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对近三年老年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采用我们的气道护理管理方法,所有患者的气道管理良好,未出现一例因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死亡病例。结论:合理的气道湿化方法,及时的气道吸痰以及适宜的吸痰压力是做好重度颅脑外伤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外伤;痰;抽吸
重度颅脑外伤的治疗中,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细致、科学的气道管理和护理也成为治疗的重要过程。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常伴有肺部基础疾病和呼吸道顺应性的改变,如何有效地湿化气道、把握吸痰时机并选择适当的吸引负压,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现就近年来我们对于老年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护理的工作体会简要总结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7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重度颅脑外伤(年龄≥75岁,GCS评分为3-8分)105例,其中气管切开102例。男性6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82±8.7岁。
2.护理方法
2.1痰液湿化方法
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进入气道,未经呼吸道过滤和湿化,导致气道分泌物较多易干结。需保持室内温度22℃,适度保持在60%的适宜环境。持续气道滴注生理盐水以保持气道的湿润,可采用注射泵维持滴速1ml/min,双层无菌纱布覆盖管口保持气道湿度。
目前痰液粘稠度分度为: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内壁无痰液滞留。Ⅱ(中度粘痰):痰外观较粘稠,吸痰后少量粘液滞留于玻璃接头,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重度粘痰):痰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并伴有血痂,吸痰使不易吸出,玻璃内壁大量痰液滞留,不易被水冲洗干净(1)。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每隔6-8小时氨溴索进行雾化吸入,可减少肺泡分泌物的产生及稀释粘稠的气道分泌物,使其易于被清除。
2.2吸痰指征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我们认为是适时吸痰指征:1.患者出现咳嗽或憋气;2、床边听到气道痰鸣音;3、不明原因的SpO2突然下降。当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听到“呼噜”,即可确认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
2.3吸痰压力
依据文献报道,我们对不同级别的痰液,吸痰的压力控制为:Ⅰ度:13.3-16.0kPa,Ⅱ度:24.0-26.7kPa,Ⅲ度:33.3kPa。(2)
3.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大多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机体无自行排出的能力,如护理不当,常常会发展为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及顽固性低氧血症,导致不良预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老化功能退化的缘故,加之多患有心肺基础疾病,该类患者也成为神经外科监护室护理的重点难点。
气管内吸痰使一种侵入性的操作,过高的吸痰负压,过长的吸痰时间不仅会损伤气道粘膜,还会影响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导致低氧血症。而吸痰负压不足、痰液粘稠难以吸尽,有不能达到清理呼吸道的目的。
在临床时间中,我们认为:加强气道的湿化和定期对气道的观察,及时吸痰避免痰液凝固是做好气道护理的先决条件。而在护理过程中,床位护士的责任心和细致的观察是吸痰时机的重要保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化痰药吸入的频次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也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理。只有在痰液粘稠度较低的情况下,在有利于低的吸引负压去除痰液,避免吸痰过程中对于呼吸道的二次损伤。合理而有效的吸痰,可以有效减轻老年患者的心肺负担,提高重度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姜超美,白淑玲,王辰.人工气道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中华护理杂志,1994,29(7):434.
【2】沈梅芬,张海英.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粘稠度痰液适宜吸痰负压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694.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对近三年老年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采用我们的气道护理管理方法,所有患者的气道管理良好,未出现一例因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死亡病例。结论:合理的气道湿化方法,及时的气道吸痰以及适宜的吸痰压力是做好重度颅脑外伤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外伤;痰;抽吸
重度颅脑外伤的治疗中,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细致、科学的气道管理和护理也成为治疗的重要过程。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常伴有肺部基础疾病和呼吸道顺应性的改变,如何有效地湿化气道、把握吸痰时机并选择适当的吸引负压,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现就近年来我们对于老年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护理的工作体会简要总结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7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重度颅脑外伤(年龄≥75岁,GCS评分为3-8分)105例,其中气管切开102例。男性6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82±8.7岁。
2.护理方法
2.1痰液湿化方法
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进入气道,未经呼吸道过滤和湿化,导致气道分泌物较多易干结。需保持室内温度22℃,适度保持在60%的适宜环境。持续气道滴注生理盐水以保持气道的湿润,可采用注射泵维持滴速1ml/min,双层无菌纱布覆盖管口保持气道湿度。
目前痰液粘稠度分度为: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内壁无痰液滞留。Ⅱ(中度粘痰):痰外观较粘稠,吸痰后少量粘液滞留于玻璃接头,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重度粘痰):痰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并伴有血痂,吸痰使不易吸出,玻璃内壁大量痰液滞留,不易被水冲洗干净(1)。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每隔6-8小时氨溴索进行雾化吸入,可减少肺泡分泌物的产生及稀释粘稠的气道分泌物,使其易于被清除。
2.2吸痰指征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我们认为是适时吸痰指征:1.患者出现咳嗽或憋气;2、床边听到气道痰鸣音;3、不明原因的SpO2突然下降。当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听到“呼噜”,即可确认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
2.3吸痰压力
依据文献报道,我们对不同级别的痰液,吸痰的压力控制为:Ⅰ度:13.3-16.0kPa,Ⅱ度:24.0-26.7kPa,Ⅲ度:33.3kPa。(2)
3.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大多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机体无自行排出的能力,如护理不当,常常会发展为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及顽固性低氧血症,导致不良预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老化功能退化的缘故,加之多患有心肺基础疾病,该类患者也成为神经外科监护室护理的重点难点。
气管内吸痰使一种侵入性的操作,过高的吸痰负压,过长的吸痰时间不仅会损伤气道粘膜,还会影响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导致低氧血症。而吸痰负压不足、痰液粘稠难以吸尽,有不能达到清理呼吸道的目的。
在临床时间中,我们认为:加强气道的湿化和定期对气道的观察,及时吸痰避免痰液凝固是做好气道护理的先决条件。而在护理过程中,床位护士的责任心和细致的观察是吸痰时机的重要保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化痰药吸入的频次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也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理。只有在痰液粘稠度较低的情况下,在有利于低的吸引负压去除痰液,避免吸痰过程中对于呼吸道的二次损伤。合理而有效的吸痰,可以有效减轻老年患者的心肺负担,提高重度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姜超美,白淑玲,王辰.人工气道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中华护理杂志,1994,29(7):434.
【2】沈梅芬,张海英.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粘稠度痰液适宜吸痰负压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