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赋予了诚信观新的内涵,按照知行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要经过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阶段,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需要:教会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诚信观的时代内涵;促使大学生自觉内化社会主义诚信观的精神实质;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的实践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诚信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是在不断变化发展赋予了它新的内涵,诚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新话题,当代大学生仍然面临着诚信缺失的现象,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刻不容缓。
1 教会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诚信观的时代内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知”是起点,是一种感性认识,教会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诚信观的时代内涵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就诚信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不应将诚实和信用分离开来,注重信用而忽略诚实。何为“诚”?程颐指出:“无妄之渭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何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渭信”,“信”的基本内涵就是诚实不欺,信守诺言。诚信是诚实和信用的简称,“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失言。”诚实和信用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应该将二者割裂开来,诚信的前提是要诚实,然后要不失信于人。
第二,将诚信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尤其是网络虚拟环境。当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空间的漏洞做出不诚信的行为,掩耳盗铃,自认为不会为人所知,只讲与他人的诚信,而不考虑诚信所依托事情的本身正确与否,为了讲“义气”违反法律道德,这些行为信守的是“小义”,违背的是“大义”,违反法律规定,社会秩序的行为仍然是失信的行为。
第三,将诚信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理解。诚信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次的内容。这四个概念来自2001年9 月中共中央印发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表述,诚信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道德基石,大学生对诚信观的理解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视域下加深对个人诚信与社会、国家诚信的关系。
2 促使大学生自觉内化社会主义诚信观的精神实质
“认同”是将社会主义诚信观内化为自身的坚定信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同是连接认知和践行的中间环节,在整个知行过程中处于关键的作用。社会主义诚信观在内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大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使大学生自觉自愿接受。
2.1 以生为本,发挥内化的主体效应
教育者在大学生在社会主义诚信观的内化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育者要灵活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第一,在教育方式上,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方式,避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诚信观产生抵触心理。由于诚信教育是从小学阶段都在强的,大学生再来重复强调不免会使学生产生本能的抵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诚信观教育部重视,认为自身已经符合诚信教育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教育者应该转变教育方式,应结合各类教育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应该转换话语体系,将社会主义诚信观的政治性话语体系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语体系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听得进去。第二,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诚信观表现在学习中、生活中和与人交往中等各个方面,教育者在进行诚信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事实案例,让大学生自己学会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诚信的基本要求,讲好古代诚信故事,宣传好现代诚信道德楷模,传递正能量,使大学生耳濡目染,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2.2 以情感人,发挥内化的情感效应
社会主义诚信观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的过程中,要与大学生产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利用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首先,发挥好家规、家训、家风、家教的教化、濡化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我们的情感的港湾,传承下来的家规、家训、家风、家教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濡化作用,发掘家风家教中的诚信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观引导。其次,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讲好诚信故事,宣传好现代诚信教育楷模,将传统榜样与现代榜样相结合,发掘大学生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真实的事例感化大学生。最后,发掘网络中关于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中的影视教育资源和以短小形式存在的“微视频”、“微电影”,里面包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更能触发内心更真实的的感受。
3 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的实践要求
“践行”是将社会主义诚信观外化为自己的切实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概括起来说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的践行涉及到学业、经济、择业、虚拟网络交往等几个领域。
3.1 学业上严以律己讲诚信
学业上的诚信主要包括学风优良,考试不作弊,讲究学术规范,论文写作不抄袭和不代替他人写作。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在学习中讲诚信的重要性。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学习能力逐渐增强,个人品质逐渐形成,诚信是我们最基本的品格,在大学阶段形成好的诚信品格,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受人尊敬,才能符合职业要求。第二,在学习中严以律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大部分学生可能认为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只是一件小事情,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放任自己的行为,对学术诚信不加以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对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严惩,并且对他们进行诚信观念的引导,让他们清楚这些也是属于不诚信的行为。 3.2 经济上守诚信勇担当
在校大学生经济上的诚信主要表现在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按时偿还网络购物贷款。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信贷,购物分期付款等信款方式刺激了消费,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借贷渠道。大学生抵制不住网络消费心理的渗透,盲目购物使得大学生身负沉重的债务,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旅行信贷合同,面临着经济上的诚信危机。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在经济上的诚信观。首先,需要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和奖励大学生的行为,给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同时高校在职权范围内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的不讲诚信的行为,对讲诚信的大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其次,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虽然看似纠正消费理念与大学生诚信相去甚远,但是诚信观与消费观是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过度的消费就是对自己的经济偿还能力没有进行正确的估计,仍然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行为。
3.3 择业上树立诚信的正确观念
择业上的诚信一方面表现在签订就业合同时,诚信履行合同规定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填写就业简历的时候信息真实无误。迫于就业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都很难做到择业对大学生要求的诚信。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应从外在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外在环境而言,国家政府应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让大学生有一个公平竞争,公平就业的机会,改善整个就业风气,让大学生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另外高校需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大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记录在档案里,这样可以对大学生产生约束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同时也为就业单位提供选拔人才时的参考。其次,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将就业诚信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就业中讲诚信的重要性。在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班干部的选拔,多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3.4 虚拟网络交往中保持诚信的高尚品质
虚拟网络空间扩宽了大学生的交友平台,在网路中扮演的角色比在现实中的角色要复杂和多变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可以的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容易滋生不讲诚信的心理,在交往中经常出现不讲诚信的现象。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针对常用到的软件进行实名认证,虽然网络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有利于活跃网络氛围,人人都可以成为发言人,比现实社会更加开放,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免也会受到伤害,经过实名认证后可以使大学生克制自己的言行,减少说谎的机会。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在虚拟社会中讲诚信,诚信待人是最基本的与人相处的品格,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告诉我们对人诚信既是个人价值的提升更实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价值,作为大学生正是价值观得以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诚信观的践行是不分时间、场合的,要真正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保持讲诚信的高尚品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王淑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J].思想政治教育,2015(12).
[3]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5-5-25.
作者简介
余利 (1990-),女, 现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市北碚区 400715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诚信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是在不断变化发展赋予了它新的内涵,诚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新话题,当代大学生仍然面临着诚信缺失的现象,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刻不容缓。
1 教会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诚信观的时代内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知”是起点,是一种感性认识,教会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诚信观的时代内涵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就诚信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不应将诚实和信用分离开来,注重信用而忽略诚实。何为“诚”?程颐指出:“无妄之渭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何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渭信”,“信”的基本内涵就是诚实不欺,信守诺言。诚信是诚实和信用的简称,“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失言。”诚实和信用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应该将二者割裂开来,诚信的前提是要诚实,然后要不失信于人。
第二,将诚信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尤其是网络虚拟环境。当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空间的漏洞做出不诚信的行为,掩耳盗铃,自认为不会为人所知,只讲与他人的诚信,而不考虑诚信所依托事情的本身正确与否,为了讲“义气”违反法律道德,这些行为信守的是“小义”,违背的是“大义”,违反法律规定,社会秩序的行为仍然是失信的行为。
第三,将诚信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理解。诚信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次的内容。这四个概念来自2001年9 月中共中央印发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表述,诚信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道德基石,大学生对诚信观的理解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视域下加深对个人诚信与社会、国家诚信的关系。
2 促使大学生自觉内化社会主义诚信观的精神实质
“认同”是将社会主义诚信观内化为自身的坚定信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同是连接认知和践行的中间环节,在整个知行过程中处于关键的作用。社会主义诚信观在内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大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使大学生自觉自愿接受。
2.1 以生为本,发挥内化的主体效应
教育者在大学生在社会主义诚信观的内化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育者要灵活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第一,在教育方式上,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方式,避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诚信观产生抵触心理。由于诚信教育是从小学阶段都在强的,大学生再来重复强调不免会使学生产生本能的抵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诚信观教育部重视,认为自身已经符合诚信教育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教育者应该转变教育方式,应结合各类教育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应该转换话语体系,将社会主义诚信观的政治性话语体系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语体系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听得进去。第二,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诚信观表现在学习中、生活中和与人交往中等各个方面,教育者在进行诚信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事实案例,让大学生自己学会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诚信的基本要求,讲好古代诚信故事,宣传好现代诚信道德楷模,传递正能量,使大学生耳濡目染,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2.2 以情感人,发挥内化的情感效应
社会主义诚信观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的过程中,要与大学生产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利用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首先,发挥好家规、家训、家风、家教的教化、濡化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我们的情感的港湾,传承下来的家规、家训、家风、家教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濡化作用,发掘家风家教中的诚信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观引导。其次,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讲好诚信故事,宣传好现代诚信教育楷模,将传统榜样与现代榜样相结合,发掘大学生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真实的事例感化大学生。最后,发掘网络中关于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中的影视教育资源和以短小形式存在的“微视频”、“微电影”,里面包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更能触发内心更真实的的感受。
3 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的实践要求
“践行”是将社会主义诚信观外化为自己的切实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概括起来说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观的践行涉及到学业、经济、择业、虚拟网络交往等几个领域。
3.1 学业上严以律己讲诚信
学业上的诚信主要包括学风优良,考试不作弊,讲究学术规范,论文写作不抄袭和不代替他人写作。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在学习中讲诚信的重要性。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学习能力逐渐增强,个人品质逐渐形成,诚信是我们最基本的品格,在大学阶段形成好的诚信品格,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受人尊敬,才能符合职业要求。第二,在学习中严以律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大部分学生可能认为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只是一件小事情,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放任自己的行为,对学术诚信不加以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对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严惩,并且对他们进行诚信观念的引导,让他们清楚这些也是属于不诚信的行为。 3.2 经济上守诚信勇担当
在校大学生经济上的诚信主要表现在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按时偿还网络购物贷款。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信贷,购物分期付款等信款方式刺激了消费,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借贷渠道。大学生抵制不住网络消费心理的渗透,盲目购物使得大学生身负沉重的债务,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旅行信贷合同,面临着经济上的诚信危机。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在经济上的诚信观。首先,需要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和奖励大学生的行为,给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同时高校在职权范围内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的不讲诚信的行为,对讲诚信的大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其次,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虽然看似纠正消费理念与大学生诚信相去甚远,但是诚信观与消费观是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过度的消费就是对自己的经济偿还能力没有进行正确的估计,仍然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行为。
3.3 择业上树立诚信的正确观念
择业上的诚信一方面表现在签订就业合同时,诚信履行合同规定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填写就业简历的时候信息真实无误。迫于就业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都很难做到择业对大学生要求的诚信。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应从外在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外在环境而言,国家政府应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让大学生有一个公平竞争,公平就业的机会,改善整个就业风气,让大学生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另外高校需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大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记录在档案里,这样可以对大学生产生约束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同时也为就业单位提供选拔人才时的参考。其次,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将就业诚信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就业中讲诚信的重要性。在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班干部的选拔,多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3.4 虚拟网络交往中保持诚信的高尚品质
虚拟网络空间扩宽了大学生的交友平台,在网路中扮演的角色比在现实中的角色要复杂和多变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可以的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容易滋生不讲诚信的心理,在交往中经常出现不讲诚信的现象。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针对常用到的软件进行实名认证,虽然网络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有利于活跃网络氛围,人人都可以成为发言人,比现实社会更加开放,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免也会受到伤害,经过实名认证后可以使大学生克制自己的言行,减少说谎的机会。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在虚拟社会中讲诚信,诚信待人是最基本的与人相处的品格,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告诉我们对人诚信既是个人价值的提升更实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价值,作为大学生正是价值观得以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观,诚信观的践行是不分时间、场合的,要真正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保持讲诚信的高尚品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王淑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J].思想政治教育,2015(12).
[3]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5-5-25.
作者简介
余利 (1990-),女, 现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市北碚区 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