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有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前、延伸到了课后,给了孩子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那么怎样让孩子们“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呢?下面就以《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
  
  《品德与生活》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学习《与邻里和睦相处》一课时,课后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就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列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邻里之间许多的凡人小事,如爸妈不在家时邻居是怎样帮你的、你的家人又是怎样帮助邻居的、你是怎样帮助邻居的等等,通过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让他们自己明白了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从而引申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像《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和动物交朋友》等课,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通过对身边的事的回忆、讲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通过积极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学生们对保护好眼睛、爱护小动物,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他们的认识会达到更高的层面。
  
  二、诙谐幽默的品德课是最快乐的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而且是这部戏的主角,师生合力上演的是一部轻喜剧。正如海因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到某公司应聘求职,主考人问他:“你帮母亲洗过脚吗?”大学生回答:“没有。”“那你帮母亲洗一次脚再来吧。”大学生出于完成任务,回家帮母亲洗脚,当他脱下母亲的袜子时,他内心震颤了,为了承担家务、教育孩子,母亲的一双脚历经风雨,已经变得那样粗糙、僵硬。当这个大学生再去公司时,他平静地说:“即使你们不聘用我也没关系,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学生最终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员。一则小故事,让一节课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当然,教师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像精彩的台词,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起来。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会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个优秀的品德教师的语言就应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着学生。大家都知道赵本山每年的春晚都拿大奖,那正是他的语言技巧。
  
  三、形式多样的品德课是最开心的
  
  经调查,88.2%的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使之不断更新呢?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的互动平台……我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自肺腑的感叹。
  
  四、学科整合的品德课是最喜欢的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新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身就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是一大优势。根据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中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自然课,像“留住春天”、“留住秋天”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到的春天、秋天,怎样留住呢?可以画下来、拍下来,贴在墙上,夹在书里,记在日记里,留在心里。
  体验成功的品德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像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轻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这是每一位品德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数学是什么?在一些孩子眼里,数学是枯燥的、五味的和深奥的,有些人认为数学课堂不像语文课堂那么充满诗情画意、情真意切。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开心果”,学生乐在其中;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创造坊”,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助推器”,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快乐是幸福的源泉,只有打造让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才能让课堂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  现谈一谈自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的。    一、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 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预设,关注教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教育教导作用,又要树立一种课程开发的意识,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呈现出来的鲜活的资源,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
期刊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树立信心,让学生敢于自主学习     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之想说,做自己之愿做。对在自学中提出幼稚问题的基础较差的学生格外慎重,善于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思维的活动,是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益人心智、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益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下, 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变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了,它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概念指引下,以数学
期刊
现在,人们经常能听到一些班主任发出工作越来越难干、学生越来越难管之类的抱怨。我认为不是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而是我们的班主任管理方式落后,没能与时俱进。班主任不妨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另辟蹊径,做一个另类的“老班”。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007年3月,我接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是一个因为成绩倒数第一、打架正数第一而全校闻名的班级。一些老师给我建议,新班主任一定要先抓几个典
期刊
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然有好的班风、学风,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与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四个方面既是班集体存在的基础,也是班集体发展的力量之源。    一、良好班风是建立积极向上班集体的首要条件    首先,倡导班风,培养骨干。  班主任向全班成员提出班风要求,一部分先进成员接受了班风要求。这一时期,班风对全体班级成员来讲是外在的。多数人对班风要求尚不十分理解,一批骨干为
期刊
【目标定位】  1、在诵读《醉花阴》、《声声慢》中,理解李清照南渡前和南渡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体会《醉花阴》、《声声慢》中的意境,解读李清照在不同时期对人生的感悟。  3、能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两首词在内容、情感、程度等某一方面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感知李清照。  【教学重点】感知李清照。  【教学难点】品味李清照的国愁、家愁、情愁。  导学创意设计:  1、激情导入;  2、感知李清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道德教育,应该把道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孝敬父母、立志成才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 道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美德,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具体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