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小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
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些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时间,多一些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主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个性特长和创新实践能力,达到主体主动发展。 对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主角,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机会留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例如教学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题目:“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__________?”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提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课堂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一)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二)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的充足的进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3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吗,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其它几种折法。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 例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更奇妙。”特别是小学生,天真烂漫,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很多教师总是担心,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都没能掌握,没学的题目就让学生自己去做,能行吗?与其花时间让学生尝试,不如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这样既省事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教师的担心是多余的,如果能运用知识的迁移加以引导,那么,一切就水到渠成。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先出示题目9 +3,让学生尝试算出它的得数。通过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运用知识的迁移,大多数学生能很快算出答案。这时,我大加表扬。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把3分成1和2,9+1=10,10+2=12;有的说:我是心里默默数的,9的后面再数3就是12了;有的说:我知道10+3=13,9比10少1,9+3的和当然也少1,所以9+3=12……学生们个个说得饶有趣味,振振有辞,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动脑,尽量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把学生反馈的各种方法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算起来又对又快,你就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新知识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得到发现、理解和巩固。整堂课学生沉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间,虽有冥思苦想,一筹莫展,而茅塞顿开后,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总之,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感觉到自己很聪明,渴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为现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些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时间,多一些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主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个性特长和创新实践能力,达到主体主动发展。 对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主角,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机会留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例如教学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题目:“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__________?”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提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课堂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一)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二)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的充足的进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3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吗,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其它几种折法。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 例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更奇妙。”特别是小学生,天真烂漫,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很多教师总是担心,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都没能掌握,没学的题目就让学生自己去做,能行吗?与其花时间让学生尝试,不如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这样既省事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教师的担心是多余的,如果能运用知识的迁移加以引导,那么,一切就水到渠成。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先出示题目9 +3,让学生尝试算出它的得数。通过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运用知识的迁移,大多数学生能很快算出答案。这时,我大加表扬。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把3分成1和2,9+1=10,10+2=12;有的说:我是心里默默数的,9的后面再数3就是12了;有的说:我知道10+3=13,9比10少1,9+3的和当然也少1,所以9+3=12……学生们个个说得饶有趣味,振振有辞,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动脑,尽量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把学生反馈的各种方法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算起来又对又快,你就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新知识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得到发现、理解和巩固。整堂课学生沉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间,虽有冥思苦想,一筹莫展,而茅塞顿开后,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总之,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感觉到自己很聪明,渴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为现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