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是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问题,其中也包括化学学科。因此,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树立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化学视角去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够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一)关于环境教育的困难解决对策及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是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开展环境教育,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实施者,学生则是主体的发挥者和创造者。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以及实施环境教育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教师要能够较好开展环境教育;首先自己要较多地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知识。正如朱光潜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是环境教育的源头,要有“活水”,源头则必须充盈。近年来理工科及师范类院校已在相关科系开设了《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导论》等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这对大多数教师包括化学教师构建一个完整的环境知识体系大有帮助。在此基础上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环境教育做为教师培训的一个方面,加强帮助化学工作者更新观念。教师应该自觉掌握一些关于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收集关于环境的小知识,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结合知识点与学生实际,把相关环境知识揉和进去。既进行了环境教育,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充分运用教材、把握课堂教学、巧妙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材中已增加了很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各个章节。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见缝插针”地进行教育。如,高一化学在“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一节中有一个环境保护的专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先回忆“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引出尾气处理问题。结合史实:马斯河谷事件(烟雾)、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这些事件均由SO2污染空气所致)。说明尾气污染危害性,让学生设计尾气处理方法,学生对这类问题很感兴趣,但由于知识所限,往往会提出:S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对学生提出的设想分析给出判断,而后提出用碱性物质如Na2CO3等物质,以降低成本。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结合所学知识(教师诱导)→存在的环境问题(启发学生)→建立知识链接(激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得出结论)→解决方案(教师完善)→合理化建议(教师诱思)→学生探究的合理模式。在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的同时,开展了环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建立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模式,可谓一举多得。只要认真研读教材,又有丰富的环境知识,环境教育在教材的应用上是手到擒来,得心应手。课堂的把握就要注意如前所述知识模式的建立,恰当安排环境教育内容,灵活渗透,使环境教育与化学知识传授合二为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在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中融入环境教育,主要有以下措施:
⑴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这不仅是保证实验效果和实验安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确良作作风的需要,也是环境教育和需要,如有毒气体的闻法、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忘记安装尾气装置,有毒气体如HCl、SO2、NO2、NO等制取时,气密性的检查,常被实验操作不规范而忽略,使气体逸出,造成对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和同学及教师的身心健康损害。教师作为指导者和示范者,对实验教学应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注意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如不要随手将做实验的药品,废液丢弃处理。学生作实验时,对不规范操作一定要及时纠正。
⑵改进实验 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一些实验中易造成污染的操作仪器应进行改进。例如:铜与硝酸反应,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有能跟铜起反应,前者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后者反应较缓慢,有无色气体生成,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实验中释放出的NO2、NO气体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既污染空气,又危害师生健康,并且反应产生的NO因迅速被空气氧化而导致观察无色气体NO生成的现象不明显。既然该实验存在如此众多弊病,则应改进之。
⑶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化学实验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不仅造成小范围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使学生产生“化学实验污染合情合理,无需重视。”的错误认识,淡化学生环境意识,养成不良习惯。古语有“城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意识比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要困难的多。
3、联系社会生活,深化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首先是要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许多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
高中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和社会活动,这为我们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为此,我们不失时机地将环境教育的触角延伸向化学课程教学之外更广阔的领域。可通过当地典型的水污染实例、大气主要污染物、“白色污染”调查、专题讨论、趣味小实验、化学手工小制作、多媒体展示等。专题讨论部分可以社会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也可结合化学史进行讨论,如铅污染引起的铅中毒,古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等。对于水污染的治理、水的过滤可用趣味实验进行环境教育。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环境问题,可借助多媒体进行环境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小制作,来改造美化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扩大学生的视野,爱护自然资源以及培养爱祖国、爱家乡和陶冶情操起到积极作用。
4、利用化学习题,巩固环境教育
进行化学习题练习,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如果能将有关环境教育的知识融于习题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巩固环境教育。
在作业设计中渗透环保内容,例如,取两小烧杯,一只盛有酚酞,另一只盛有浓氨水,如何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证明分子在运动?
(一)关于环境教育的困难解决对策及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是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开展环境教育,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实施者,学生则是主体的发挥者和创造者。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以及实施环境教育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教师要能够较好开展环境教育;首先自己要较多地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知识。正如朱光潜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是环境教育的源头,要有“活水”,源头则必须充盈。近年来理工科及师范类院校已在相关科系开设了《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导论》等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这对大多数教师包括化学教师构建一个完整的环境知识体系大有帮助。在此基础上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环境教育做为教师培训的一个方面,加强帮助化学工作者更新观念。教师应该自觉掌握一些关于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收集关于环境的小知识,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结合知识点与学生实际,把相关环境知识揉和进去。既进行了环境教育,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充分运用教材、把握课堂教学、巧妙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材中已增加了很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各个章节。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见缝插针”地进行教育。如,高一化学在“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一节中有一个环境保护的专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先回忆“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引出尾气处理问题。结合史实:马斯河谷事件(烟雾)、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这些事件均由SO2污染空气所致)。说明尾气污染危害性,让学生设计尾气处理方法,学生对这类问题很感兴趣,但由于知识所限,往往会提出:S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对学生提出的设想分析给出判断,而后提出用碱性物质如Na2CO3等物质,以降低成本。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结合所学知识(教师诱导)→存在的环境问题(启发学生)→建立知识链接(激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得出结论)→解决方案(教师完善)→合理化建议(教师诱思)→学生探究的合理模式。在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的同时,开展了环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建立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模式,可谓一举多得。只要认真研读教材,又有丰富的环境知识,环境教育在教材的应用上是手到擒来,得心应手。课堂的把握就要注意如前所述知识模式的建立,恰当安排环境教育内容,灵活渗透,使环境教育与化学知识传授合二为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在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中融入环境教育,主要有以下措施:
⑴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这不仅是保证实验效果和实验安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确良作作风的需要,也是环境教育和需要,如有毒气体的闻法、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忘记安装尾气装置,有毒气体如HCl、SO2、NO2、NO等制取时,气密性的检查,常被实验操作不规范而忽略,使气体逸出,造成对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和同学及教师的身心健康损害。教师作为指导者和示范者,对实验教学应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注意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如不要随手将做实验的药品,废液丢弃处理。学生作实验时,对不规范操作一定要及时纠正。
⑵改进实验 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一些实验中易造成污染的操作仪器应进行改进。例如:铜与硝酸反应,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有能跟铜起反应,前者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后者反应较缓慢,有无色气体生成,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实验中释放出的NO2、NO气体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既污染空气,又危害师生健康,并且反应产生的NO因迅速被空气氧化而导致观察无色气体NO生成的现象不明显。既然该实验存在如此众多弊病,则应改进之。
⑶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化学实验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不仅造成小范围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使学生产生“化学实验污染合情合理,无需重视。”的错误认识,淡化学生环境意识,养成不良习惯。古语有“城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意识比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要困难的多。
3、联系社会生活,深化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首先是要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许多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
高中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和社会活动,这为我们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为此,我们不失时机地将环境教育的触角延伸向化学课程教学之外更广阔的领域。可通过当地典型的水污染实例、大气主要污染物、“白色污染”调查、专题讨论、趣味小实验、化学手工小制作、多媒体展示等。专题讨论部分可以社会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也可结合化学史进行讨论,如铅污染引起的铅中毒,古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等。对于水污染的治理、水的过滤可用趣味实验进行环境教育。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环境问题,可借助多媒体进行环境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小制作,来改造美化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扩大学生的视野,爱护自然资源以及培养爱祖国、爱家乡和陶冶情操起到积极作用。
4、利用化学习题,巩固环境教育
进行化学习题练习,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如果能将有关环境教育的知识融于习题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巩固环境教育。
在作业设计中渗透环保内容,例如,取两小烧杯,一只盛有酚酞,另一只盛有浓氨水,如何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证明分子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