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研月活动中,听完了语文组其他教师的练兵课,都想听听我的随堂课了。于是,我在七年级5班(慢班)执教了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单元前三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夏感》。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由于作者何其芳是万州人,且万州更有何其芳文学研究会和《何其芳文墅》,而我的学生对何其芳不甚了解。如果直接介绍作家,还不如让学生学文后想了解作者更好。因此,我这样执教了该文。
导入新课:谁知道,咱们现在是秋季,还是冬季?(这天刚好是立冬的前一天)
学生开始了争论,听课的教师也窃窃私语互相讨论。
于是,我在让认为是秋季和认为是冬季的学生代表发言后,明确:今天是今年秋季的最后一天。
继续激情:现在还是秋天,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给“秋”字加上偏旁或部首,形成一个新的字还理解秋。(于是,师生又开始活动了)——“愁”。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秋天》。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诗(注意字音)。学生开始了读的历程,经过练习,都能读通了。
课堂展示:抽学生读秋,个另学生、一组学生、全休男生、全体女生,全班学生。
你读懂了吗,本诗写了些什么?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節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农家丰收图”(喜)——“霜晨归渔图”(清)——“少女思恋图”(愁)。师生一起分析每个小节的意象,体味作者的语言。
再读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介绍作者。这么好的诗,是谁写的?(生:何其芳,还是我们万州人呢)。万州的诗人写了这么好的诗,我们看看,他还有哪些好作品?咱们课下去收集阅读吧。
在这堂课上,学生(听课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学生感觉很有收获。后来,好几个学生开始尝试写诗了。
这堂课后,听课教师也纷纷好评。反思认为:这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课文比较简单,引入时激发学生兴趣较成功,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对诗的理解抓住主线,尊重学生的感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所谓的慢班的学生同样精彩。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赶场初级中学 404000)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由于作者何其芳是万州人,且万州更有何其芳文学研究会和《何其芳文墅》,而我的学生对何其芳不甚了解。如果直接介绍作家,还不如让学生学文后想了解作者更好。因此,我这样执教了该文。
导入新课:谁知道,咱们现在是秋季,还是冬季?(这天刚好是立冬的前一天)
学生开始了争论,听课的教师也窃窃私语互相讨论。
于是,我在让认为是秋季和认为是冬季的学生代表发言后,明确:今天是今年秋季的最后一天。
继续激情:现在还是秋天,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给“秋”字加上偏旁或部首,形成一个新的字还理解秋。(于是,师生又开始活动了)——“愁”。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秋天》。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诗(注意字音)。学生开始了读的历程,经过练习,都能读通了。
课堂展示:抽学生读秋,个另学生、一组学生、全休男生、全体女生,全班学生。
你读懂了吗,本诗写了些什么?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節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农家丰收图”(喜)——“霜晨归渔图”(清)——“少女思恋图”(愁)。师生一起分析每个小节的意象,体味作者的语言。
再读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介绍作者。这么好的诗,是谁写的?(生:何其芳,还是我们万州人呢)。万州的诗人写了这么好的诗,我们看看,他还有哪些好作品?咱们课下去收集阅读吧。
在这堂课上,学生(听课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学生感觉很有收获。后来,好几个学生开始尝试写诗了。
这堂课后,听课教师也纷纷好评。反思认为:这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课文比较简单,引入时激发学生兴趣较成功,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对诗的理解抓住主线,尊重学生的感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所谓的慢班的学生同样精彩。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赶场初级中学 4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