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以及洋思中学使用导学案后教学质量飞速提高,这些学校也迅速崛起,成为闻名全国的名校.以导学案为推手的高效课堂模式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但现实中,导学案如何编写以及如何使用使课堂更高效,仍然需要我们去探索.
导学案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围绕着知识的构建和生成,设计探究和学习的路线.设计好了的导学案是课前发给学生,还是课堂上发给学生?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来确定.对于学习习惯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的班级和学生,可以提前发给学生.而对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校和班级,则应该设计课堂上使用的导学案.以层次一般的高中学校为例,学生学业负担很重,一天的作业比较多,作业的效率也不高,教师如果异想天开的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时间能在课下完成导学案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还是要注重“眼见为实”,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课堂中高效运用导学案.
情景问题式导学案的设计主要是以问题为抓手,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问题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问题式学习与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后来的发现式学习等思想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找到了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问题式导学案是把问题式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探究更有实际意义,更感兴趣.下面笔者以粤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为例,来说明导学案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实践.
【讨论与思考】我国每年由于交通事故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你认为造成车祸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有哪些原因是与我们学过的物理量相关的?
目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偏理论而且偏计算,学生在上一节学得有些困难而且感觉有些枯燥.通过图片学生观察交通事故时一些悲惨的画面,血淋淋的事故场面、追尾图片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出这一问题“你认为造成车祸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热情.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可以得到造成车祸的原因主要有:1.车距太近:安全距离,2.超速行驶:行驶速度,3.酒后驾驶:反应时间4.车辆的原因:车辆性能差,减速的快慢:加速度a.这样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物理量有哪些,突出了解决或者判断汽车行驶安全问题的切入点.
问题一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例1有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 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4 s才停下来,问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目的引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认知结构,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的位移公式,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车距的重要性.学生利用投影仪在讲台上,为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判断的方法.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问题二上题中,汽车刹车后经4 s停下来,试问驾驶员发现事故到汽车停下来是否也是4 s?
例2上题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0.5 s该汽车有安全问题吗?汽车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各是多少?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过程中要存在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在做什么运动.学生通过对比两道题目,思考解题方法和方式上有什么区别,从而加深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方法的理解.学生对反应距离、刹车距离、安全距离的概念和关系理解得以深化.
问题三为什么不允许酒后开车?(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下或服用某些感冒药后不利开车)
例3若驾驶员酒后开车,反应时间为1.5 s,上述汽车是否有安全问题?
目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反应时间不尽相同.通过实例计算此时的安全距离,对比论证酒后驾车的危险性,体会现在法律对酒后驾驶以及醉驾入刑的必要性.
问题四根据不同的道路或道路周边环境,对行驶车辆都有一个最高速度的限制,为什么不允许超速?
例4假如驾驶员的行驶速度为126 km/h,他的反应时间0.5 s,经过4 s时间停止下来,问这个时候汽车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目的学生在有关的计算过程中,要分析汽车的运动过程,也会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会更加认同汽车驾驶不能超速行驶.
【总结提升】
1.反应时间:指信息传达至驾驶员后到驾驶员根据信息作出有效反应动作的时间间隔.驾驶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都会使反应时间变.
2.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所通过的距离.设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0,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反,则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运动,反应距离的计算表达式为.
3.刹车距离:刹车过程做运动.设汽车刹车前行驶的速度为v0,刹车过程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恒为a,则刹车距离的计算表达式为.
4.停车距离:包含和两部分.
5.安全距离:应该大于一定情况下的停车距离,即s安>s停.汽车驾驶的安全主要由反应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驾驶经验、体力和状态)、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以及路面的情况(汽车制动的加速度)等因素来决定.
【课堂训练】
(1)假定汽车在两种不同速度情况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相同,请将表格中的A、B、C、D四个空填上.
(2)如果刹车的加速度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 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穿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 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 s, 请问他能在50 m内停下来吗?
【课后作业】1.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 s.请计算汽车行驶时的安全车距.
2.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m/s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m/s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多少?
目的课后作业少而精,让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留有时间消化和总结.
【学后反思】
目的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总结,并且记录下思想的火花.
总之,基于情境问题式“导学案”的高效课堂模式对于生源情况一般的学校和班级特别有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是中学物理教师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导学案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围绕着知识的构建和生成,设计探究和学习的路线.设计好了的导学案是课前发给学生,还是课堂上发给学生?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来确定.对于学习习惯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的班级和学生,可以提前发给学生.而对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校和班级,则应该设计课堂上使用的导学案.以层次一般的高中学校为例,学生学业负担很重,一天的作业比较多,作业的效率也不高,教师如果异想天开的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时间能在课下完成导学案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还是要注重“眼见为实”,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课堂中高效运用导学案.
情景问题式导学案的设计主要是以问题为抓手,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问题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问题式学习与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后来的发现式学习等思想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找到了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问题式导学案是把问题式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探究更有实际意义,更感兴趣.下面笔者以粤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为例,来说明导学案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实践.
【讨论与思考】我国每年由于交通事故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你认为造成车祸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有哪些原因是与我们学过的物理量相关的?
目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偏理论而且偏计算,学生在上一节学得有些困难而且感觉有些枯燥.通过图片学生观察交通事故时一些悲惨的画面,血淋淋的事故场面、追尾图片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出这一问题“你认为造成车祸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热情.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可以得到造成车祸的原因主要有:1.车距太近:安全距离,2.超速行驶:行驶速度,3.酒后驾驶:反应时间4.车辆的原因:车辆性能差,减速的快慢:加速度a.这样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物理量有哪些,突出了解决或者判断汽车行驶安全问题的切入点.
问题一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例1有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 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4 s才停下来,问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目的引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认知结构,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的位移公式,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车距的重要性.学生利用投影仪在讲台上,为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判断的方法.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问题二上题中,汽车刹车后经4 s停下来,试问驾驶员发现事故到汽车停下来是否也是4 s?
例2上题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0.5 s该汽车有安全问题吗?汽车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各是多少?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过程中要存在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在做什么运动.学生通过对比两道题目,思考解题方法和方式上有什么区别,从而加深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方法的理解.学生对反应距离、刹车距离、安全距离的概念和关系理解得以深化.
问题三为什么不允许酒后开车?(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下或服用某些感冒药后不利开车)
例3若驾驶员酒后开车,反应时间为1.5 s,上述汽车是否有安全问题?
目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反应时间不尽相同.通过实例计算此时的安全距离,对比论证酒后驾车的危险性,体会现在法律对酒后驾驶以及醉驾入刑的必要性.
问题四根据不同的道路或道路周边环境,对行驶车辆都有一个最高速度的限制,为什么不允许超速?
例4假如驾驶员的行驶速度为126 km/h,他的反应时间0.5 s,经过4 s时间停止下来,问这个时候汽车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目的学生在有关的计算过程中,要分析汽车的运动过程,也会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会更加认同汽车驾驶不能超速行驶.
【总结提升】
1.反应时间:指信息传达至驾驶员后到驾驶员根据信息作出有效反应动作的时间间隔.驾驶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都会使反应时间变.
2.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所通过的距离.设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0,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反,则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运动,反应距离的计算表达式为.
3.刹车距离:刹车过程做运动.设汽车刹车前行驶的速度为v0,刹车过程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恒为a,则刹车距离的计算表达式为.
4.停车距离:包含和两部分.
5.安全距离:应该大于一定情况下的停车距离,即s安>s停.汽车驾驶的安全主要由反应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驾驶经验、体力和状态)、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以及路面的情况(汽车制动的加速度)等因素来决定.
【课堂训练】
(1)假定汽车在两种不同速度情况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相同,请将表格中的A、B、C、D四个空填上.
(2)如果刹车的加速度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 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穿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 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 s, 请问他能在50 m内停下来吗?
【课后作业】1.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 s.请计算汽车行驶时的安全车距.
2.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m/s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m/s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多少?
目的课后作业少而精,让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留有时间消化和总结.
【学后反思】
目的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总结,并且记录下思想的火花.
总之,基于情境问题式“导学案”的高效课堂模式对于生源情况一般的学校和班级特别有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是中学物理教师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