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去年“黄海潮”的案例编写册,拜读《课堂因倾听而精彩》、《表达从倾听开始》等优秀论文,不难发现,语文教师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倾听是表达的前提,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语文课堂精彩纷呈、熠熠生辉。笔者还发现,去年的“倾听与表达”中的“表达”基本理解为“口头表达”,是指课堂上师生交流或是生生交流。而在今年刚进行的期中考试阅卷中,笔者猛然觉得,倾听与文字表述的密切:有效倾听,会让文字表述更规范、更准确。
一、案例描述及分析
1案例描述
案例一:阅读《拯救》一文,完成题目:结合原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在七年级135位学生中,满分率只有33%,不少学生的答案不外乎下列三类:
A:母亲是个善解人意、宽容、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为人正直、有同情心的人。
B:母亲是个善良、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人。
C:母亲是个善解人意、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人。
案例二:请你参加海城中学“长风”文学社举办的“走进文学殿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受“长风”文学社邀请,当代著名作家秦文君将于本月18日上午9:00来海城中学大礼堂做文学报告。请你替文学社写一则通知,让初一全体同学去听报告。
(2)在报告快结束的时候,秦文君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伟人细胞》中的贾里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如果让你回答这个问题,你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看法要明确,结合故事情节谈理由,两者需适当比较)
笔者截取了第二题的答案:
生甲:我都喜欢,贾里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一心想成为伟人,他失败三次却毫不气馁。汤姆正直,勇敢,纯洁,真诚,洞中历险时,他凭自己的智慧勇气,成功逃生。
生乙:我喜欢贾里,因为贾里很正直,在文中鲁智胜让他去划破邱士力的自行车轮胎,他不干,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正直。
生丙:我喜欢贾里,因为贾里想做伟人,可是没有做成。他把那破书留给了自己,从这件事中看出贾里是一个不贪便宜的人。
生丁:我更喜欢的是汤姆。汤姆和贾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信。但汤姆在洞中历险时更表现出了他的坚定,不屈不挠。而贾里在比赛中却因为在意别人的说法而丢掉了比赛。所以我更喜欢汤姆。
2案例分析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中高考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学科知识,卷面成绩才是硬指标。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功利一点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直白一点,就是能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从这点出发,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必须注重学生的倾听效果,因为有效倾听能使文字表达更规范。
案例一中的题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涉及,比如“结合课文说说,安恩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贾里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当学生出现类似A、B、C的答案时,如果我们能再读题目,引导学生有效倾听,让学生注意听到“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的要求,及时纠正,并进行强化训练,试卷上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最起码错误率会没有这么高了。
案例二中甲生的答案就是被阅卷老师疏忽了,阅卷老师在他的答案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勾,根本没有扣分。试想,甲生下一次遇到这样的题目时可能还会这样回答。题目中分明写着“你更喜欢哪一个”,学生怎么会出现这种“我都喜欢”的答案呢?追根溯源,是我们平日在课堂上,师生都没做到有效倾听,根本没有听出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教师不加强调,对学生课上的回答不置可否,或是“好”、“很好”、“不错”这类不负责任的评价惹的祸。如果老师能做好有效倾听的榜样,在这种答案出现后,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考试时学生就不可能这样写了。
二、培养有效倾听习惯的方法
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有效倾听习惯,提高学生文字表述能力,可以抓住文本研读和练习探究两个环节。
1在文本解读中培养有效倾听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要心领神会,有效倾听是至关重要的。“倾听”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会听并积极思考才能激发思维的能动性,才能拥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在倾听中生疑、解惑、成长。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阅读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伟人细胞》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日记里看,你觉得贾里这个人怎么样?如果学生不经思考就说“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那么肯定是没有做到有效倾听。假使教师在学生口头表达时没有发现问题,不注意加以引导,那么在试卷上或练习中,学生的表述肯定不会规范,更达不到准确。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能抠住题干中的“字眼”,准确地回答,这样才能服务于文字表述。
2在练习探究中培养有效倾听习惯
期末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紧扣教材”,中考试题中的能力点、设问方式、答案都来自于教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紧扣课文后的“探究练习”。所以,我们在探究练习时,不仅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些题目的答案,更要讨论这个答案是怎么得来的,从而归纳出答题方法、答题要点,形成规范答题的思维模型。这样,在考试时,学生才不至于无从下手,瞎写乱写。
例如,《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探究练习二:这篇课文的标题吸引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这种题型在试卷上是常见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我们千万要注意让学生思考后总结出方法。在回答这样的题型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是否具有象征意义,或语带双关;第二,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第三,是否为文章的线索;第四,是否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第五,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学生能在探究练习中有效倾听,掌握了答题技巧,那么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不用担心不会表述或是答题要点不全了。
总之,自提出“倾听与表达”这一话题以来,笔者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倾听,并发挥教师自身的倾听模范作用。经过引导,学生在交流时基本能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良好的倾听习惯基本形成,同时文字表述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因此,笔者坚信:有效倾听,可以让文字表述更规范。
一、案例描述及分析
1案例描述
案例一:阅读《拯救》一文,完成题目:结合原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在七年级135位学生中,满分率只有33%,不少学生的答案不外乎下列三类:
A:母亲是个善解人意、宽容、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为人正直、有同情心的人。
B:母亲是个善良、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人。
C:母亲是个善解人意、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人。
案例二:请你参加海城中学“长风”文学社举办的“走进文学殿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受“长风”文学社邀请,当代著名作家秦文君将于本月18日上午9:00来海城中学大礼堂做文学报告。请你替文学社写一则通知,让初一全体同学去听报告。
(2)在报告快结束的时候,秦文君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伟人细胞》中的贾里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如果让你回答这个问题,你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看法要明确,结合故事情节谈理由,两者需适当比较)
笔者截取了第二题的答案:
生甲:我都喜欢,贾里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一心想成为伟人,他失败三次却毫不气馁。汤姆正直,勇敢,纯洁,真诚,洞中历险时,他凭自己的智慧勇气,成功逃生。
生乙:我喜欢贾里,因为贾里很正直,在文中鲁智胜让他去划破邱士力的自行车轮胎,他不干,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正直。
生丙:我喜欢贾里,因为贾里想做伟人,可是没有做成。他把那破书留给了自己,从这件事中看出贾里是一个不贪便宜的人。
生丁:我更喜欢的是汤姆。汤姆和贾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信。但汤姆在洞中历险时更表现出了他的坚定,不屈不挠。而贾里在比赛中却因为在意别人的说法而丢掉了比赛。所以我更喜欢汤姆。
2案例分析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中高考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学科知识,卷面成绩才是硬指标。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功利一点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直白一点,就是能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从这点出发,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必须注重学生的倾听效果,因为有效倾听能使文字表达更规范。
案例一中的题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涉及,比如“结合课文说说,安恩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贾里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当学生出现类似A、B、C的答案时,如果我们能再读题目,引导学生有效倾听,让学生注意听到“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的要求,及时纠正,并进行强化训练,试卷上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最起码错误率会没有这么高了。
案例二中甲生的答案就是被阅卷老师疏忽了,阅卷老师在他的答案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勾,根本没有扣分。试想,甲生下一次遇到这样的题目时可能还会这样回答。题目中分明写着“你更喜欢哪一个”,学生怎么会出现这种“我都喜欢”的答案呢?追根溯源,是我们平日在课堂上,师生都没做到有效倾听,根本没有听出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教师不加强调,对学生课上的回答不置可否,或是“好”、“很好”、“不错”这类不负责任的评价惹的祸。如果老师能做好有效倾听的榜样,在这种答案出现后,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考试时学生就不可能这样写了。
二、培养有效倾听习惯的方法
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有效倾听习惯,提高学生文字表述能力,可以抓住文本研读和练习探究两个环节。
1在文本解读中培养有效倾听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要心领神会,有效倾听是至关重要的。“倾听”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会听并积极思考才能激发思维的能动性,才能拥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在倾听中生疑、解惑、成长。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阅读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伟人细胞》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日记里看,你觉得贾里这个人怎么样?如果学生不经思考就说“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那么肯定是没有做到有效倾听。假使教师在学生口头表达时没有发现问题,不注意加以引导,那么在试卷上或练习中,学生的表述肯定不会规范,更达不到准确。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能抠住题干中的“字眼”,准确地回答,这样才能服务于文字表述。
2在练习探究中培养有效倾听习惯
期末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紧扣教材”,中考试题中的能力点、设问方式、答案都来自于教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紧扣课文后的“探究练习”。所以,我们在探究练习时,不仅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些题目的答案,更要讨论这个答案是怎么得来的,从而归纳出答题方法、答题要点,形成规范答题的思维模型。这样,在考试时,学生才不至于无从下手,瞎写乱写。
例如,《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探究练习二:这篇课文的标题吸引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这种题型在试卷上是常见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我们千万要注意让学生思考后总结出方法。在回答这样的题型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是否具有象征意义,或语带双关;第二,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第三,是否为文章的线索;第四,是否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第五,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学生能在探究练习中有效倾听,掌握了答题技巧,那么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不用担心不会表述或是答题要点不全了。
总之,自提出“倾听与表达”这一话题以来,笔者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倾听,并发挥教师自身的倾听模范作用。经过引导,学生在交流时基本能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良好的倾听习惯基本形成,同时文字表述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因此,笔者坚信:有效倾听,可以让文字表述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