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是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和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专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探究性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它的学习内容既可以是数学学科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既可以侧重于社会实践,又可以侧重于某些公式,法则等研究。即使是在确立同一主题后,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资料的搜集,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应用,以及结果的表达,都有较大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生和老师个性特点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在探究性学习中,既有老师的指导,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个体学生的独立研究,又有小组相互探讨;既有文字说明表述,又有口头交流,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数学探究性学习,所注重的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由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体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评价标准也应具有开放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认识。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有效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冲突,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更有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创设精彩的问题情境。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先用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接着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情境所反映的内容吗?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用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种是用算式,另一种是用方程解答。教学中,借助主题图中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求异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改变教学方式,着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习惯。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看、听、读、写、做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如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要求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这支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吗?”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对这名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研究看看,能否量出铅笔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这把断了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的解决,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思维,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的,我会记住;我参与其中的,我会理解和应用。”有效的探究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不仅仅是寻求正确答案,探索还意味着发展探究技能,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使学生能终身不断地寻求知识,追求真理。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已感觉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大家相互讨论,终于有学生根据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推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于是,学生一起动手,找来一个圆柱体的白萝卜,合作操作,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成功的喜悦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高,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團队合作精神。
  四、重视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在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面积S=πr2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示,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径或半径等很多办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评价,了解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把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习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数学问题解决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掌握并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总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线索,以主动探究为核心,以合作交流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与学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造。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是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在数学教学中同步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内容虽然简单,但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数学能力是指数学活动中的一些个性特征能力,主要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意义  数学能力是保证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探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等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需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对于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开发学生的智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数学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目标的具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71—72页。  二、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回顾以前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②让学生在具体问题解决中,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并掌握常用的方法。③通过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让他们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利用小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把生活实践和应用意识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给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构建与创新计算教学模式,是我們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1.教学中“巧设”  计算技能是学生解决问题必备的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
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于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研讨的重要课题。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我们认为,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要充分运用好这四十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课堂的容量、课堂时间的分配、课堂结构的安排和环节的处理上下工夫。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课容量的控制遵循怎样的原则,是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它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强化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家所说:“选择对一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