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包含了化学反应的快慢和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进行的方向三方面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从更高的知识层面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化学反应,还为后续一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的是有关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推动力)三方面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上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同时也是解释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一些平衡现象的基础,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为第三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选修4中又是以化学反应速率为第二章的开篇,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难点是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做好与必修教材的衔接,促使学生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做好与必修教材的衔接。在处理好教材衔接的同时,另一方面,针对必修、选修都有的内容,教学中要做到源于必修、又高于必修,促使学生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分析选修四与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设置,不难发现做好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是本节的重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本章主要以复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知识为主,但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在这里是一个难点。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建议在教学中通过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来学习,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创设的问题有:
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3.如果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是否能定量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
通过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
(三)增设例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三道例题:
1.利用反应速率的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引用三段式,计算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目的在于为化学平衡的学习打下基础;
3.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四)利用已有知识,实现类比迁移。
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是“化学平衡”一节的重点与难点,对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直接影响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从其熟悉的内容出发,帮助他们实现类比迁移,从而降低概念的学习难度。例如通过设计如下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加入一块蔗糖晶体,晶体的质量是否改变?
问题2: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垂吊一块缺角的蔗糖晶体,一段时间后,蔗糖晶体又趋于完美了,而且晶体质量不变。晶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什么?质量不变说明什么?这样从学生已有熟悉的关于溶解的知识出发,从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五)运用模型建构,降低思维难度。
化学平衡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比较、假设、模型建构是学习该部分内容的主要方法,教学中要注意学科方法的渗透,加强假设、模型建构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化学原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便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如在分析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模型,想象一个带有可滑动活塞的密闭容器 ,若将活塞推进,容器体积减小,反应气体浓度增大,即增大压强;若将活塞拉出,容器体积增大,反应气体浓度减小,即减小压强。用上述模型再分析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以及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有利于学生接受。
(六)优化教学内容,扩大教学效益。
化学平衡常数是选修4第二章中新增设的内容,该内容在课标中的描述如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有利于学生从定量角度加深对化学平衡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区分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选修四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先通过感性的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总结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应用,然后学习平衡常数。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与价值,便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平衡移动规律,可以调整教学顺序,将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提前,在学生理解了平衡常数的概念之后,应用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来计算得出勒夏特列原理,让学生感受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 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的是有关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推动力)三方面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上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同时也是解释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一些平衡现象的基础,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为第三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选修4中又是以化学反应速率为第二章的开篇,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难点是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做好与必修教材的衔接,促使学生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做好与必修教材的衔接。在处理好教材衔接的同时,另一方面,针对必修、选修都有的内容,教学中要做到源于必修、又高于必修,促使学生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分析选修四与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设置,不难发现做好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是本节的重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本章主要以复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知识为主,但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在这里是一个难点。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建议在教学中通过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来学习,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创设的问题有:
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3.如果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是否能定量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
通过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
(三)增设例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三道例题:
1.利用反应速率的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引用三段式,计算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目的在于为化学平衡的学习打下基础;
3.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四)利用已有知识,实现类比迁移。
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是“化学平衡”一节的重点与难点,对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直接影响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从其熟悉的内容出发,帮助他们实现类比迁移,从而降低概念的学习难度。例如通过设计如下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加入一块蔗糖晶体,晶体的质量是否改变?
问题2: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垂吊一块缺角的蔗糖晶体,一段时间后,蔗糖晶体又趋于完美了,而且晶体质量不变。晶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什么?质量不变说明什么?这样从学生已有熟悉的关于溶解的知识出发,从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五)运用模型建构,降低思维难度。
化学平衡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比较、假设、模型建构是学习该部分内容的主要方法,教学中要注意学科方法的渗透,加强假设、模型建构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化学原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便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如在分析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模型,想象一个带有可滑动活塞的密闭容器 ,若将活塞推进,容器体积减小,反应气体浓度增大,即增大压强;若将活塞拉出,容器体积增大,反应气体浓度减小,即减小压强。用上述模型再分析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以及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有利于学生接受。
(六)优化教学内容,扩大教学效益。
化学平衡常数是选修4第二章中新增设的内容,该内容在课标中的描述如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有利于学生从定量角度加深对化学平衡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区分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选修四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先通过感性的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总结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应用,然后学习平衡常数。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与价值,便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平衡移动规律,可以调整教学顺序,将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提前,在学生理解了平衡常数的概念之后,应用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来计算得出勒夏特列原理,让学生感受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