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记忆中有些阴冷的下午,也许又不是,百无聊赖的我,偶然打开一部电影。第一个镜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火车轨道,忽然落下一个破烂肮脏的,像裹在一床破棉被里的老人,他静静卧在轨道旁,熏黑的脸上却架着一副眼镜,透露出些许文质和书卷气。我便跟随着他的脚步,慢慢“归来”。
  我爱好看电影,但能长久留在我记忆中的,都是那些让我热泪盈眶的电影,这部影片便是如此,令我数次流泪。全片几乎都是慢镜头,唯一的激烈场景便是开头不久的一个镜头。文革时期在大西北劳教的“反革命”犯陆焉识逃跑,回到家乡希望与妻子冯婉瑜见面。经历女儿的告密和几番波折后,两人站在火车站天桥两端寻找彼此,夫妻俩在被跟踪、包抄的险境中,拼命呼喊奔跑期待相逢,却在接近的一刻陆焉识被拘捕。这是一次失败的归来。
  文革结束后陆焉识恢复了自由,可当他站在朝思暮想的妻子面前时,妻子却问道:“你是谁啊?”坚决否认他是焉识,原来婉瑜失忆了。陆焉识为接近冯婉瑜,以唤起她的记忆假扮成多个角色,如钢琴调音师、读信者等。然而,种种努力仍归于零。影片结尾,多年后,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满头白发的婉瑜坐着“车夫”焉识的三轮车,焉识则举着写有“陆焉识”的牌子,两人一起望着空无一人的车站。我的眼泪常常在这样安静的时刻落下,人已归,记忆却没有。
  这促使我读了一遍原著《陆犯焉识》,才发现电影内容只是原作中少之又少的最后几个章节。作者以陆焉识为主角,以他的孙女“我”为叙述者,开头便导入他在西北改造时的生活情景,营造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残酷恶劣气氛。同时小说另一条线已经开始梳理他从少年至文革间的生活:上海大户公子加才子,被家庭逼迫娶了娘家侄女冯婉瑜,后出国留学、回国任教,都过着风流的婚外生活,回到家里便在妻子与母亲的夹缝中周旋。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陆焉识放在一起,让人不禁想问:是什么改变了他?
  陆焉识是记忆天才,过目不忘已经不够形容他了,他甚至能够“盲写”,即在脑子里书写保存,这也是他孙女能帮他将回忆录和日记写出来的原因。学业优异,加上家境好,自然很受人欢迎。除此之外,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说会道,什么都要说,也可以说是一种略迂腐的书生气。相反,在家里,他感到失去了自由,对于指定成婚的不满,他选择出国,像所有那时追寻自由的青年。他一直是花花公子,却对妻子母亲有奇怪的“责任感”,文中反复出现他的内心独白“女人是这样可怜,受自己摆布,那就把我的前程幸福自由都拱手交出吧,供她们消耗、糟蹋”。于是他成功地在家里做好儿子好丈夫,却从未发现过那个被强加给他的婉瑜的美。于是命运开始了它的逆转。动荡社会的一次次打击,让他学会慢慢闭嘴,政治的严苛,叫他装结巴和撒谎。而犯人生活使他的自尊和体面尽失,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匮乏促 使他开始写回忆录。可笑的是,年近六十的他这才意识到婉瑜给他的爱和美,并开始爱上她,于是才有了第一次失败的逃跑。
  而令他魂牵梦绕的美,就是婉瑜的静。她总是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却把炽热的关怀送到丈夫那里。她从来都不慌不忙,所有事被她体面从容地解决,给他寄来秀丽小楷写就的家信,一个人撑起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她的处事也是极好的。就像命运一定要开玩笑,她渐渐患上老年痴呆后,不再靜如水,而是清澈像孩童,书里对她天真的眼神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曾经的含蓄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自由,没有城府,百无禁忌,回归到孩童时期。那时的焉识已经回家,日日陪在她身边,即使她不认识他,他们也成了最亲密的玩伴。
  书后一句评论“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写尽命运波折,而书更让人看遍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光与暗。文化大革命这个疯狂的年代,与我的生命无任何重叠,但我每每读到关于它的叙述,心里都会一颤。道德人性好像都被践踏在浩浩荡荡的红卫兵脚下,现在我们尊重的人,在那时可能是最卑贱的一类,他们做出的贡献被忘记,戴上罪名抬不起头来。如何能这般“背绳墨以追曲兮”?唯有“悲愤”二字。
  底层的人不会问时代的洪流从哪来,只能被冲走。身陷最寒冷的苦难,人性或人心,也会接受巨大考验。荒漠之中,资源匮乏条件恶劣,犯人们用尽方法填饱肚子,地里挖、和地鼠抢、偷其他犯人的等等,就连犯人也有等级,压迫陷害斗殴随时要命。陆焉识就是在这里蜕变,种种坚持给他的灵魂注入了海一般的容忍深沉和波澜不惊。几十年前他身在婉瑜边,心却像永远飘荡在旷野的孤魂野鬼,现在,他不仅人回来了,他的心也终于安定归来。迟到了很久的感情和责任不再汹涌,化成涓涓细流静静陪妻子流淌。安静的婉瑜也老了,返璞归真的她内心退化成一个小孩。就像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环和老子奉行的自然之“道”,离世前的婉瑜回归到本真,如初生的孩子。一切都平息下来,不论是社会还是小小的家,按照自己的轨迹缓缓向前。而焉识不愿加入女儿和儿子家的赡养纠纷,带着婉瑜的骨灰,回到面貌不再狰狞的高原,回到曾捕过鱼的青海湖畔,那里草地大得随处都是自由。
  每次看完一本小说,抬起头来,眼前的世界都是恍惚不真实的,跟随书里人物穿越时空,心里却难免留有疑惑和惘然。但如同焉识追寻的爱情和自由,他一直以为在远方,却不知在身边。时间流逝,他终于彻悟。就慢慢在时间河流上漂啊漂,彼岸寻找不到,是它在等你归来,正如电影名“归来”。
  [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20)班
  指导老师:邱文华]
其他文献
一、2015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整体情况  由上表可归纳出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特点:  1.题量题型。基本保持去年风格,题量2-4题,分值6-18分,题型以简答为主,只有上海卷一如既往地命制了二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北京卷出人意料地命制了4道题对诗歌进行了多角度的考查;湖南卷、浙江卷、北京卷均考查了名句名篇的填空题,难度都不太大。考点覆盖了内容(感情)、手法、形象、语言等常见的知识点。  2.
期刊
我一直在忍耐,命运就像  我们手中紧握的掌纹  艰辛的生活、平淡的日子,往昔那个善解人意、笑靥如花、温柔娴淑的你,也许会在某一天突然觉得现实中所有的一切都没有让你如愿,于是你便开始了抱怨。你抱怨命运的不公,你抱怨孩子不够乖巧,你抱怨别人的幸福快乐,你抱怨银行卡上的数字总是入不敷出,你抱怨人际关系上的烦恼,你抱怨“他”的不上进……只要你触碰到抱怨的按钮,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地让你看不顺眼。但
期刊
一、剪辑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便是一部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为此,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想写出自己10多年来的经历及感受、感悟,就必须学会剪辑。其基本原则有三:  (一)事要“紧”  生活是一条河,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缓缓地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18岁的天空”写成18段,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为此,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离、于
期刊
【主题导语】  “悲悯”,就是以大智大慧的胸怀来怜悯同情苦难中的众生。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而是指对苦难中的人甚至宇宙苍生不忽视、不轻视、不蔑视,相反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悲悯情怀是一种最高尚的胸怀,它宽广有度,平和慈悲,且不限一时一地一己,是与全人类、全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它也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对所有生命的敬重、对弱者的同情、对人性的关怀,它能使人们在爱里忘记仇杀,在苦里忘记伤痛。一言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积蓄了新时期以来创作实力和锐气的甘肃诗歌,爆发出的逼人气势和蓬勃生机,引起了全国诗歌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的前沿重镇,被誉为“诗歌大省”。甘肃诗人凭借雄厚的创作实力,已经走在全国诗歌创作的前列,不仅诗歌数量众多,质量上乘,而且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继“甘肃小说八骏”之后,“甘肃诗歌八骏”又新鲜出炉,娜夜、高凯、古马、第广龙、梁积林、离离、马萧萧和胡杨等8位诗人脱颖而出,成
期刊
“时评类”材料作文,指试题提供社会生活里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热点言论,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作文题。因其思想性、时效性强,有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的功能,一直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三年真题回望】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以“老陈违规开车遭女儿举报引议论”为材料写一封信;全国新课标卷Ⅱ,以“当代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为材料作文。  201
期刊
人生短,艺术长。  泰戈尔高度评价:“他的漫画是诗与画的具体结合,也是一种创造。”国外友人分外赞誉:“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在他之前,没有人画过,之后也没有人画过。”他的画人人能买得起,且人人都能看得懂,他用淡雅常见的线条,寥寥数笔就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于简单朴素中画出了悲悯和仁爱之情。  巴金形容他:“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  他认为
期刊
在契诃夫看来:“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使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正是抱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心”,契诃夫创作了不少充满“对庸俗、寄生和剥削的憎恶,对劳动者的痛苦生活的同情,对光明生活的向往”的优秀短篇小说,得以成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钉子上》是他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精品,此篇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完美的形式,又具有诙谐的语言和辛辣
期刊
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期刊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是文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每一首古代诗词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意象,而且有些意象在许多诗词中反复出现,创设出特定的意境,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如果我们从这些意象入手,去了解其文化内涵,寻找其表意规律,对我们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会大有裨益。  雁也叫鸿,是一种大的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