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要求是“淡化语法”,中考中的语法也不作为考察的重点。可是我发现课却越改越难讲,许多学生在赏析与表达中有很多困惑;不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句子传递的主要信息,平时说话有的都语无伦次,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作文更是连自己都感到如坠云雾不知所云……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这些知识不作为重点考察的内容,但不等于不需要。语法是学习语文的工具,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辅助元素,是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语法知识要点是这样的:
1.词的分类;2.短语的结构;3.单句的成分;4.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
最近一年来,我尝试在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主要应用于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
一、阅读中的理解、审题和表述
阅读中的分析、概括和表达是三位一体的。一般来说,词性和修辞都有各自的作用,只要把握了要领,就能较顺利地表达。而短语和单句复句对于理解分析语段内容用处比较大。
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结合文章描写月色语段,从内容和写法角度写一些评注性文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几句话无一“月”字,又字字写月。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月光像水一样的空明澄澈。其中“交横”这一动词又准确生动地写出竹柏在微风轻拂之下,影子摇曳袅娜之态。
又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社戏》),这句话的主语是“清香”,谓语是“吹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是定语,是修饰“清香”的。而“夹杂在水气中”和“扑面的”是修饰限制“吹来”的。再如:“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新鲜、生动,写出了月色与水气水乳交融的情状。如果学生能这样分析,那他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透彻、深刻了。概括起来就能较好的表达了。
至于课文中丰富多彩的短语,从语法角度分析它们的结构,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语气、句式、内在联系等等都是我们阅读分析可以利用的工具。由此也可看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要随文而教,抓住重点,把握时机。
二、语法结构在作文中的应用
一般的作文题目有三类:命题(包括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题目(话题)可以按照短语类型来判断写作内容和写作范围。比如“阳光”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给加个前修饰语“母爱的阳光”或者加后缀“阳光的笑容”,这样构成了偏正短语,那么修饰成分就是题眼,中心语就是写作内容。又或者加成分成“我爱阳光”和“阳光灿烂”就变成了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那么充当谓语的成分就是题眼。
材料作文确定了主题的也可借鉴。
再说构思布局。写一篇作文得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这三个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就是依靠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组装起来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上下段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转折关系,是递进还是因果,都应该弄清楚。
修改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既要看语言的表达是否准确,又要看句子之间、段落之间是否条理清晰。中心是否表达清楚准确鲜明。
指导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形成一定的语法思维习惯,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母语中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它带有一定的经验性,但语感又不能光凭经验,应让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的语法规则。当学生站在掌握语法的高度去审视汉语中无比丰富的语言现象时,许多复杂的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此时,学生的语感已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语法知识要点是这样的:
1.词的分类;2.短语的结构;3.单句的成分;4.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
最近一年来,我尝试在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主要应用于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
一、阅读中的理解、审题和表述
阅读中的分析、概括和表达是三位一体的。一般来说,词性和修辞都有各自的作用,只要把握了要领,就能较顺利地表达。而短语和单句复句对于理解分析语段内容用处比较大。
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结合文章描写月色语段,从内容和写法角度写一些评注性文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几句话无一“月”字,又字字写月。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月光像水一样的空明澄澈。其中“交横”这一动词又准确生动地写出竹柏在微风轻拂之下,影子摇曳袅娜之态。
又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社戏》),这句话的主语是“清香”,谓语是“吹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是定语,是修饰“清香”的。而“夹杂在水气中”和“扑面的”是修饰限制“吹来”的。再如:“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新鲜、生动,写出了月色与水气水乳交融的情状。如果学生能这样分析,那他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透彻、深刻了。概括起来就能较好的表达了。
至于课文中丰富多彩的短语,从语法角度分析它们的结构,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语气、句式、内在联系等等都是我们阅读分析可以利用的工具。由此也可看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要随文而教,抓住重点,把握时机。
二、语法结构在作文中的应用
一般的作文题目有三类:命题(包括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题目(话题)可以按照短语类型来判断写作内容和写作范围。比如“阳光”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给加个前修饰语“母爱的阳光”或者加后缀“阳光的笑容”,这样构成了偏正短语,那么修饰成分就是题眼,中心语就是写作内容。又或者加成分成“我爱阳光”和“阳光灿烂”就变成了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那么充当谓语的成分就是题眼。
材料作文确定了主题的也可借鉴。
再说构思布局。写一篇作文得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这三个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就是依靠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组装起来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上下段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转折关系,是递进还是因果,都应该弄清楚。
修改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既要看语言的表达是否准确,又要看句子之间、段落之间是否条理清晰。中心是否表达清楚准确鲜明。
指导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形成一定的语法思维习惯,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母语中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它带有一定的经验性,但语感又不能光凭经验,应让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的语法规则。当学生站在掌握语法的高度去审视汉语中无比丰富的语言现象时,许多复杂的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此时,学生的语感已达到了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