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現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要使教学卓有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现代教育 理论 学生 学习 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体地位。课堂上学生被教师所束缚和控制,无思考、回旋的余地。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重视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发作用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到将来一生的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从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我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1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由“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兴趣大增,个个跃跃欲试。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积极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大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作用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数学学科概念多、法则多,要理解掌握的东西复杂枯燥,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如在教学“中心对称轴图形”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六组,让学生列举或制作生活中所见到的图形。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课堂上学生个个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同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就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增加了情趣,加深了理解,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协调发展。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收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熏陶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力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讲究“师道尊严”,教师居高临下,老师是权威。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和人文对话的舞台,这就要求创设良好的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陶醉其中,其乐无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利息的计算”,我为学生创设了两次解题的策略。一是请学生设计如何储蓄1000元压岁钱的方案。估计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己的需要,能设计出很多种储蓄方案。二是要求学生帮助陈大爷出主意。创设的情景是这样的:陈大爷2008年2月18 日,把5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眼看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陈大爷的老伴突然生病住院,急需这5000元,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利率计息,为这,陈大爷正左右为难呢。通过这两个层次的的问题的解决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既开放了课堂的空间,又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既加强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又增加了学生的智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的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只有以自身的锐意开拓、积极进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能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只有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探索是学习与研究数学的关键,没有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就不会有较大的发现,没有发现也就根本谈不上创新发展了。为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地“放开”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的奥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不同的形式,促使学生去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开”,但并不是说不管不问,好多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好,不敢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真谛,其实我们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国家委员会报告《人人关心教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的能力学数学。”“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去创造与体验方法来学数学。”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活动的双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要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依样画葫芦”,不会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教会学生怎样学,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发展的需要。通过设置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种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升.小组组合与主体参与[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
[关键词] 现代教育 理论 学生 学习 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体地位。课堂上学生被教师所束缚和控制,无思考、回旋的余地。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重视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发作用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到将来一生的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从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我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1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由“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兴趣大增,个个跃跃欲试。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积极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大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作用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数学学科概念多、法则多,要理解掌握的东西复杂枯燥,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如在教学“中心对称轴图形”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六组,让学生列举或制作生活中所见到的图形。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课堂上学生个个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同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就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增加了情趣,加深了理解,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协调发展。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收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熏陶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力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讲究“师道尊严”,教师居高临下,老师是权威。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和人文对话的舞台,这就要求创设良好的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陶醉其中,其乐无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利息的计算”,我为学生创设了两次解题的策略。一是请学生设计如何储蓄1000元压岁钱的方案。估计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己的需要,能设计出很多种储蓄方案。二是要求学生帮助陈大爷出主意。创设的情景是这样的:陈大爷2008年2月18 日,把5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眼看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陈大爷的老伴突然生病住院,急需这5000元,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利率计息,为这,陈大爷正左右为难呢。通过这两个层次的的问题的解决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既开放了课堂的空间,又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既加强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又增加了学生的智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的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只有以自身的锐意开拓、积极进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能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只有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探索是学习与研究数学的关键,没有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就不会有较大的发现,没有发现也就根本谈不上创新发展了。为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地“放开”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的奥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不同的形式,促使学生去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开”,但并不是说不管不问,好多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好,不敢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真谛,其实我们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国家委员会报告《人人关心教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的能力学数学。”“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去创造与体验方法来学数学。”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活动的双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要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依样画葫芦”,不会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教会学生怎样学,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发展的需要。通过设置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种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升.小组组合与主体参与[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