小组别之间差距,才能更好更公平的竞争合作,在责任分工上不要给学生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让学生自主选择责任和身份,合理分配角色,激发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强化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提升交流的质量。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非常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组中多人进行合作往往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交流自己的看法,纠正自己思维上的错误,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重难点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在讨论后探究性的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能够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和更加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完“角的基本概念”这节新内容后,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一知半解的地方,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让学生形成不担心问题太简单而被嘲笑的意识。“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这是角的基本定义和分类,那么学生可能会想到,“角为什么都是大于零的呢?一定要按照90°为标准分类吗? ”。这些问题都是小学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内容在更高阶的学习后会得到解决。但是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足够掌握,对存疑的地方可以进行小组内的讨论,或者寻求资料和老师的帮助,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引入竞争机制
小学生的个人竞争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一特点转化为优势,在课堂教学时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学习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使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力争上游,不断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激发了数学的学习热情。对于陌生的课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往往能促进一个人的学习探究兴趣。利用学生的竞争和好奇心重的心理,在自主探究后分享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和交流,这往往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好资料的补充和交流平台的搭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注重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创设情境教学、加强小组合作、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志玲.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25.
[2] 唐春喜.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71.
[3] 李海霞.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6):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