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
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重大任务,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大专业与小技能
在全国进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把握机遇,度过从规模扩张到全面提高质量的转折期,稳定发展,本文从大专业与小技能方面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一)、大专业小技能的提出
无论在大学还是职校,教学内容主要是按专业来划分的,老师按专业计划教,学生按专业要求学,毕业时成绩合格,会获得相应的专业毕业证书。但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大不相同,好多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要进行岗前培训和二次进修以适应当前的岗位需求。而这些具体的工作和岗位所需要的,实际上就是具体的技能。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现在的职业教育 "双证书"模式虽然比较普遍,但对"双证书"的理解依然存在着片面性,有人就理解为,拥有两个证书就是"双证书",我个人认为"双证书"的实际意义应该是在拥有学历证书之外拥有的与之对应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证书。而与之对应的技能培训相对学习周期较长的学历教育来说应该就是所谓的小技能。
为什么说是小技能?我们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来说明。首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首先拿到的应该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历毕业证书。其次,学生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考取对应的一门职业技能证书。数控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有: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等,同时也可以取得数控模具设计师、数控编程师、数控三维设计师、数控加工师、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的培训证书。这样就形成了大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对应以上多个小技能的情况。
为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学生大都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参加一些技能方面的培训学习。为什么要提出发展大专业小技能的思路呢?我们通过分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来说明发展大专业小技能的意义。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尽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体制机制、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等良莠不齐,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社会认可度不高办学条件相对薄弱。
部分地区重普教、轻职教、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校舍紧张、实验实训设施设备陈旧短缺、多数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低于教育部生均标准、生均实验实训设备值低于教育部生均设备值标准,导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办学条件落后于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匮乏、毕业生就业不稳定、待遇偏低、就业准入制度得不到切实执行、继续学习渠道不畅,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因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的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好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同时,教师总量仍然不足,生师比偏高,专任教师生师比低于教育部生师比标准(20∶1)。
3、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学校与市场、企业的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实质性合作。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专业,专业设置重复、教材更新缓慢,实习实训环节薄弱,突出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
4、管理体制与办学机制不健全。
由于部门和行业办学、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现象比较严重,学校重复建设偏多,校均规模偏小,职业教育资源、资金分散,政府统筹乏力,办学效益不高;办学机制不活,没有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大合力。
(三)、发展大专业与小技能的意义
纵观以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摆脱困境,把握机遇,稳定发展,走出一条成熟的模式才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索的方向。我们知道,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但从事的工作单位不同,而且相同的单位也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又对应着不同的技能。这些不同的岗位对应的不同技能又大多是学生在工作单位参加培训学习取得的。学生在一个岗位工作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成为本岗位本技能技术骨干的可能性就更大。不难看出,一个学科专业背后的小技能才是这个学生将来工作需要的技能。如果学校能提供与学科专业对应的更多小技能方面的培训,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小技能的培养,要有大专业与小技能的发展思路。重视大专业与小技能的发展,开拓思路,弥补不足。
(四)、发展大专业与小技能
1、联合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认证机构做专业培训和认证。
中等职业学校在完成正常的专业教学和实习任务之外,能提供与之对应的小技能方面的培训学习的很少。所以,在学校周围往往驻扎着好多针对某些专业的技能培训学校和技能培训代理商,我们可以借鉴或者和他们合作,资源共享,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培训机会。
2、校企联合建立相关专业顶岗实习培训,由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考核发证。
校企联合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种模式,但是如何联合,如何共赢,是校企双方共同探讨的问题之一,如果能夠联合建立相关专业顶岗实习培训制度,实习结束后再由有资质的认证机构通过考核发证,承认其具有相关技能作为加薪的依据,不但可以为企业培养和留住人才也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通过学校的校本课程或专业小组、业余培训等形式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利用专业小组、业余培训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小技能培训学习机会。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大专业的同时,重视小技能的培养,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可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学习技能。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和更好的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达到真正的校企合作和共赢,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新的思路作出贡献。
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重大任务,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大专业与小技能
在全国进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把握机遇,度过从规模扩张到全面提高质量的转折期,稳定发展,本文从大专业与小技能方面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一)、大专业小技能的提出
无论在大学还是职校,教学内容主要是按专业来划分的,老师按专业计划教,学生按专业要求学,毕业时成绩合格,会获得相应的专业毕业证书。但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大不相同,好多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要进行岗前培训和二次进修以适应当前的岗位需求。而这些具体的工作和岗位所需要的,实际上就是具体的技能。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现在的职业教育 "双证书"模式虽然比较普遍,但对"双证书"的理解依然存在着片面性,有人就理解为,拥有两个证书就是"双证书",我个人认为"双证书"的实际意义应该是在拥有学历证书之外拥有的与之对应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证书。而与之对应的技能培训相对学习周期较长的学历教育来说应该就是所谓的小技能。
为什么说是小技能?我们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来说明。首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首先拿到的应该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历毕业证书。其次,学生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考取对应的一门职业技能证书。数控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有: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等,同时也可以取得数控模具设计师、数控编程师、数控三维设计师、数控加工师、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的培训证书。这样就形成了大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对应以上多个小技能的情况。
为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学生大都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参加一些技能方面的培训学习。为什么要提出发展大专业小技能的思路呢?我们通过分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来说明发展大专业小技能的意义。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尽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体制机制、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等良莠不齐,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社会认可度不高办学条件相对薄弱。
部分地区重普教、轻职教、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校舍紧张、实验实训设施设备陈旧短缺、多数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低于教育部生均标准、生均实验实训设备值低于教育部生均设备值标准,导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办学条件落后于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匮乏、毕业生就业不稳定、待遇偏低、就业准入制度得不到切实执行、继续学习渠道不畅,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因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的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好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同时,教师总量仍然不足,生师比偏高,专任教师生师比低于教育部生师比标准(20∶1)。
3、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学校与市场、企业的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实质性合作。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专业,专业设置重复、教材更新缓慢,实习实训环节薄弱,突出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
4、管理体制与办学机制不健全。
由于部门和行业办学、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现象比较严重,学校重复建设偏多,校均规模偏小,职业教育资源、资金分散,政府统筹乏力,办学效益不高;办学机制不活,没有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大合力。
(三)、发展大专业与小技能的意义
纵观以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摆脱困境,把握机遇,稳定发展,走出一条成熟的模式才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索的方向。我们知道,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但从事的工作单位不同,而且相同的单位也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又对应着不同的技能。这些不同的岗位对应的不同技能又大多是学生在工作单位参加培训学习取得的。学生在一个岗位工作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成为本岗位本技能技术骨干的可能性就更大。不难看出,一个学科专业背后的小技能才是这个学生将来工作需要的技能。如果学校能提供与学科专业对应的更多小技能方面的培训,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小技能的培养,要有大专业与小技能的发展思路。重视大专业与小技能的发展,开拓思路,弥补不足。
(四)、发展大专业与小技能
1、联合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认证机构做专业培训和认证。
中等职业学校在完成正常的专业教学和实习任务之外,能提供与之对应的小技能方面的培训学习的很少。所以,在学校周围往往驻扎着好多针对某些专业的技能培训学校和技能培训代理商,我们可以借鉴或者和他们合作,资源共享,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培训机会。
2、校企联合建立相关专业顶岗实习培训,由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考核发证。
校企联合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种模式,但是如何联合,如何共赢,是校企双方共同探讨的问题之一,如果能夠联合建立相关专业顶岗实习培训制度,实习结束后再由有资质的认证机构通过考核发证,承认其具有相关技能作为加薪的依据,不但可以为企业培养和留住人才也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通过学校的校本课程或专业小组、业余培训等形式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利用专业小组、业余培训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小技能培训学习机会。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大专业的同时,重视小技能的培养,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可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学习技能。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和更好的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达到真正的校企合作和共赢,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新的思路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