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前的信用社经营管理上,经营意识不强,发展能力薄弱,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模式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面对金融业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实,农村信用社怎样适应金融全球一体化趋势,确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怎样确立自己在金融业中的位置,再一次成为中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焦点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在现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市场适应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相适应,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快发展,必须对现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1.现行管理模式的效果
1.1信贷资产方面。一是加强了市场调查,积极寻求新的信贷增长点,对市场发展前景好、效益好的企业、项目和产品积极有效投入。落实了贷款"三查"制度,增强了贷款管理的及时性,减少了贷款管理的盲目性;二是把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作为了重点工作,强化了责任管理。同时,加强了信用村镇建设和信用户评定工作,优化了信用环境,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大力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步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三是实行了贷款清收与发放责任制。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实行不良贷款的清收与个人利益挂钩,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落实贷款质量责任追究与奖励制度,杜绝了随意发放贷款的行为。
1.2负债管理方面。争取到了一些低成本负债,如争取财政性存款、争取央行支农再贷款等,负债结构得到了调整。
1.3信贷内控和机制方面。制定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项操作中,切实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
2.现行模式存在不足
2.1经营意识不强,发展能力薄弱。长期以来,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的制约,加上近些年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债权逃废现象频发,导致信贷资产质量较差,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不足。反映在当前的信用社经营管理上,经营意识不强,发展能力薄弱。一方面,少数信用社职工“主人翁”意识淡漠,只注重个人得失,而不关心信用社的发展,工作责任心、紧迫感和危机感欠缺。另一方面,部分职工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缺乏营销意识和竞争意识。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撤并,使其竞争意识更加淡化,甚至盲目乐观,信贷投入和存款组织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2.2信贷产品单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角的吹响,加快发展“三农”的呼声再次高涨,与此相适应,农村客户金融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体的单一业务品种,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客户快捷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中间业务、消费信贷等新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竞争能力。
2.3服务功能不全,电子业务落后。在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曾经“一家独大”,但如今的市场占有率却有所下降,其原因是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加快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相比之下,农村信用社不仅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经营管理粗放,而且服务功能不全,电子化业务落后,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3.改革管理模式的建议
贷款业务是信用社的主打业务,是主要盈利来源的核心业务,更是风险集中的业务,这就要求信贷业务人员素质高、品行正。因此在人力资源配备上要给予倾斜,确保一定的数量和较高的素质。对信贷业务人员实行等级管理,不同等级办理不同档次的贷款。必须强化信贷业务的培训,使信贷人员全面掌握农村信用社信贷特点、风险要点和具体操作流程,并能严格执行。
对基层信用社经营风险管控要实行有限授权授信下的责权利挂钩办法,落实风险责任。在权限內的贷款按贷款操作流程操作,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效益好坏以及风险大小直接与个人绩效挂钩,如出现不能按期收贷或收息,个人绩效要相应扣减,出现逾期应以工资抵扣,出现坏账就下岗收贷,出现严重风险应给予行政和经济处分等。同时,针对性地引进商业保险防范信贷风险。小额贷款项目涉及到的贷款人和投资的项目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要求贷款人或贷款项目进行投保,可以有效防范因发生意外伤亡和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损失。
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的中心要求是客户经理的个人收入、职务升降完全与业务量、贷款质量、贷款效益、贷款风险和客户评价挂钩,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一是权力与责任挂钩。建立经营主管人员责任追究制和风险保证金制度,在经营权限、用人权、奖惩权等方面赋予基层信用社与业务规模和责任相对等的权力。二是收入与绩效挂钩。结合辖内实际按发展与质量、客户与市场、管理与流程、组织与创新四大板块的要求,选择或增加指标,对员工业绩进行评价和奖惩。三是费用与业务挂钩。根据各基层信用社业务量的大小,保证其业务发展费用需要,合理制定业务拓展费用与业务量、信贷质量紧密相联的费用分配和考核计划,调动基层社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四是考核与案件挂钩。凡是在业务经营中发生案件的,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考核评价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与绩效工资挂钩,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金融》.
[2]《中华合作时报 》.
[3]《辽宁农村合作金融》.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马刚信用社)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模式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面对金融业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实,农村信用社怎样适应金融全球一体化趋势,确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怎样确立自己在金融业中的位置,再一次成为中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焦点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在现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市场适应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相适应,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快发展,必须对现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1.现行管理模式的效果
1.1信贷资产方面。一是加强了市场调查,积极寻求新的信贷增长点,对市场发展前景好、效益好的企业、项目和产品积极有效投入。落实了贷款"三查"制度,增强了贷款管理的及时性,减少了贷款管理的盲目性;二是把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作为了重点工作,强化了责任管理。同时,加强了信用村镇建设和信用户评定工作,优化了信用环境,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大力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步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三是实行了贷款清收与发放责任制。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实行不良贷款的清收与个人利益挂钩,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落实贷款质量责任追究与奖励制度,杜绝了随意发放贷款的行为。
1.2负债管理方面。争取到了一些低成本负债,如争取财政性存款、争取央行支农再贷款等,负债结构得到了调整。
1.3信贷内控和机制方面。制定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项操作中,切实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
2.现行模式存在不足
2.1经营意识不强,发展能力薄弱。长期以来,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的制约,加上近些年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债权逃废现象频发,导致信贷资产质量较差,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不足。反映在当前的信用社经营管理上,经营意识不强,发展能力薄弱。一方面,少数信用社职工“主人翁”意识淡漠,只注重个人得失,而不关心信用社的发展,工作责任心、紧迫感和危机感欠缺。另一方面,部分职工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缺乏营销意识和竞争意识。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撤并,使其竞争意识更加淡化,甚至盲目乐观,信贷投入和存款组织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2.2信贷产品单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角的吹响,加快发展“三农”的呼声再次高涨,与此相适应,农村客户金融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体的单一业务品种,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客户快捷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中间业务、消费信贷等新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竞争能力。
2.3服务功能不全,电子业务落后。在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曾经“一家独大”,但如今的市场占有率却有所下降,其原因是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加快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相比之下,农村信用社不仅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经营管理粗放,而且服务功能不全,电子化业务落后,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3.改革管理模式的建议
贷款业务是信用社的主打业务,是主要盈利来源的核心业务,更是风险集中的业务,这就要求信贷业务人员素质高、品行正。因此在人力资源配备上要给予倾斜,确保一定的数量和较高的素质。对信贷业务人员实行等级管理,不同等级办理不同档次的贷款。必须强化信贷业务的培训,使信贷人员全面掌握农村信用社信贷特点、风险要点和具体操作流程,并能严格执行。
对基层信用社经营风险管控要实行有限授权授信下的责权利挂钩办法,落实风险责任。在权限內的贷款按贷款操作流程操作,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效益好坏以及风险大小直接与个人绩效挂钩,如出现不能按期收贷或收息,个人绩效要相应扣减,出现逾期应以工资抵扣,出现坏账就下岗收贷,出现严重风险应给予行政和经济处分等。同时,针对性地引进商业保险防范信贷风险。小额贷款项目涉及到的贷款人和投资的项目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要求贷款人或贷款项目进行投保,可以有效防范因发生意外伤亡和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损失。
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的中心要求是客户经理的个人收入、职务升降完全与业务量、贷款质量、贷款效益、贷款风险和客户评价挂钩,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一是权力与责任挂钩。建立经营主管人员责任追究制和风险保证金制度,在经营权限、用人权、奖惩权等方面赋予基层信用社与业务规模和责任相对等的权力。二是收入与绩效挂钩。结合辖内实际按发展与质量、客户与市场、管理与流程、组织与创新四大板块的要求,选择或增加指标,对员工业绩进行评价和奖惩。三是费用与业务挂钩。根据各基层信用社业务量的大小,保证其业务发展费用需要,合理制定业务拓展费用与业务量、信贷质量紧密相联的费用分配和考核计划,调动基层社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四是考核与案件挂钩。凡是在业务经营中发生案件的,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考核评价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与绩效工资挂钩,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金融》.
[2]《中华合作时报 》.
[3]《辽宁农村合作金融》.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马刚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