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提高小学数学错题订正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批号:TS[2017]GHA17)的研究成果。
摘 要: 数学错题是老师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这都是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原因究竟何在?首先可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与学生认知的矛盾,作业要求不规范等;其次是因为学生粗心或听课不认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得不扎实;最后或许是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90-01
面对小学生数学作业中出现的种种错题现象,那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防止和纠正错题呢?
一、帮助学生解决因为粗心而出现的错题。
1、帮助学生找到“粗心点”。
面对孩子的粗心,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帮助他们找到问题,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例如:班上有个孩子数学成绩不是很好,经过老师和孩子仔细分析他每次出错的原因,得出一致的结论:不是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于是,老师便告诉他:“你每到审题时,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先停下来,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往下读题,这样就不容易错了。因为有意识地给思维设了一个障碍。“这个孩子用老师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真的很明显,他的作业中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少多了。
2、让孩子建立一本错题集,收集相关的错题信息。
出错是学生不可避免的一种行为,开学初,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错题本,错题集分两栏:病因和诊治方案。病因一栏,让学生摘录平时自己典型的错题;诊治方案一栏,让学生反思错误原因。利用错题集,可改动错题相关数据信息,让学生反复练习,归纳、整理错例,把错例“变废为宝”,督促学生防范于未然。
每周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一节课的时间,展示自己做错的题目,让班上同学再一起做。这样,犯同类型错误的孩子明显减少了。
3、把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李大钊先生说:“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有个学生的作业经常出错,有时候剩下几道题漏做就交卷了,弄得老师也为她着急,可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老师观察,原因是她没把心思放在课堂上,做作业磨蹭,比如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20分钟她仅做了2题,有时都是错的。老师让家长把督促她学习的时间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要保质保量才行”,结果她5道题都做对了,而且只用了20分钟。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0分钟”,改为“再做5题”。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降低出错的可能。
4、对孩子的作业要求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可有效减少错题。
老师对作业要求不规范,也是造成孩子错题的一个原因。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班有个孩子在做一道步骤较多的计算题时,由于字迹潦草,他抄到后面自己都把0认作6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防止字迹潦草带来的干扰性错误。
5、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马虎就会成为“家常便饭”。所以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定期整理书柜、清理书包,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
二、帮助学生克服因为上课不认真,注意力不稳定,没有掌握做题方法而造成的错题。
有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有几次走神,特别是在数学课上,自己也暗示自己,可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1、教师应以变换的形式,生动的知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课前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课中改教师讲为学生讲,并让学生评;也可变枯燥的练习为游戏活动,小组合作或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尾采用拓展法、新奇法等,给学生留下一些悬念,期待着下一堂课的到来。
例如:老师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当下课铃快响的十几秒钟内,在黑板上写了个“3”,请学号是3的倍数的学生先离开,再写2和5让学号是2和5的倍数的学生离开,最后老师再问:“我出哪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呢?”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余下的学生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
2、严格要求,约束学生的行为,集中注意力。
我上课要求有三到:眼到、耳到、心到。每节课我都会就这个要求一组一组地检查,看学生的眼睛是否看着老师。坚持训练下来,上课时学生的眼睛基本能跟着老师的手走,注意力也基本集中了,开小差、走神的孩子明显减少了。
3、不停给予评价,维持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上对于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老师不断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因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同时也是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一种警醒,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还可随时抛出问题,请他回答,及时让孩子融入到课堂。
三、帮助孩子克服审题难、理解不了题意造成的錯题。
1、能力可以培养,态度决定一切!
审题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其实可以让学生懂得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意”,还要养成积极主动的审题习惯。
2、让学生圈出重点词,反复推敲,诱发对题意的深思。
可以从语言文字着手,圈出重点词,反复推敲,教会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是帮助学生纠错的一个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
如:爸爸今年36岁,是小明年龄的3倍多6岁,小明今年多少岁?
刚开始做这道题目,多数同学做成:36÷3+6=18(岁)这些学生是看到题目里面有个“多”就用加法做。做这类题目我坚持让学生圈出重点词,先让学生理清题意,弄明白这个“多”是比小明的3倍还多6岁的意思,应该先用爸爸的年龄减6,才是小明的3倍,正确的做法是:(36-6)÷3=10(岁)。
学生只有在审题时反复推敲,才能扫清审题中的障碍,对题目的意思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3、正确处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认知的矛盾。
有些数学老师,往往将自己的教学仅仅定位在“数学”课堂上,错误地认为在学生只要会列式、会计算就可以了,至于字不认识,读题目不通顺、添字、漏字等都应是语文学科的事情。其实语文和数学是相通的,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学习数学时处处需要的就是这种阅读理解能力。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读题,还要让他们反复读、流利地读,直到读懂题意为止。
学习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知识学习中的错误,其纠正的方法是不同的,虽然没有公式化的方法,但老师还是可以在千变万化中找到一点规律。总之,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题目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了错误之所在,知晓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 要: 数学错题是老师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这都是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原因究竟何在?首先可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与学生认知的矛盾,作业要求不规范等;其次是因为学生粗心或听课不认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得不扎实;最后或许是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90-01
面对小学生数学作业中出现的种种错题现象,那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防止和纠正错题呢?
一、帮助学生解决因为粗心而出现的错题。
1、帮助学生找到“粗心点”。
面对孩子的粗心,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帮助他们找到问题,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例如:班上有个孩子数学成绩不是很好,经过老师和孩子仔细分析他每次出错的原因,得出一致的结论:不是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于是,老师便告诉他:“你每到审题时,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先停下来,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往下读题,这样就不容易错了。因为有意识地给思维设了一个障碍。“这个孩子用老师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真的很明显,他的作业中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少多了。
2、让孩子建立一本错题集,收集相关的错题信息。
出错是学生不可避免的一种行为,开学初,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错题本,错题集分两栏:病因和诊治方案。病因一栏,让学生摘录平时自己典型的错题;诊治方案一栏,让学生反思错误原因。利用错题集,可改动错题相关数据信息,让学生反复练习,归纳、整理错例,把错例“变废为宝”,督促学生防范于未然。
每周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一节课的时间,展示自己做错的题目,让班上同学再一起做。这样,犯同类型错误的孩子明显减少了。
3、把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李大钊先生说:“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有个学生的作业经常出错,有时候剩下几道题漏做就交卷了,弄得老师也为她着急,可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老师观察,原因是她没把心思放在课堂上,做作业磨蹭,比如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20分钟她仅做了2题,有时都是错的。老师让家长把督促她学习的时间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要保质保量才行”,结果她5道题都做对了,而且只用了20分钟。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0分钟”,改为“再做5题”。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降低出错的可能。
4、对孩子的作业要求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可有效减少错题。
老师对作业要求不规范,也是造成孩子错题的一个原因。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班有个孩子在做一道步骤较多的计算题时,由于字迹潦草,他抄到后面自己都把0认作6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防止字迹潦草带来的干扰性错误。
5、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马虎就会成为“家常便饭”。所以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定期整理书柜、清理书包,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
二、帮助学生克服因为上课不认真,注意力不稳定,没有掌握做题方法而造成的错题。
有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有几次走神,特别是在数学课上,自己也暗示自己,可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1、教师应以变换的形式,生动的知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课前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课中改教师讲为学生讲,并让学生评;也可变枯燥的练习为游戏活动,小组合作或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尾采用拓展法、新奇法等,给学生留下一些悬念,期待着下一堂课的到来。
例如:老师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当下课铃快响的十几秒钟内,在黑板上写了个“3”,请学号是3的倍数的学生先离开,再写2和5让学号是2和5的倍数的学生离开,最后老师再问:“我出哪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呢?”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余下的学生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
2、严格要求,约束学生的行为,集中注意力。
我上课要求有三到:眼到、耳到、心到。每节课我都会就这个要求一组一组地检查,看学生的眼睛是否看着老师。坚持训练下来,上课时学生的眼睛基本能跟着老师的手走,注意力也基本集中了,开小差、走神的孩子明显减少了。
3、不停给予评价,维持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上对于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老师不断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因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同时也是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一种警醒,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还可随时抛出问题,请他回答,及时让孩子融入到课堂。
三、帮助孩子克服审题难、理解不了题意造成的錯题。
1、能力可以培养,态度决定一切!
审题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其实可以让学生懂得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意”,还要养成积极主动的审题习惯。
2、让学生圈出重点词,反复推敲,诱发对题意的深思。
可以从语言文字着手,圈出重点词,反复推敲,教会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是帮助学生纠错的一个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
如:爸爸今年36岁,是小明年龄的3倍多6岁,小明今年多少岁?
刚开始做这道题目,多数同学做成:36÷3+6=18(岁)这些学生是看到题目里面有个“多”就用加法做。做这类题目我坚持让学生圈出重点词,先让学生理清题意,弄明白这个“多”是比小明的3倍还多6岁的意思,应该先用爸爸的年龄减6,才是小明的3倍,正确的做法是:(36-6)÷3=10(岁)。
学生只有在审题时反复推敲,才能扫清审题中的障碍,对题目的意思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3、正确处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认知的矛盾。
有些数学老师,往往将自己的教学仅仅定位在“数学”课堂上,错误地认为在学生只要会列式、会计算就可以了,至于字不认识,读题目不通顺、添字、漏字等都应是语文学科的事情。其实语文和数学是相通的,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学习数学时处处需要的就是这种阅读理解能力。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读题,还要让他们反复读、流利地读,直到读懂题意为止。
学习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知识学习中的错误,其纠正的方法是不同的,虽然没有公式化的方法,但老师还是可以在千变万化中找到一点规律。总之,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题目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了错误之所在,知晓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