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88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日葵,因其花序可以随太阳轉动,故而得名。它的花向着太阳开放,金灿灿的花朵充满阳光的色彩,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太阳花”。向日葵,在它灿若晨光的背后,隐喻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以,很久以来,它又被国人赋予了“勇敢追求幸福”的精神内涵。
  周末闲暇之余,踩上山地车逃离喧嚣的小城,骑行在仲夏时节的乡间公路,恰巧与一片盛开的向日葵不期而遇。向来喜欢这向阳而开的花,喜欢它的朴实无华,更喜欢它坚强热情、努力绽放的样子。看到它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天上温暖的太阳,看见了自己心中的希望。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恰如诗里所说,此时的乡间公路旁,恼人的柳絮早已不见了踪影,夏日阳光下,金色麦田旁,只有那一片向日葵静默绽放。它叶如蒲扇,花若金盘,高矮相间,茁壮挺拔,依旧秉持着一种蓬勃向上的姿态。
  葵花墨绿色的花萼四周,长着几十片花脉清晰明亮的鹅黄色花瓣,拱卫着中间圆圆的花盘。盘盂似的花盘上,密密匝匝地镶嵌着成百上千个管状的金黄色小花蕊,美得羞怯而惊奇,令人禁不住击掌叫绝。
  在我的家乡鲁北平原,人们历来就有种植向日葵的习惯。因为向日葵既耐旱涝又耐贫瘠,对土地要求极低,从不挑肥拣瘦在意脚下土地的瘠薄,所以家乡的沟岸河涯、村头巷尾、宅前屋后,都成了向日葵理想的栖身之地。
  向日葵之所以有强大的适应力,根源在于它具有细胞液浓度大、渗透性好的神奇根系,因此可以生长在条件极差的盐碱地。它只要在“雨天水汪汪,晴天硬邦邦,只有白碱巴,种啥啥不长”的盐碱滩上扎下根,就能荡漾起一片绿色海洋,给原本光秃秃的荒地带来勃勃生机。
  每年春天,冬雪消融,料峭春风里伴随着布谷鸟催春的叫声,人们把它的种子播撒进大地的怀抱。没几天的工夫,田垄上就会钻出了毛茸茸的小苗。一阵春风、一场春雨过后,向日葵便蓊蓊郁郁地长起来了。它不抱怨、不嫉恨、不喧嚣、不张扬,始终向着太阳扬起笑脸。从含苞待放到开花结籽,在蜜蜂与蝴蝶的喧闹声中留下一段又一段香甜的回忆,孕育出乡亲们一年又一年的希望。
  “不是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葵,因为不是所有的花都能跟得上太阳的脚步。”这正是人们在由衷地赞叹向日葵与生俱来的向光能力和坚忍执着。
  看到向日葵,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位与它有着极深渊源的画家,那就是荷兰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先驱文森特·梵高。
  梵高创作的那幅传世之作《向日葵》,直至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幅静物画。梵高笔下的向日葵,闪烁着炽热阳光的色彩,那样艳丽、华美、优雅、细腻,在粗厚和单纯中又充满着智慧与灵气。
  在画中,向日葵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蕴藏了生命的玄机,融入着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
  或许,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这样一幅艺术品在拍卖时,它的价格曾经创下数个世界纪录。这样一幅被后人称为充满精神追求的不朽之作,却是梵高在穷苦与病痛相交的煎熬中倾心绘制而成的。
  “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这就是生活在低处,灵魂却站在最高处的梵高,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和精神力量的外露;这就是穷苦与病痛交迫下的梵高对待生活的态度。
  向日葵,虽然花期短暂,但却热烈奔放,孕育着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亦如梵高短暂急促却硕果累累的人生。也许,对于梵高而言,只有向日葵才是表达他生命和思想的最佳题材。
  我由衷地崇拜梵高,不仅仅因为仰慕他是一位超时代的世界美术大师,更敬佩他的这种像向日葵一样向往光明、永不低头的生活态度。
  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绽放,执着而笃定,那是一种操守与情怀。它开得这般明媚蓬勃,这般饱满丰盈,远远超越了它平凡生命的本身,而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象征。
  愿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在平凡的人生路上,还是在向着心中理想进发的途中,都要常怀一颗向阳的心,坚守一份向日葵般的温暖,灿烂地开放一次,蓬勃地活上一回。
  唯有如此,人生方才无怨无悔。
其他文献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耳畔忽地响起一段咿咿呀呀,断续却缠绵的昆曲唱词,呢喃低语,虽听不甚明,却知是从里屋传来。  我幡然起身,睁开惺忪睡眼,定睛一望,抖袍,这才发现已然身在一处古雅别致的院内,只见四处种植着花草,色彩淡雅清新,与恬淡平和的江南水乡遥相呼应,绘制出一幅水墨丹青。  我的仓促起身不慎掀翻了石桌上的茶盏,微凉的花茶浸润了折扇上的墨梅图,我慌忙拾
期刊
驱车沿锦山村道可直接开到瓷帮古道驿站入口,我们的脚步从平整的水泥路切换到苔草深掩的青石板道,深深浅浅地踏进了历史深处。  这条始于宋、元的瓷帮古道位于德化三班镇与永春吾峰镇之间。延绵近三十里,是古时德化瓷器经由南大门运往永春许港,沿水路到刺桐港出海的必经之路,一度繁盛至清末民初,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还经常由此出入。  路边遍布着石础与夯土残墙,两侧坍塌的老屋梁柱空架,突兀于荒草杂树之间默然诉说着
期刊
七月的祁连山,山峦葱翠,雪峰融化的冰水潺潺流下来,滋养着山脚下的青草。青草又嫩又香,一群群牛羊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自由活动。宽阔的山谷里,流淌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远看就像一条银亮的绸带,铺展在碧绿的缎面上。我把手伸进潺潺的溪水中,溪水冰凉,将夏日的燥热突变为舒爽。  进入祁连山谷,除了满眼的绿色草地、星星点点的白色羊群、黑色的牦牛群,门源那方圆几十公里的鸳鸯花海,才是大手笔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远
期刊
看了散文大师王剑冰的精美散文《绝版的周庄》,我的心像着了魔一样,对周庄充满了向往。夏日的一天,我到江苏常熟的儿子家,孙子赵顺宇陪同我游览了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怀美好,便会遇见人世间美好的风景。在游周庄的一天中,那到过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拱桥,每一条溪河,每一处庙宇,都是我人生中最美的画廊,最好的盛宴。  周庄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它四面都是烟波浩渺的湖泊,其内部河道纵横,像
期刊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  —题记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小平屋都已变成高楼大厦了。当我面对一栋栋的楼房时,心里却空荡荡的。我很怀念从前的“慢生活”,那个每天清晨都能见到缕缕炊烟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科技比较发达的时代,许多人总认为有钱,就能过上所谓有品位、高格调的生活。没钱,就只能过一种紧巴巴的生活。然而,那些有钱人所过的生活,真的就是幸福生活了吗?从前,没有昂贵的西餐,常见的是萝
期刊
奶奶年纪很大了,她的生活也变得越发简单。她偶尔会斜靠在门口的大椅子上,手里抓着一包零食,眼睛盯着前方,我不知道她在望着什么,蜷在大椅子下的邻家老猫也不知道。  有不少老人喜欢喝茶,奶奶却不喜欢。奶奶和许多为生计而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很晚睡觉又很早起床。那么漫长的一整天时间,不知道她是如何打發的。我曾经想过自己,放假时间一旦久了,便会觉得无所适从,她难道就没有这种感觉吗?只可惜,她再也盼不来“开学”的
期刊
一、创作背景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对路遥来说,《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本小说里,路遥用笔勾勒出了一个精神世界,把自己对于生活、对于梦想和极力追求的美好都倾注其中。在小说中,路遥积极倡导,不管时代如何进步,坚决不能放弃和背离传统道德文化,必须一直坚守下去。在路遥看来,人类文明在发展中沉淀出无数的精华和璀璨的种子,而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文明的精华,才能够充分展现我们民族
期刊
清中叶乡贤名宦周煌(1714-1785),字景垣,号绪楚、海山,四川涪陵人。乾隆二年中进士,由翰林院编修,仕至都察院左都御史。著有《海山存稿》《琉球国志略》等。其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书法亦有造诣。近年来,随着对乡贤文化的重视与挖掘,学界关于周煌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系统地梳理与周煌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掌握学术界研究现状,将对清代官员研究、乾嘉文人研究、四川乡贤文化研究大有裨益。  一、周煌家世研究匮
期刊
阅读,大概是从我识字起就延续下来的一个习惯,它早已成了我生活里自然进行的一件事。  我家在农村,但离县城不远,周末或是寒暑假,我经常会到县城的图书馆读书。在那里,有那么多的书在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它确实能给我一种很舒服的视觉感受。若是戴着耳机靠在书架旁看书,这本身就是匆忙生活里难得的一种享受。然而,图书馆毕竟是公共空间,待的时间相对有限,所以,一旦遇上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我便会到前台登记一下,将
期刊
莲江湿地游船码头处有个小树林,小树林中大多是些高大的枫杨树,偏后方有个小凉亭,小凉亭前面有个草坪,还有两三颗枇杷树,后面是一个月牙形的小池塘,池塘的右侧有一个宽不过半米的小口子与荡荡莲江相连。  清晨,我常常去莲江湿地散步,一般走到游船码头处就会驻足,然后坐在小凉亭的木凳子上瑜伽冥想。深秋的一日,正在那里瑜伽冥想的我,突然听到一阵“哗啦哗啦”的响声,来的时候天空通透的蓝,难道天气突变,下暴雨了?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