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一词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要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将和谐理念引进语文教学并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和谐课堂主要应该体现在师生和谐、教学和谐、情境和谐三个方面。
[关键词]和谐;和谐课堂;构建
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语文教学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应该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如果把“和谐”一词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因此,要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将和谐理念引进语文教学并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我认为和谐课堂主要应该体现在师生和谐、教学和谐、情境和谐三个方面。
一、爱心是师生和谐的润滑剂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种教育思想叫“爱满天下”。的确,我在教育教学中深深地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当你发自内心地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视为已出或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时,你就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丝丝爱意滋润孩子的心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课堂教学上的奇迹,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在你的爱心播撒中悄然建立。一旦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你就不怕学生上课不学习,更不怕学生上课会恶作剧,因为他感到了你的爱,所以也爱你、敬你、喜欢你,更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情作支撑,每个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一定会表现得很优秀。当然,这种效果的取得绝不会一蹴而就,确实需要你长期的真诚的爱的付出,尤其要关注那些表现顽劣的学生,当这些同学真正与你合拍时,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会彰显出来,因为你的博爱的人格力量将会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巨大反应。例如,我曾接受过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刚开始由于师生互不熟悉,教学秩序还不错,可时间长了,总觉得课堂纪律不是那么理想,更为严重的是听到其他科任教师说有几个学生不仅自己不学习,还拉拢一些学生影响整个课堂教学难以组织,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足够重视,经过调查发现,班上有一个插班男生,个子壮实高大,就是不爱学习,而且动不动就欺负其他同学,有些同学因怕他,就不太情愿地与他合起来干一些捣乱班级的事情来,渐渐地还真是小有气候,难怪有些老师说课堂教学难以组织。于是,我及时找这位男生进行了多次谈话,开始还能管个一两天,后来作用也不起了,而师生的抱怨声却高涨起来。正在我毫无办法之时,有一天我们要上室外活动课,就在下楼梯时,由于他自己的不安分,不慎摔了一跤碰伤了腿,此时,我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责怪他,而是充满怜惜地问他:“疼么?”只见他满含伤痛的泪水使劲地点头,我不由分说就派了一个老师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疗伤,我一上完课就及时感到医院去看他,我轻轻地抚摸他受伤的腿,再次疼惜地问他:“疼么?”虽然我能看出他很疼,但他却轻轻地摇摇头,而且泪水再一次涌了出来,出乎意料地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问他:“你错什么?”他说:“我以往不该捣乱,不该不听老师的话。”我一笑,摸着他的头说:“这孩子,好好治伤!”虽然其他什么话也没说,可这位孩子以后文明守纪了,接着带来的是整个班风的变化和整个课堂的师生融洽,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爱心是师生和谐的润滑剂。
二、自主是教学和谐的发动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要求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自主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为了使教与学和谐互动、相得益彰,应该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构建“六环节自主式”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谈一谈,以改变传统教育中的逼迫学为现代课堂中的自主学,促进课堂教学收得良好效果。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想一想自己理解的幸福是什么?接着,让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自主发言,并选择几位同学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最后,给所有学生留两道实践性作业,一是回家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二是为邻居或班集体做一件好事,再专门安排一节课让每一位学生谈一谈自己做作业时或做完作业后的感受。由于六个环节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体验,而且教学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可是整个教学过程却活而不乱,我想这就是自主的潜能之所在,可以说,自主是教学和谐的发动机。
三、艺术是情境和谐的调节器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神贯注、倾心投人,而且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和谐的学习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艺术尤为关键。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老师能把课真正教“活”,原因何在呢?说直接点,应该是教学艺术有欠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觉得要体现在“五个字”上,一是教师体态要美:应该精神焕发、衣着得体、面带微笑、举止洒脱;二是教学语言要精:应该抑扬顿挫、调动情绪、鼓舞人心、韵味无穷;三是导语设计要新:应该贴近教材、开门见山、形式多样、引人入胜;四是课堂设问要奇:应该循序渐进、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五是教学手段要活:应该节奏明快、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当然,教学艺术绝不是上述内容所能穷尽的,更不是几句语言所能表述的,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停探索,灵活把握。只要我们从以上“五字”琢磨做起,一定会摸着创设和谐情境的窍门。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以上所谈。只是本人的初步探索和粗浅认识,意在抛砖引玉,以求广大同行赐教。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12月第1版。
[2]《浅谈构建和谐课堂》,李明远,白城师范学院分院论文及校报系统,2006 11.9。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关键词]和谐;和谐课堂;构建
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语文教学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应该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如果把“和谐”一词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因此,要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将和谐理念引进语文教学并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我认为和谐课堂主要应该体现在师生和谐、教学和谐、情境和谐三个方面。
一、爱心是师生和谐的润滑剂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种教育思想叫“爱满天下”。的确,我在教育教学中深深地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当你发自内心地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视为已出或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时,你就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丝丝爱意滋润孩子的心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课堂教学上的奇迹,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在你的爱心播撒中悄然建立。一旦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你就不怕学生上课不学习,更不怕学生上课会恶作剧,因为他感到了你的爱,所以也爱你、敬你、喜欢你,更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情作支撑,每个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一定会表现得很优秀。当然,这种效果的取得绝不会一蹴而就,确实需要你长期的真诚的爱的付出,尤其要关注那些表现顽劣的学生,当这些同学真正与你合拍时,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会彰显出来,因为你的博爱的人格力量将会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巨大反应。例如,我曾接受过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刚开始由于师生互不熟悉,教学秩序还不错,可时间长了,总觉得课堂纪律不是那么理想,更为严重的是听到其他科任教师说有几个学生不仅自己不学习,还拉拢一些学生影响整个课堂教学难以组织,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足够重视,经过调查发现,班上有一个插班男生,个子壮实高大,就是不爱学习,而且动不动就欺负其他同学,有些同学因怕他,就不太情愿地与他合起来干一些捣乱班级的事情来,渐渐地还真是小有气候,难怪有些老师说课堂教学难以组织。于是,我及时找这位男生进行了多次谈话,开始还能管个一两天,后来作用也不起了,而师生的抱怨声却高涨起来。正在我毫无办法之时,有一天我们要上室外活动课,就在下楼梯时,由于他自己的不安分,不慎摔了一跤碰伤了腿,此时,我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责怪他,而是充满怜惜地问他:“疼么?”只见他满含伤痛的泪水使劲地点头,我不由分说就派了一个老师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疗伤,我一上完课就及时感到医院去看他,我轻轻地抚摸他受伤的腿,再次疼惜地问他:“疼么?”虽然我能看出他很疼,但他却轻轻地摇摇头,而且泪水再一次涌了出来,出乎意料地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问他:“你错什么?”他说:“我以往不该捣乱,不该不听老师的话。”我一笑,摸着他的头说:“这孩子,好好治伤!”虽然其他什么话也没说,可这位孩子以后文明守纪了,接着带来的是整个班风的变化和整个课堂的师生融洽,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爱心是师生和谐的润滑剂。
二、自主是教学和谐的发动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要求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自主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为了使教与学和谐互动、相得益彰,应该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构建“六环节自主式”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谈一谈,以改变传统教育中的逼迫学为现代课堂中的自主学,促进课堂教学收得良好效果。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想一想自己理解的幸福是什么?接着,让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自主发言,并选择几位同学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最后,给所有学生留两道实践性作业,一是回家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二是为邻居或班集体做一件好事,再专门安排一节课让每一位学生谈一谈自己做作业时或做完作业后的感受。由于六个环节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体验,而且教学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可是整个教学过程却活而不乱,我想这就是自主的潜能之所在,可以说,自主是教学和谐的发动机。
三、艺术是情境和谐的调节器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神贯注、倾心投人,而且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和谐的学习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艺术尤为关键。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老师能把课真正教“活”,原因何在呢?说直接点,应该是教学艺术有欠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觉得要体现在“五个字”上,一是教师体态要美:应该精神焕发、衣着得体、面带微笑、举止洒脱;二是教学语言要精:应该抑扬顿挫、调动情绪、鼓舞人心、韵味无穷;三是导语设计要新:应该贴近教材、开门见山、形式多样、引人入胜;四是课堂设问要奇:应该循序渐进、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五是教学手段要活:应该节奏明快、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当然,教学艺术绝不是上述内容所能穷尽的,更不是几句语言所能表述的,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停探索,灵活把握。只要我们从以上“五字”琢磨做起,一定会摸着创设和谐情境的窍门。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以上所谈。只是本人的初步探索和粗浅认识,意在抛砖引玉,以求广大同行赐教。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12月第1版。
[2]《浅谈构建和谐课堂》,李明远,白城师范学院分院论文及校报系统,2006 11.9。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