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监管:革命还是改良?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8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议案以系统性监管为核心,以“重消费者”为策略,旨在得以快速通过,但多头监管问题并未解决,衍生品市场监管也无根本变革
  
  《财经》驻华盛顿记者 李增新 特约作者 胜寒 记者 吴莹
  
  履新五个月之后,奥巴马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处理正式进入“固本清源”的阶段。美国东部时间6月17日,奥巴马宣布向国会提交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议案,提出了监管大型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以及弥补在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漏洞三个主要内容。
  
  同一天,美国十家银行宣布,已经归还了超过680亿美元的政府注资,其中九家银行是参加了“压力测试”的美国最大银行。这被一些支持者视为政府的“完美退出”,同时标志着金融危机“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下一步将由立法者决定美国金融体系的未来。
  
  系统性监管为纲
  
  尽管奥巴马、美国财长盖特纳、白宫国家经济办公室主任萨默斯,均在避免使用“系统性风险监管者”(SRR)一词,但政府金融监管改革议案(下称改革议案)的核心实际上还是建立这样一家机构,“统领”金融市场监管全局。
  
  改革议案的第一项内容,便是授权美联储监管所有可能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风险的机构。美联储的监管对象,将从目前的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扩展到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规模足够大、关联足够深、杠杆率足够高,以至于对金融市场影响足够显著”的一切金融机构。美联储将有权力要求它们维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限制其高风险投资和过多地提高杠杆率等。
  
  金融市场发展至今,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行为,已经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和存续,更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同时,如果大量機构均使用高杠杆、介入同类高风险衍生产品或采用同样的对冲策略,所产生的风险将危及整个金融市场或宏观经济的稳定。
  
  面对高度发展的金融体系,过去美国不同监管机构只顾各自职权范围的责任,着眼于大型控股金融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这造成它们‘一叶障目’。”奥巴马说。
  
  英国金融监管局(FSA)主席阿戴尔·特纳(Adair Turner)对《财经》记者说,金融危机的教训在于,大投行在证券化的发展下承担了类似商业银行的角色。在信贷证券化出现后,证券业和商业银行业务很难划清界限,分业监管在高复杂、高度发展的金融体系中难以有效实施。
  
  而使金融业重新回到完全分业经营的状态,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现代金融发展的潮流。特纳认为,解决弊病的药方不是重归分业,而是应对混业经营的新局面强化跨行业、领全局的系统风险监管。
  
  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认为,美联储是实施系统性风险监管的不二之选,不仅由于它在宏观经济决策中的地位,更因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早在其监管框架之内。而且,在压力测试中,美联储事实上已经发挥了系统性风险监管者的职能,改革方案无非是其合法化、长期化。如果议案通过,美联储可以系统风险监管为由,将其监管范围扩大到金融系统的任一个角落,其作用和权威将大大得到加强。
  
  当然,对此还存在较大的争论。一方面,美国国会和其他监管机构不愿意看到美联储权力过于膨胀;另一方面,美联储此前对金融系统疏于监管也被认为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这也招致各方质疑美联储能否胜任更大的监管职责。
  
  出于对再次造就“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局面的担忧,学界对于“超级监管者”的反对声也不绝于耳。
  
  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研究员菲利普·利威(Philip Levy)对《财经》记者说,金融机构必然会竞相扩大资产规模,以争取成为“系统性重要的”(systemically significant)机构(下称系统性机构),从而获得隐性的政府支持;而投资者在新框架下对系统性机构的风险考察会弱化,这会使机构的融资成本更低,获得“不该有”的比较优势——这也是大银行普遍支持这一提议的原因。
  
  支持者则认为不乏解决之道。美国进步研究中心研究员爱德华·派斯利(Ed Paisley)告诉《财经》记者,系统性风险监管者的最大功用,在于在金融机构达到不可持续的超大规模以前,阻止这一趋势;而办法之一,就是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还可能对其具体的“加杠杆化”进行干预。英国金融监管局主席特纳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向《财经》记者着重指出,提高资本充足率,对于监管大型复杂金融控股公司与全球性金融机构来说,都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政治层面的担忧则在于,美联储将在何种程度上干预市场,以及如何避免其权力的过度集中。但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道格拉斯·艾略特(Douglas Elliott)认为,这种权力不可能过大,“美联储的权力越大,越是难以行使。”
  
  泡沫形成的过程,往往是当市场普遍预期资产价格处在“上升期”时,而以干预手段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必然遇到巨大阻力。一方面,这会使美联储在出台措施时有所顾忌;另一方面,即使不施加硬性措施,但只要监管者起到提示风险、释放警告信号的作用,也会拖慢泡沫膨胀的过程。
  
  艾略特认为,如何定义系统性风险或泡沫,将是操作层面的关键。泡沫并不会无端生成,在初期一般表现为投资对市场条件变化的正当反应。而在此后,其究竟膨胀到何种程度——比如,油价升到每桶100美元以上,是对稀缺能源的正常价格反映,还是对大宗商品的投机炒作,何时应当触动系统性风险监管者的“神经”,这将是最为棘手的问题。这就更需要监管者“群力群策”。
  
  出于这种考虑,也为了防止美联储“一家独大”,在监管机构之间形成制衡,改革议案建议,由财政部长盖特纳牵头,包括美国证监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FHFA)及其他银行监管机构,组成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FSOC),负责协调不同部门间的监管,并向美联储提供意见指导,指明可能变为系统性机构的金融企业。
  
  不过,如何处理这家跨部门的委员会与监管机构的关系,存在着不确定性。分析人士称,如果它只是一家没有实权的协调机构,可能不会改变目前多头监管的松散格局,相反为各家监管机构“扯皮”提供借口;如果过于强势,它又会与美联储的权威形成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和内耗。
  
  根据议案,美联储作为系统性风险监管者,主要职责在于防止系统性风险形成和扩散,其重点在于监管正常运营的机构;而一旦金融机构面临“失败”,议案希望国会授权政府,行使接管、破产和清算的权利,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行使这一职权正是众望所归。
  
  危机之前,FDIC对存款和贷款机构(传统的商业银行)有接管、破产和清算权力。但危机之中,这一规则不适用于有系统风险的非银行机构(如投行)及金融控股公司。这是现行监管框架的一大漏洞,也是监管机构坐视雷曼兄弟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提议的最大障碍在于,危机最紧要的时期已经过去,这一监管授权的紧迫性已经降低。其次,赋予FDIC统一处理危机的权力,需要多方面的立法修改。第三,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大多是跨国机构,对这些机构实施接管、破产和清算需要紧密的国际合作。在其他国家的监管改革到位之前,对美国金融监管是否应孤军突进也有不同意见。
  
  此外,FDIC还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资金来源。随着美国银行倒闭数量猛增及将对每个储蓄账户承保额度的提升,FDIC存款保险基金规模已经大幅缩小,由2007年底的524亿美元骤降至去年底的189亿美元,为25年来的最低水平,其现有资本金和保费难以保证这一使命顺利实施。要给FDIC这项授权,就必须增加其可用资金,但是否提供新的政府拨款,或增加金融机构保费,这都将引发激烈的争论。
  
  种种担忧和困难并没有动摇政府的决心。系统性风险监管者并非“万灵药”,但统领全局的监管者是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派斯利认为,大方向确定后,随后的细节完善以及实施中的“试错”(trial by error)过程,都将使这一系统起到避免危机重演的作用。
  
  消费者保护为重
  
  改革议案的第二项内容,是计划成立一个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A),对按揭贷款、信用卡、储蓄和支票账户等消费信贷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该机构将有权设立新的标准、行业规则,并对违章银行实施惩罚,还可能要求商业银行在按揭贷款合同中,采用“简单明了”的协议条款,并充分显示利息水平、还款期限、违约责任和后果等信息。
  
  但行业人士认为,CFPA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职权界定,避免追求公平时损害效率。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产品部门总裁唐纳德·奥格尔维(Donald Ogilvie)认为,建立CFPA的好处是,有了一个专门机构保护消费者;风险是,这个机构只对保护消费者感兴趣。
  
  哈佛大学法律教授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是这一议题的提出者。沃伦同时是“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监督委员会主席,向来以“激进”地保护纳税人和消费者的言辞享有盛名。因此,这一提议受到银行业的普遍抵制。美国银行家协会(ABA)总裁爱德华·英林(Edward Yingling)称,这将最终形成由CFPA为消费者设计产品,而银行业创新将受到限制。
  
  第二,如何明确划分消费和投资产品,比如一些银行推出的基于金融衍生品的理财产品,是应继续由SEC监管还是划给CEPA;如何避免政策重叠或缺失,也是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预计,这项倾向于保护消费者的内容将在国会受到欢迎,并可能在最终法案中得到强化。
  
  相对于消费者,政府对投资者的保护要弱化得多,表现在改革方案的第三项内容——对“影子银行”系统,即资产支持证券(ABS)及金融衍生品领域,并没有提出根本性的变革主张。
  
  对ABS,改革议案要求原始贷款发放机构必须承担所出售证券5%的信贷风险,发行机构员工也将依据其市场表现,分期获得收入。此外,所有对冲基金需要在证监会注册,证监会还将要求证券化交易更加标准化,做出更详尽的信息披露。
  
  这有助于金融机构在发行和投资ABS时,采取更为谨慎的做法。但分析人士也提醒,经验表明,机构在发行证券时,特别是在市场情绪高涨、发行所带来的即时收益较高时,作为发行者,机构自行承担风险并不对他们构成足够压力;作为买方,机构也并不在乎发行方是否持有权益,相反,更容易为升值机会所诱惑。
  
  对柜台交易(OTC)的金融衍生品,改革議案提出,建立中央结算机构,成为买卖双方的交易对手。
  
  令一些改革支持者失望的是,政府没有对评级公司监管提出较大的变革建议,而只是要求对简单的产品(如企业债券)和复杂的衍生品评级时,作出区别对待,对后者的评级方法、产品类别和特征、违约风险等作出更加明确的说明。
  
  派斯利称,这对评级机构的激励机制没有做出改变,如果评级机构依然靠证券发行方和承销商的付费生存,就很难保证客观公正。
  
  与时间赛跑
  
  6月17日,当奥巴马将厚达85页的金融监管“白皮书”交给国会时,另一场战役已经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另一端打响。由各种利益团体组成的游说大军,也随之转战到国会山上。
  
  实际上,当日发布会现场已硝烟弥漫。这一次,反对力量不仅来自作为少数派的共和党。两院重量级人物,包括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和参议院银行、住房及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佛·多德(Christopher Dodd),在奥巴马讲话结束后称,“总体上支持改革方案,但对具体内容有保留意见,其中的条款必然有些无法形成立法。”此前,二人都曾公开指责美联储在危机前后均有“失职”之嫌。
  
  在商界,改革方案更是受到多方抵制。美国全国商会在奥巴马演讲后的几分钟内,就向媒体散发了题为《商会对改革议案失望》的声明,称其反对平添监管层级、担忧监管权力过于集中、预计政府干预将危害企业创新精神和消费者权益。
  
  其实,改革方案已经是权衡经济利益与政治纷争的妥协产物。在议案的三大主题中,政府在系统性风险监管者一事上立场坚定;但在居民与机构之间,舍的是投资者,取的是消费者;无论是创建FSOC替美联储鉴别系统性机构,还是以保护消费者为“卖点”,都是为了在国会顺利过关。
  
  艾略特说,“妥协”的最大后果,是没有消除“多头监管”的隐患。美国目前至少有六家机构负责监管银行业——美联储、FDIC、美国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OTS)、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国家信用联盟管理局(NCUA)及各州监管当局。按照目前的议案,仅有OTS将并入OCC。
  
  此前,也有建议将证监会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合并,因为二者对于金融期货产品存在重复监管和规章混乱。但改革方案没有体现这一提议。
  
  而对于保险公司,改革方案的提议是,系统性机构由美联储监管;财政部设立单独部门在联邦级别负责监管;目前由州政府对机构、不同联邦机构对产品分别监管的规则不变。这也与关于合并、提升到统一的联邦监管机构的设想大相径庭。
  
  这样的风险在于,上述“六大”监管机构至多降至“五大”,外加一个委员会。于是,机构可以选择监管者,监管者依靠机构缴费维持,从而竞相降低标准吸引监管对象;“多头监管”最后变成谁都不管,美国金融监管的这一弊病并未得到根除。
  
  即便如此,改革方案仍对美国金融市场有重大意义,艾略特称。虽然方案也提及国际监管合作,且欧洲已经提出更严苛的计划(如针对评级公司加强监管),但由于美国机构和产品在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美国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全球标准和规则。“世界等不起。”
  
  “这是与时间赛跑。”美国财政部前顾问彼得·所罗门(Peter Solomon)说。特别是在国会和公众认为金融危机已经有所缓和的情况下,最初的一些更为“激进”的改革提议,正在逐渐失去“市场”。分析人士担心,利益集团组成的游说大军,将在国会形成较大阻力,新法拖得越久越不利。
  
  “我希望立法能够通过,而速度非常重要。”奥巴马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受限于美国国会的日程安排——众议院7月开始讨论,参议院暑期休会后的9月开始,新法出台要等到今年年底前后。革命还是改良,也只有到那时才能揭晓。■
  
  
其他文献
目前“热钱”流入的两大动机,即货币升值和资产升值预期,均不如2007年底至2008年上半年时强烈      随着经济逐渐回暖,关于“热钱”的探讨再度热烈起来。    “热钱”之说源自外汇相关数据的“反常”变化。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从今年3月起,中国外汇储备就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前三个季度,中国外汇储备余额
期刊
两名正处级警员钱宏祥、王菲的“捞人”生意,揭示黄光裕系列案关系网一角      历时近一年,“问题首富”黄光裕系列案审判渐次展开。作为此案枝节的原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副局长钱宏祥受贿案,揭开了系列案之冰山一角。      9月18日上午9时许,钱宏祥被控受贿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审理。钱宏祥虽然只是一名正处级警员,却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公安系统走向公开审判席的最高级别干部。    钱宏祥仅被指控
期刊
20岁的APEC显得不堪重负,面临着“焦点模糊”的危险    自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今年在新加坡迎来其20岁生日——11月8日至15日,APEC系列会议在新加坡陆续登场,包括第21届APEC部长级会议、财长会议、企业总裁会议,而其高潮,自然是11月14日至15日举行的第17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对于会议“持续增长,区域融合”的主题,新加坡总
期刊
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一纸迟来的裁决书,没有改变达能与宗庆后和解的定局,但对合资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解读材料    9月30日,凌晨5时,古老的北京城格外静谧。长安街北侧、东三环边上的国际贸易中心,一间办公室里的灯光已经亮了一夜。身着浅色正装的中国商务部欧洲司欧盟处处长林文军,望着窗外尚未泛白的天空,松了一口气。    在他的主持调解下,法国达能集团与杭州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之间涉及上百亿元资产、
期刊
重庆“打黑”风暴主角、民营业者黎强的染红与染黑之路      这是一场艰难、复杂的审判。    从10月26日至31日,51岁的重庆市渝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渝强公司)董事长黎强,站上了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被告席。他被控“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等九项罪名。以他为首的被诉涉黑团伙成员多达31人,包括其七名亲属;被诉非法经营罪涉案资金约1.2亿元,漏税逃税罪涉案资金约为6220万
期刊
一款知名网游引发两大部委分歧公开化,看似由立法空白引起,背后则是网游行业的巨大利益之争    11月3日下午,王佳出差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还可以正常登录,“再也经不起上次那样的折腾了!”    28岁的王佳成为《魔兽世界》玩家已经超过五年。让他如此“提心吊胆”的原因,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11月2日晚间发布的一则通知,称由于网之易公司“未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同意”,就进行“事
期刊
中国证券市场只存在是否“管得好”的问题,绝不存在“管得太多”的问题    5月第二周,证券市场连续三起案件曝光:5月13日,前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被正式批捕;同日,国金证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09)宣布董事长雷波在接受调查;次日,融通基金的基金经理张野涉嫌“老鼠仓”被除名。    三起案件看似发生在不同的公司,且性质不同,但细辨事情本身,则均与监管责任关系重大,并再度唤起人们对“监管失察”与“
期刊
不管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如何,新兴市场经济体总是能比其高4个到5个百分点    自200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的GDP和工业产值一直领先于发达经济体,且增幅的差距长期保持在4个到5个百分点。有意思的是,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四季度的GDP和2009年一季度的工业产值,都没有任何迹象说明这样的差距有所改变。虽然基本上各国的增长率都大幅下滑,新兴经济体仍比发达经济体增长得快,或是萎缩得慢。    这把我
期刊
据浙江《今日早报》报道,2009年6月10日晚,刚刚考完高考的浙江南浔女孩小陈邀约三位好友吃饭庆祝。其中,邱某和蔡某是当地派出所的协警,平时负责保安工作。两人一个26岁,一个35岁,对小陈照顾有加。席间,四人连连豪饮,酒量最差的小陈,饭后已经醉得不省人事。    邱某和蔡某商量决定带小陈去“醒醒酒”。蔡某无视酒后禁驾令,开着自己的现代轿车将一行人带到宾馆。两人借酒起意,趁小陈喝醉意识不清、无力反抗
期刊
森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如何平衡?以FSC为代表的认证体系或许是可行之路,中国亦应融入这一潮流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埃米尔已经操纵着比三辆保时捷跑车还要昂贵的伐木车,把一棵高大的松树齐根切断、削去树枝,然后切成长度相似的几段。    “细的话每小时可以砍150棵,粗的话大概五六十棵。”他对《财经》记者解释说。为了这份看似容易的工作,埃米尔接受了长达三年的训练和半年的实习。在这片位于瑞典南部的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