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合理而巧妙的课堂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是一条启发式捷径,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阐述了课堂提问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课堂;提问;规律
创设合理而巧妙的课堂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是一条启发式捷径,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同仁们杀费苦心设置问题,可往往在上课期间才发现自己冥思苦想设置的问题学生并不感兴趣,不但没有起到"启发"或"诱导"的作用,而且使课堂气氛越来越死寂。
这是什么原因呢?本人对此经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发现了以下的几条规律:
一、不要带着情绪向学生提问题
心境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愉快的心境有助于工作和学习,有助于克服困难,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消极的心境则易使人陷于颓唐,妨碍工作和学习。教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品质。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心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举止呆板、冷若冰霜。那么,学生的心境就会受其影响也会表现出精神不振、上课睡觉、心惊胆战、谨小慎微的可怕样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思维停滞、回答不力,丧失信心。更不用说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了。
老师昂扬、饱满、爽朗、乐观的精神能有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思维活跃,满怀信心和希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只有当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默契融洽,才能形成热烈向上的课堂气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要解决课堂问题,正需要这种热烈向上的课堂气氛。如果你是带着坏情绪进课堂的,那么你就不要设计什么问题了,更不要向学生提出来,不然你会收获更糟糕的心境。唯一的办法是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再去上课,再去提问题。
二、不要太果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
这是不可触犯的首要的禁忌。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能思考并且举手发言,这是很可贵的,也需要一定的勇气,但如果学生以回答,老师立即判决为错误,学生会感到自卑,渐渐地,也不敢举手发言了。久之,课堂气氛自然会变得死气沉沉。所以,不要太果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
比如在讲到书面语与口语的语法时,问道"喜欢"的反义词时,学生回答"讨厌"时,可以这样引导:"你的回答是正确的,只不过讨厌常用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时用哪个词更好?"引导学生说出更准确的书面表达的词"厌恶",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佳答案,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掌握最佳答案。
虽然科学是严密的,不可马虎,可是文学毕竟有它的开放性与拓展性,更重要的是它有它的灵活性,它的这些特性,就决定了学习方法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太严肃的否定,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失去自信,所以应当巧妙地诱导学生走上问题的正道,既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训练分析辨别的能力。
三、不要总是自问自答
如果精心设计的问题总是为自己服务,那么备课的目标无不偏离主题。过多的自问自答,会造成学生"事不关己"的心理,既不注意老师所提的问题,也不会思考该问题应怎么回答。渐渐地还会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课堂气氛逐渐沉静,学生脸上一片茫然,初中语文上到这份上,悲乎哉!
所以提出问题后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要怕浪费时间,当然对于有困难的问题加以提示或偶尔的自答也是很必要的,但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踊跃发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创设问题不要过难或过易
问题过难,容易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或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效果。问题过易,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认为学习可真没意思。当然,问题过多或过少,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带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并且能主动地参与到思考与讨论的氛围当中来能够将课本引领的问题通过思考与讨论生成自己的知识,这才是课堂问题设计的较高境界,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实践。相信只要用心浇灌的花朵,定会结出诱人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名师工程系列丛书》 严永金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荣根学校教研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提纲 》
[3]王坦、泽河: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山东教育》1990年10期。
[4]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5]宋振韶、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规律
创设合理而巧妙的课堂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是一条启发式捷径,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同仁们杀费苦心设置问题,可往往在上课期间才发现自己冥思苦想设置的问题学生并不感兴趣,不但没有起到"启发"或"诱导"的作用,而且使课堂气氛越来越死寂。
这是什么原因呢?本人对此经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发现了以下的几条规律:
一、不要带着情绪向学生提问题
心境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愉快的心境有助于工作和学习,有助于克服困难,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消极的心境则易使人陷于颓唐,妨碍工作和学习。教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品质。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心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举止呆板、冷若冰霜。那么,学生的心境就会受其影响也会表现出精神不振、上课睡觉、心惊胆战、谨小慎微的可怕样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思维停滞、回答不力,丧失信心。更不用说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了。
老师昂扬、饱满、爽朗、乐观的精神能有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思维活跃,满怀信心和希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只有当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默契融洽,才能形成热烈向上的课堂气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要解决课堂问题,正需要这种热烈向上的课堂气氛。如果你是带着坏情绪进课堂的,那么你就不要设计什么问题了,更不要向学生提出来,不然你会收获更糟糕的心境。唯一的办法是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再去上课,再去提问题。
二、不要太果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
这是不可触犯的首要的禁忌。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能思考并且举手发言,这是很可贵的,也需要一定的勇气,但如果学生以回答,老师立即判决为错误,学生会感到自卑,渐渐地,也不敢举手发言了。久之,课堂气氛自然会变得死气沉沉。所以,不要太果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
比如在讲到书面语与口语的语法时,问道"喜欢"的反义词时,学生回答"讨厌"时,可以这样引导:"你的回答是正确的,只不过讨厌常用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时用哪个词更好?"引导学生说出更准确的书面表达的词"厌恶",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佳答案,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掌握最佳答案。
虽然科学是严密的,不可马虎,可是文学毕竟有它的开放性与拓展性,更重要的是它有它的灵活性,它的这些特性,就决定了学习方法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太严肃的否定,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失去自信,所以应当巧妙地诱导学生走上问题的正道,既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训练分析辨别的能力。
三、不要总是自问自答
如果精心设计的问题总是为自己服务,那么备课的目标无不偏离主题。过多的自问自答,会造成学生"事不关己"的心理,既不注意老师所提的问题,也不会思考该问题应怎么回答。渐渐地还会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课堂气氛逐渐沉静,学生脸上一片茫然,初中语文上到这份上,悲乎哉!
所以提出问题后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要怕浪费时间,当然对于有困难的问题加以提示或偶尔的自答也是很必要的,但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踊跃发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创设问题不要过难或过易
问题过难,容易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或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效果。问题过易,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认为学习可真没意思。当然,问题过多或过少,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带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并且能主动地参与到思考与讨论的氛围当中来能够将课本引领的问题通过思考与讨论生成自己的知识,这才是课堂问题设计的较高境界,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实践。相信只要用心浇灌的花朵,定会结出诱人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名师工程系列丛书》 严永金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荣根学校教研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提纲 》
[3]王坦、泽河: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山东教育》1990年10期。
[4]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5]宋振韶、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