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巨大,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效益审计,正逐步发展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监督保障。但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发展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简略概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概念及作用后,针对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企业经济 效益审计 问题 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对外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企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经济市场竞争,企业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革以持续加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地位。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审计是为了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逐渐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尤其是经济效益审计。20世纪40年代西方最早提出了经济效益审计,之后通过不同的手段让早期的经济效益审计方式逐渐成为现代化的审计方式。80年代中期,我国审计学会在长春召开《经济效益审计学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标志着经济效益审计开始进入我国审计范畴,并逐步成为我国政府审计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特有的审计形式。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在我国,由于特定的经济时代,导致无论理论界或实务界,经常将绩效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两个术语混用,但经济效益审计术语更适用于企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效益优劣和有关方面经济责任,提出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深入和发展,实践中其活动的开展基本是从财务审计入手。其中经济性是指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的投入以开展经营活动,并经济节约、保证质量;经济性审计对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或浪费所进行的审计;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效率是关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以价值的形式计算比较,所以效率性审计是审计有关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以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也称为价值审计。效果是指取得了事先确定的结果,效果性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其审计职能的提升。即经济效益审计可对被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審查,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合理的建议或措施,促进被审单位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或帮助被审单位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审计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建设性审计,其以评价职能为主、监督和鉴证职能为辅;通过延伸审计范围、拓展审计领域,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有效完善有关审计内容,提升审计职能。
三、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组织内部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有偏差
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组织内部及有关审计人员对经济效益审计了解不深、认识有偏差,没有准确把握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质,审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或其他专项审计中。即使开展了所谓的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却未能完全从效益性对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深入分析评价,而只是对一些重大事项简单提及,导致提出的建议没有建设性,达不到预期要求。
3.2有关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的专项审计,对审计人员专业要求较高,除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财务审计知识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资产评估学及法律等学科方面知识。
3.3相关经济效益审计制度欠缺、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不确定
由于我国现行的《审计法》对经济效益审计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其他法规也未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即便是对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以及具体职责也没有明确界定;且企业规模不同、其经济效益审计对象差异大,存在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不确定。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可依,相关的重大事项也无法实行统一或公正的标准评判。
四、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应对策略
4.1加深并强化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
当前,国家对审计工作越发重视,审计监督在各领域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组织应当加深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强化观念意识,并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构建一个重视审计的良好工作环境;审计人员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知识的学习,树立全局的宏观意识,通过精准分析评价,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合理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发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应有的建设性成效。
4.2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并加强队伍建设
我国企业大部分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及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有一定经验,但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存在经验不足,即进行有关业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缺乏一定技术与知识储备。企业应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优化有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其综合素质,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审计的评价作用。
4.3健全完善经济效益审计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制度方面的欠缺不健全,需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关的指南或手册,确定一定的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如对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标准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并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在审计程序上强化监管,使审计人员严格按规范程序进行并逐一落实、实施,可帮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较少误差,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快成长并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带来最大化利益,达到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浅谈企业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审计[J].白洁,张倩,刘伯颖.商业会计.2011(01)
[2] 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李娜.商场现代化.2014(22)
[3]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研究[J].沙晨鹏.济研究导刊.2015(12)
关键词:企业经济 效益审计 问题 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对外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企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经济市场竞争,企业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革以持续加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地位。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审计是为了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逐渐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尤其是经济效益审计。20世纪40年代西方最早提出了经济效益审计,之后通过不同的手段让早期的经济效益审计方式逐渐成为现代化的审计方式。80年代中期,我国审计学会在长春召开《经济效益审计学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标志着经济效益审计开始进入我国审计范畴,并逐步成为我国政府审计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特有的审计形式。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在我国,由于特定的经济时代,导致无论理论界或实务界,经常将绩效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两个术语混用,但经济效益审计术语更适用于企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效益优劣和有关方面经济责任,提出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深入和发展,实践中其活动的开展基本是从财务审计入手。其中经济性是指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的投入以开展经营活动,并经济节约、保证质量;经济性审计对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或浪费所进行的审计;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效率是关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以价值的形式计算比较,所以效率性审计是审计有关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以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也称为价值审计。效果是指取得了事先确定的结果,效果性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其审计职能的提升。即经济效益审计可对被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審查,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合理的建议或措施,促进被审单位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或帮助被审单位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审计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建设性审计,其以评价职能为主、监督和鉴证职能为辅;通过延伸审计范围、拓展审计领域,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有效完善有关审计内容,提升审计职能。
三、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组织内部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有偏差
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组织内部及有关审计人员对经济效益审计了解不深、认识有偏差,没有准确把握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质,审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或其他专项审计中。即使开展了所谓的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却未能完全从效益性对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深入分析评价,而只是对一些重大事项简单提及,导致提出的建议没有建设性,达不到预期要求。
3.2有关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的专项审计,对审计人员专业要求较高,除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财务审计知识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资产评估学及法律等学科方面知识。
3.3相关经济效益审计制度欠缺、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不确定
由于我国现行的《审计法》对经济效益审计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其他法规也未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即便是对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以及具体职责也没有明确界定;且企业规模不同、其经济效益审计对象差异大,存在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不确定。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可依,相关的重大事项也无法实行统一或公正的标准评判。
四、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应对策略
4.1加深并强化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
当前,国家对审计工作越发重视,审计监督在各领域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组织应当加深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强化观念意识,并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构建一个重视审计的良好工作环境;审计人员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知识的学习,树立全局的宏观意识,通过精准分析评价,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合理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发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应有的建设性成效。
4.2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并加强队伍建设
我国企业大部分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及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有一定经验,但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存在经验不足,即进行有关业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缺乏一定技术与知识储备。企业应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优化有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其综合素质,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审计的评价作用。
4.3健全完善经济效益审计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制度方面的欠缺不健全,需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关的指南或手册,确定一定的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如对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标准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并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在审计程序上强化监管,使审计人员严格按规范程序进行并逐一落实、实施,可帮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较少误差,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快成长并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带来最大化利益,达到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浅谈企业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审计[J].白洁,张倩,刘伯颖.商业会计.2011(01)
[2] 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李娜.商场现代化.2014(22)
[3]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研究[J].沙晨鹏.济研究导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