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说普通话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本文着重在从事中职普通话指导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克服地区语音缺陷,提高幼教专业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使她们达到合格幼儿教师所要求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中职生;普通话教学;口语交际训练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73-01
幼儿《教师口语》既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用语,又是研究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口语运用规律的科学。面对正处于学习语言关键阶段的幼儿,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其产生终生的影响,因而幼儿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一、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幼儿教师口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细细领悟,不难发现,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口语交际中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一项调查表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在课上,我经常把要求学生读的内容先给大家示范一遍或者放一遍音频,让学生在倾听中定位基调,感受意境,读清字音。在练习中学生逐个上台,台下的同学在倾听过程中互相讨论,找出不足,共同进步。
(二)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中“听”、“说”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说”的机会。课本上有很多口语素材,比如故事、散文、诗歌等,平时我又搜集了部分经典素材。一般我会给学生一段视频,10分钟的准备时间,再让她们上台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
(三)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互动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際技巧。交流时需要听,需要说,更需要的是紧扣说话者所表达的主旨,谈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而非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
学生在刚开始上台展示口语时往往比较紧张,不知从何说起,我会慢慢开导她们,放松心情,台上台下互动起来,课堂效果非常好。
课下,我建议她们多对着镜子说话,把镜子里的人当做要说话的对象,做到“目中无人”又有极强的亲和力(目中无人是指不要怯场,说话时不要紧盯着某个人,极强的亲和力是指语气语调要随和,说话有对象感),以此来练习自己与人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开发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一)坚持“内功”与“外功”训练相结合。
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需要多种基本功,所谓“外功”是指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态势,“内功”是指文学修养、个人素质。有一次我给大家播放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音频的不同版本,让大家来评判其优缺点。学生说篇甲声音很好听,很有磁性,普通话也好,但是大家听了都没有什么感觉,篇乙大家在听后都沉默了,感觉心情很低落,很难受,虽然他的声音不如篇甲好听。这就说明只注重“外功”不注重“内功”,即使语音、语调运用的再好,也不会有感人的效果,如果只注重“内功”而缺乏过硬的“外功”,即使满腹经纶,也只能是“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为了加强学生的“内外功”修养,我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口舌操。学生在平时或口语课预备时间,要做口舌操,以打开口腔,在课堂上发挥的更出色。还建议她们睡前“数葫芦”,既能尽早入睡,又锻炼了肺活量,一举两得。
2.建议学生平时说普通话。有些学生上课时对普通话很有感觉,下课后就用方言。基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平时用普通话交流,大家都是同学,吃、住在一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同时,让她们多读报纸、杂志,创设语境、模仿社会专业人员(如航空、银行等人员)说话。
3.把课堂移到大自然,早晚练声。有些学生觉得声音放不出来,有时我会把课堂移到校园的操场上、小树林。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既放松了身心,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声音潜力。在小树林,我让学生每人对着一棵树,找到一个点,对着这个点发声。开始练习时路人不解,有人说这是搞行为艺术,真正心在其中的是正在练习的学生们。
4.给个别学生“开小灶“。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地域问题,有些学生的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特别是前后鼻音an/en/in和ang/eng/ing/ong、尖音z/c/s/j/q/x和zh/ch/sh的问题。作为普通话测试员,我深知这些音发好的重要性。课下,我给这些学生纠正发音,并找一些出现这些发音几率高的资料让她们练习,课堂上经常提问她们,如今,她们已经基本改正。
5.让学生多读书。为了提高大家的素质,增强其文学素养,我经常给学生讲礼仪知识,推荐经典书籍,给她们,让大家写读后感。这样既锻炼了文笔,又提高了素质。有几个学生的作品在班里争相传阅,还经常在学院报及校外刊物上发表,颇受大家欢迎。
(二)挖掘教材,开发口语交际的文本资源。
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思想含义到语言表达都蕴含着口语交际因素。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许多有效的训练点,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1.听故事练说话。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一些内容健康的故事引入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听故事、练说话。
2.看图画练说话。在幼儿教师口语中,把声像引入口语课堂,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形象、图景、画面等,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直观形象,更利于口语交际训练。
3.感受事物练说话。在听说训练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情真意切。
(三)立足课堂,搭建口语交际平台。
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每分钟都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口语课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设听说互动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课堂内容的选择是口语交际课能否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选择学生喜爱的事物为口语课训练的内容,学生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口语的喜爱上。
(四)关注课外,挖掘口语的生活资源。
生活就是口语的内容,口语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可以利用口语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大自然中发展语言。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活的职业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课本。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陶冶情操,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施旗.广播电视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9,55-58,112-113.
[2]苑望.幼儿教师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5339-00.
[3] 吕萌,左靖.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27-29.
[4]崔元,孙明红.幼儿教师口语[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16,46-47,262-275,279-291.
[5]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95-104.
【关键词】中职生;普通话教学;口语交际训练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73-01
幼儿《教师口语》既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用语,又是研究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口语运用规律的科学。面对正处于学习语言关键阶段的幼儿,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其产生终生的影响,因而幼儿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一、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幼儿教师口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细细领悟,不难发现,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口语交际中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一项调查表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在课上,我经常把要求学生读的内容先给大家示范一遍或者放一遍音频,让学生在倾听中定位基调,感受意境,读清字音。在练习中学生逐个上台,台下的同学在倾听过程中互相讨论,找出不足,共同进步。
(二)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中“听”、“说”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说”的机会。课本上有很多口语素材,比如故事、散文、诗歌等,平时我又搜集了部分经典素材。一般我会给学生一段视频,10分钟的准备时间,再让她们上台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
(三)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互动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際技巧。交流时需要听,需要说,更需要的是紧扣说话者所表达的主旨,谈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而非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
学生在刚开始上台展示口语时往往比较紧张,不知从何说起,我会慢慢开导她们,放松心情,台上台下互动起来,课堂效果非常好。
课下,我建议她们多对着镜子说话,把镜子里的人当做要说话的对象,做到“目中无人”又有极强的亲和力(目中无人是指不要怯场,说话时不要紧盯着某个人,极强的亲和力是指语气语调要随和,说话有对象感),以此来练习自己与人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开发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一)坚持“内功”与“外功”训练相结合。
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需要多种基本功,所谓“外功”是指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态势,“内功”是指文学修养、个人素质。有一次我给大家播放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音频的不同版本,让大家来评判其优缺点。学生说篇甲声音很好听,很有磁性,普通话也好,但是大家听了都没有什么感觉,篇乙大家在听后都沉默了,感觉心情很低落,很难受,虽然他的声音不如篇甲好听。这就说明只注重“外功”不注重“内功”,即使语音、语调运用的再好,也不会有感人的效果,如果只注重“内功”而缺乏过硬的“外功”,即使满腹经纶,也只能是“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为了加强学生的“内外功”修养,我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口舌操。学生在平时或口语课预备时间,要做口舌操,以打开口腔,在课堂上发挥的更出色。还建议她们睡前“数葫芦”,既能尽早入睡,又锻炼了肺活量,一举两得。
2.建议学生平时说普通话。有些学生上课时对普通话很有感觉,下课后就用方言。基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平时用普通话交流,大家都是同学,吃、住在一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同时,让她们多读报纸、杂志,创设语境、模仿社会专业人员(如航空、银行等人员)说话。
3.把课堂移到大自然,早晚练声。有些学生觉得声音放不出来,有时我会把课堂移到校园的操场上、小树林。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既放松了身心,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声音潜力。在小树林,我让学生每人对着一棵树,找到一个点,对着这个点发声。开始练习时路人不解,有人说这是搞行为艺术,真正心在其中的是正在练习的学生们。
4.给个别学生“开小灶“。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地域问题,有些学生的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特别是前后鼻音an/en/in和ang/eng/ing/ong、尖音z/c/s/j/q/x和zh/ch/sh的问题。作为普通话测试员,我深知这些音发好的重要性。课下,我给这些学生纠正发音,并找一些出现这些发音几率高的资料让她们练习,课堂上经常提问她们,如今,她们已经基本改正。
5.让学生多读书。为了提高大家的素质,增强其文学素养,我经常给学生讲礼仪知识,推荐经典书籍,给她们,让大家写读后感。这样既锻炼了文笔,又提高了素质。有几个学生的作品在班里争相传阅,还经常在学院报及校外刊物上发表,颇受大家欢迎。
(二)挖掘教材,开发口语交际的文本资源。
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思想含义到语言表达都蕴含着口语交际因素。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许多有效的训练点,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1.听故事练说话。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一些内容健康的故事引入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听故事、练说话。
2.看图画练说话。在幼儿教师口语中,把声像引入口语课堂,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形象、图景、画面等,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直观形象,更利于口语交际训练。
3.感受事物练说话。在听说训练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情真意切。
(三)立足课堂,搭建口语交际平台。
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每分钟都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口语课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设听说互动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课堂内容的选择是口语交际课能否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选择学生喜爱的事物为口语课训练的内容,学生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口语的喜爱上。
(四)关注课外,挖掘口语的生活资源。
生活就是口语的内容,口语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可以利用口语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大自然中发展语言。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活的职业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课本。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陶冶情操,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施旗.广播电视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9,55-58,112-113.
[2]苑望.幼儿教师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5339-00.
[3] 吕萌,左靖.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27-29.
[4]崔元,孙明红.幼儿教师口语[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16,46-47,262-275,279-291.
[5]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9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