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交流的必要工具。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讨论了翻译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即通过翻译进入现代汉语的外来词以及现代汉语的西化现象。首先,作者简要介绍了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定义、历史,以及外来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基本方法和成功示例,说明这些外来词对发展现代汉语起了积极作用。然后,作者分析了现代汉语西化的两种情况:一是现代汉语中含有英语字母和英文单词的情况。二是翻译体汉语现象。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发展现代汉语。最后得出结论:要辨证地看待翻译活动及译者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现代汉语;外来词;西化现象;影响
一、引言
汉语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语种。从最早记载占卜祭祀的文字─殷商甲骨文至今,汉语的历史已延续了3000多年。现代语言学家一般将汉语的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两晋以前的上古时期,从南北朝到北宋的中古时期,从南宋到清前期的近古时期,从清中后期到现在的现代时期。几乎在每个发展时期,汉语都通过翻译吸收了很多其他国家的语言。尤其是现代汉语,因为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翻译借用了大量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词汇和语法。众所周知,翻译是不同语言交流的必然工具。翻译现代汉语中没有的概念可以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长期受英语以及翻译作品的影响,现代汉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西化现象,对其本身的发展颇为不利。
二、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一)现代汉语中外来语的界定。传统语言学家认为,外来词是音、意都来自其他语言的词。王力在?汉语史稿?(下)中指出:“当我们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意都接过来的时候,就把这个词叫借词,也就是一般所谓的音译;当我们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法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中的时候,就把这种词叫做译词,也就是一般所说意译。有人认为音译和意译都应称作外来词。我们认为,只有借词才是外来词,而译词不应算作外来语。”[1]P516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说:“外族的某个词语被搬借了来,在语音、形式上改造成符合本民族语音习惯的词,就成了外来词。”“这种语音形式上的改造,是所谓的音译,只有存在音译成分的词才是外来词……无任何音译成分,是不能算作外来词的。”[2]P238而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则把外来词解释为:“外来词也叫借词,指从外族语言中借来的词,如“幽默”“浪漫”“景气”等。外来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中的词借过来的结果。”[3]P307—308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认为只要是从别的语言中借过来的词语,无论通过音译的方式还是通过意译的方式都应属于外来词范畴,因为它们都是汉语中原本没有的语音、概念和表达方式。
(二)汉语吸收外来词语与翻译活动之间历史渊源。在历史上,汉语曾三次大量吸收外来词语[10],而每一次都是紧随着翻译活动高潮到来。第一次是在汉唐时期。自先秦到西汉时期,汉民族语言已开始吸收外来词语。当时的外来词主要来自西域各民族的语言和印度梵语,如:“狮子”来自波斯语ser;“葡萄”来自大宛语badaga。东汉时期,梵语佛经中的词语如:ks ana,Amita,Bhiksu,arhan被汉语吸收,分别译作刹那、阿弥陀佛(无量)、比丘(僧人、和尚)、罗汉。第二次是在晚清到“五四”运动前后。现代汉语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使林则徐、严复等一批先进人士意识到必须引进西方国家的新思想、新事物才能救中国。因此在他们的翻译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大量外来词。这次借词高峰主要以吸收日语以及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几大西方强国的语言为主。第三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的西方,特别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生物等科学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而中国要想学习先进技术、与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就必须翻译新的外来术语,因此大量外来词语进入现代汉语。这一时期主要以吸收英语为主,其他语言则大大减少,因为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流传范围最广的语言。
(三)现代汉语中外来词语的类型。现代汉语对外来词语的翻译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翻译方法,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8] [9]:
1、音译词。根据王力先生对外来词语的定义,音译外来词是指音与意都来自外语的词,如:磅(pound)、沙发(sofa)、雷达(radar)、咖啡(coffee)、卡通(cartoon)、巧克力(chocolate)、可口可乐(coca cola)等等。
2、意译词。意译词是根据外语单词的意义,用汉语的构词规则造出来的新词。[4]P300例如激光(laser)、科学(science)、电话(telephone)、扩音器(microphone)等等。
3、音译加意译词。音译加意译词指在音译之后加上表示语义类别的汉语语素,如:啤酒(beer)、芭蕾舞(法ballet)、坦克车(tank)、因特网(Internet)、迷你裙(mini)等等。划线的字表示该词语的义类。
4、音意兼译词。音意兼译词是指音译、意译两种方法并用,如:浪漫主义(romanticism)。该英文单词是由词根romantic加后缀-ism构成的派生词。翻译时词根用音译,后缀用意译,因为后缀-ism有学说、主义、原理等意思。
5、仿译词。仿译词就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造规则也移植进来。”[4]P301例如一些复合词:足球(football)、绅士(gentleman)铁路(railway)。汉语借用时也将其转换成合成词。
以上是现代汉语中翻译外来词语通常使用的几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及合适的译文把其他国家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生事物介绍到中国,使外来词语与现代汉语融为一体。这样做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库,而且对发展现代汉语和振兴中国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现代汉语的西化现象
如果把所有外来词语完全翻译成合适的汉语,如上文所举的例子,当然有利于发展现代汉语。但是,事物总是有利有弊。由于长期受外来语,特别是英语的影响,汉语中也出现了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如英语字母或词汇取代相应译文直接进入汉语,翻译体汉语广为流行。这些都可称为现代汉语的西化现象。所谓西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欧化”,是指模仿欧洲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5]P1341。这里主要讨论语言文字的西化。
(一)英语字母或词汇直接进入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中含有英语字母的现象。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汉语中出现了很多包含英语字母的外来语,这是汉语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这些特殊的外来语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例如:T恤衫、卡拉OK、X光、AA制、B超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是以英语的缩略语形式出现的,如:IQ、MTV、DVD、MP3、WTO、APEC、CEO、ICU等等。这些令人费解的英文字母给人民群众,特别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果用恰当的汉字来翻译这些外来语,它们的意思就会清楚易懂。虽然与简单的英语字母相比汉语的表达方式可能有些复杂,但言语交际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和意义。如果交际的一方不能理解另一方所传达的意义,交际就会失败。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语,特别是一般生活用语,应该采用以上几种方法直接译作简洁汉字,并将其推广。
2、现代汉语口语或者书面语中夹杂英语单词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兴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语言现象,就是人们在说汉语和用汉语写文章时,会不自觉地冒出一个或一串外语单词,例如:上周末,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Party。他e-mail告诉我下午开会。我坐taxi来的等等。有人根据“洋泾浜英语”这个术语把这种汉英混杂现象称为“洋泾浜汉语”。“洋泾浜英语”是殖民统治下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指在汉语的语法结构中夹杂一些英语词汇[10]。当时的人们是被迫与外国人打交道,接受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然而,今天的这种“洋泾浜汉语”则主要是被哗众取宠的心理所左右。由于英、美等一些说英语的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迅速,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将能看懂几个英语单词视为一种骄傲, 越来越喜欢在汉语里面掺杂几个外来词汇,以此来炫耀自己优越的身份[7]。笔者认为,掌握一门外语确实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吸收不同知识,但决不能作为区分人的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掌握外语的目的是为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知识提供便利,并将它们纳为己用,同时也是为了向那些不懂外语的人们介绍这些知识,以提高全民素质,发展本国经济。因此掌握外语的人更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不是社会优越感。
以上这些英语字母或词汇直接进入现代汉语的现象已极为普遍,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如上文所说,有些人用外来语炫耀自己的优越身份。二是越来越普遍的互联网增加了人们接触外语的机会。三是一些专业翻译人员没能译出合适的中文,便以原字母代之。这两种现象目前虽然很流行,但终究不能恰当的表达外来语的意思,而汉字却极具表意功能,所以只要有合适的汉语译文,就能取代这些现象。
(二)翻译体汉语。翻译体汉语也是近年来汉语西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大量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引起。一般来说,好译文不仅要传达完整的信息,还要符合译语规范,让译文读者觉察不到翻译的痕迹。然而,由于大多数翻译工作者汉语水平有限,或者只顾忠实地翻译原文内容,没有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至使译文中的翻译腔极重。这种译文大量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人们正确使用汉语。加之大多数中国人的现代汉语基础也不牢固,很容易受低质量译文的影响,从而产生翻译体汉语。
翻译体汉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动词名用。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是用名词、代词和数量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定语和宾语,而动词、形容词大多只作谓语使用。但英语,特别是英语科技文章里通常会使用大量抽象名词作主语,而这些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演变而来。所以有些译者在翻译英语中的这些抽象名词时也将汉语中的动词当成名词使用,结果就出现了“对案件的分析”、“认可的取得”以及“人们获取信息方法的改善”等违反汉语语法规则的西化汉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表达习惯。
例如,“这项工作的开展取决于大家的认真。”在这个句子里,“开展”是动词,却用作主语;而“认真”是形容词却充当了宾语。
2、泛滥的万能动词。英语中有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万能动词”,如do,get,make等等。它们本身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代替很多具体的动词。在翻译的影响下,英语的这种特点也出现在了现代汉语中。现代汉语中的“万能动词”包括进行了、作出了、给予、造成等等。这类通常都是多余的动词使汉语变得罗嗦、累赘,也使正规动词丧失了谓语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
(1)与会者对王教授的报告作出了非常热烈的反应。(应改为:听了王教授的报告,与会者反应非常热烈。)
(2)我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应改为:我们详细研究了这个问题。)
(3)政府给予这项工程更大的重视。(应改为:政府更加重视这项工程。)
(4)施工不当造成人员伤亡。(应改为:施工不当,人员伤亡。)
3、不恰当的被动语态。汉语习惯用主动语态,而英语习惯用被动语态。或许没有意识到这种区别,亦或是为了标新立异,有些译者就在其粗糙的译文中改变了汉语的这种特点。在这样的译文的影响下,原本可以用主动语态的句子,纷纷用被动代替。
例如:
(1)这件事被小明发现了。(应改为:小明发现了这件事。)
(2)药被用完了。(应改为:药用完了。)
4、流行助词“的”、“地”、“得”。英语国家的人在描写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时习惯先说该人或该事物,然后用定语从句修饰它。而在翻译定语从句时,不少译者往往把从句中所有的内容都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中间仅用助词“的”连接,例如,“风景如画的美丽的桂林”,“至今还从事这种职业的他”等等。这样的译文极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实际上,在使用人称和事物代词时,汉语有更合理、更顺畅的表达方法,不必在前面加上长长的定语,也无须加“的”。按照汉语语法,这两个短语可改为两个句子,即“美丽的桂林风景如画。”“他至今还从事这种职业。”另外,汉语中表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之间、一些副词与动词之间也无须用结构助词“地”,但现在,诸如“非常地高兴”、“十分地欣慰”、“及时地发现”等西化中文比比皆是。 5、多余的副词、形容词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下面这种句子。
(1)他成功地发明了这种仪器。
(2)我们成功地渡过了难关。
(3)这一创新成功地推翻了原有模式。
仔细推敲一下,发明了什么不就表示已经成功了吗?显然,句1)中用“成功地”不合逻辑,纯属多余。其余两例也是如此。
6、泛滥的伪术语、畸形短语、句式
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XX性”、“XX度”、“XX化” 之类的词语,也是受到英语单词构词法的影响。著名学者余光中在《余光中谈翻译》中称这类词语为伪术语,如信息化、极具可看性、具有高度概括性等等[6]。另外,英语名词有单复数变化,而汉语中除了人、你、我、他(她、它)等少数单字后面可加“们”字表示复数之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加“们”。但现在,诸如:“作者们”、“病人们”、“女士们”、“先生们”之类的用法颇为流行。还有像“一位群众”、“有很大的读者群”、“ ……方面”、“……较之……”、“最……之一”、“作为……”、“力求得到……”、“发现……的存在”、“……正在……之中”等西化表达方式也呈泛滥之势。
四、译者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翻译是不同语言交流的工具。现代汉语通过这一外部力量吸收了西方逻辑清晰的表达方式和语法,以及大量新概念、新术语、新思想。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麻烦。这些麻烦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译者水平不高这一因素占了很大比例。正如很多专家指出的那样,翻译作品质量的高低和翻译效果如何最终不取决于翻译者的外语水平而取决于母语水平。从某中意义上说,是译者决定了翻译带给现代汉语的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译者的外语水平,更应该提高译者的汉语水平,重视译文的质量,把由译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五、结语
总之,任何语言都需要通过翻译吸收不同概念,以丰富本族语言,促进本国发展。与此同时,也会受到外来语的不良影响,如汉语的西化现象。王力先生曾经说过:“欧化是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阻隔的。”[11]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汉语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按照国际公认的语言影响力六项综合排名来评价,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排名第六”[12],汉语的一些语言特征也同样开始在英语中显现。所以,我们应该用辨证地方法看待翻译对一国语言带来的影响。对待外来语,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其翻译成符合汉语规范的译文,使之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另外,翻译工作者以及普通老百姓也需要提高汉语水平,保持汉语特色。海德格尔曾经说:“语言是存在之家。”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标志。我们只有尽力保持汉语特色,让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下去,才能保持民族个性,永立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吕叔湘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6]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7]周士琦,汉语词汇的西化之风[J],寻根,2004(2)
[8]李立冬,浅说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J],语文学刊,2006(2)
[9]王柚田,简论汉语中的外来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 )
[10]曾文武,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6)
[11]陈霞,汉语语言欧化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0)
[12]胡兴莉,汉语对英语影响研究: 语言接触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关键词:翻译;现代汉语;外来词;西化现象;影响
一、引言
汉语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语种。从最早记载占卜祭祀的文字─殷商甲骨文至今,汉语的历史已延续了3000多年。现代语言学家一般将汉语的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两晋以前的上古时期,从南北朝到北宋的中古时期,从南宋到清前期的近古时期,从清中后期到现在的现代时期。几乎在每个发展时期,汉语都通过翻译吸收了很多其他国家的语言。尤其是现代汉语,因为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翻译借用了大量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词汇和语法。众所周知,翻译是不同语言交流的必然工具。翻译现代汉语中没有的概念可以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长期受英语以及翻译作品的影响,现代汉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西化现象,对其本身的发展颇为不利。
二、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一)现代汉语中外来语的界定。传统语言学家认为,外来词是音、意都来自其他语言的词。王力在?汉语史稿?(下)中指出:“当我们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意都接过来的时候,就把这个词叫借词,也就是一般所谓的音译;当我们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法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中的时候,就把这种词叫做译词,也就是一般所说意译。有人认为音译和意译都应称作外来词。我们认为,只有借词才是外来词,而译词不应算作外来语。”[1]P516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说:“外族的某个词语被搬借了来,在语音、形式上改造成符合本民族语音习惯的词,就成了外来词。”“这种语音形式上的改造,是所谓的音译,只有存在音译成分的词才是外来词……无任何音译成分,是不能算作外来词的。”[2]P238而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则把外来词解释为:“外来词也叫借词,指从外族语言中借来的词,如“幽默”“浪漫”“景气”等。外来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中的词借过来的结果。”[3]P307—308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认为只要是从别的语言中借过来的词语,无论通过音译的方式还是通过意译的方式都应属于外来词范畴,因为它们都是汉语中原本没有的语音、概念和表达方式。
(二)汉语吸收外来词语与翻译活动之间历史渊源。在历史上,汉语曾三次大量吸收外来词语[10],而每一次都是紧随着翻译活动高潮到来。第一次是在汉唐时期。自先秦到西汉时期,汉民族语言已开始吸收外来词语。当时的外来词主要来自西域各民族的语言和印度梵语,如:“狮子”来自波斯语ser;“葡萄”来自大宛语badaga。东汉时期,梵语佛经中的词语如:ks ana,Amita,Bhiksu,arhan被汉语吸收,分别译作刹那、阿弥陀佛(无量)、比丘(僧人、和尚)、罗汉。第二次是在晚清到“五四”运动前后。现代汉语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使林则徐、严复等一批先进人士意识到必须引进西方国家的新思想、新事物才能救中国。因此在他们的翻译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大量外来词。这次借词高峰主要以吸收日语以及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几大西方强国的语言为主。第三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的西方,特别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生物等科学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而中国要想学习先进技术、与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就必须翻译新的外来术语,因此大量外来词语进入现代汉语。这一时期主要以吸收英语为主,其他语言则大大减少,因为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流传范围最广的语言。
(三)现代汉语中外来词语的类型。现代汉语对外来词语的翻译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翻译方法,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8] [9]:
1、音译词。根据王力先生对外来词语的定义,音译外来词是指音与意都来自外语的词,如:磅(pound)、沙发(sofa)、雷达(radar)、咖啡(coffee)、卡通(cartoon)、巧克力(chocolate)、可口可乐(coca cola)等等。
2、意译词。意译词是根据外语单词的意义,用汉语的构词规则造出来的新词。[4]P300例如激光(laser)、科学(science)、电话(telephone)、扩音器(microphone)等等。
3、音译加意译词。音译加意译词指在音译之后加上表示语义类别的汉语语素,如:啤酒(beer)、芭蕾舞(法ballet)、坦克车(tank)、因特网(Internet)、迷你裙(mini)等等。划线的字表示该词语的义类。
4、音意兼译词。音意兼译词是指音译、意译两种方法并用,如:浪漫主义(romanticism)。该英文单词是由词根romantic加后缀-ism构成的派生词。翻译时词根用音译,后缀用意译,因为后缀-ism有学说、主义、原理等意思。
5、仿译词。仿译词就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造规则也移植进来。”[4]P301例如一些复合词:足球(football)、绅士(gentleman)铁路(railway)。汉语借用时也将其转换成合成词。
以上是现代汉语中翻译外来词语通常使用的几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及合适的译文把其他国家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生事物介绍到中国,使外来词语与现代汉语融为一体。这样做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库,而且对发展现代汉语和振兴中国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现代汉语的西化现象
如果把所有外来词语完全翻译成合适的汉语,如上文所举的例子,当然有利于发展现代汉语。但是,事物总是有利有弊。由于长期受外来语,特别是英语的影响,汉语中也出现了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如英语字母或词汇取代相应译文直接进入汉语,翻译体汉语广为流行。这些都可称为现代汉语的西化现象。所谓西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欧化”,是指模仿欧洲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5]P1341。这里主要讨论语言文字的西化。
(一)英语字母或词汇直接进入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中含有英语字母的现象。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汉语中出现了很多包含英语字母的外来语,这是汉语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这些特殊的外来语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例如:T恤衫、卡拉OK、X光、AA制、B超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是以英语的缩略语形式出现的,如:IQ、MTV、DVD、MP3、WTO、APEC、CEO、ICU等等。这些令人费解的英文字母给人民群众,特别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果用恰当的汉字来翻译这些外来语,它们的意思就会清楚易懂。虽然与简单的英语字母相比汉语的表达方式可能有些复杂,但言语交际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和意义。如果交际的一方不能理解另一方所传达的意义,交际就会失败。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语,特别是一般生活用语,应该采用以上几种方法直接译作简洁汉字,并将其推广。
2、现代汉语口语或者书面语中夹杂英语单词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兴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语言现象,就是人们在说汉语和用汉语写文章时,会不自觉地冒出一个或一串外语单词,例如:上周末,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Party。他e-mail告诉我下午开会。我坐taxi来的等等。有人根据“洋泾浜英语”这个术语把这种汉英混杂现象称为“洋泾浜汉语”。“洋泾浜英语”是殖民统治下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指在汉语的语法结构中夹杂一些英语词汇[10]。当时的人们是被迫与外国人打交道,接受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然而,今天的这种“洋泾浜汉语”则主要是被哗众取宠的心理所左右。由于英、美等一些说英语的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迅速,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将能看懂几个英语单词视为一种骄傲, 越来越喜欢在汉语里面掺杂几个外来词汇,以此来炫耀自己优越的身份[7]。笔者认为,掌握一门外语确实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吸收不同知识,但决不能作为区分人的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掌握外语的目的是为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知识提供便利,并将它们纳为己用,同时也是为了向那些不懂外语的人们介绍这些知识,以提高全民素质,发展本国经济。因此掌握外语的人更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不是社会优越感。
以上这些英语字母或词汇直接进入现代汉语的现象已极为普遍,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如上文所说,有些人用外来语炫耀自己的优越身份。二是越来越普遍的互联网增加了人们接触外语的机会。三是一些专业翻译人员没能译出合适的中文,便以原字母代之。这两种现象目前虽然很流行,但终究不能恰当的表达外来语的意思,而汉字却极具表意功能,所以只要有合适的汉语译文,就能取代这些现象。
(二)翻译体汉语。翻译体汉语也是近年来汉语西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大量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引起。一般来说,好译文不仅要传达完整的信息,还要符合译语规范,让译文读者觉察不到翻译的痕迹。然而,由于大多数翻译工作者汉语水平有限,或者只顾忠实地翻译原文内容,没有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至使译文中的翻译腔极重。这种译文大量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人们正确使用汉语。加之大多数中国人的现代汉语基础也不牢固,很容易受低质量译文的影响,从而产生翻译体汉语。
翻译体汉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动词名用。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是用名词、代词和数量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定语和宾语,而动词、形容词大多只作谓语使用。但英语,特别是英语科技文章里通常会使用大量抽象名词作主语,而这些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演变而来。所以有些译者在翻译英语中的这些抽象名词时也将汉语中的动词当成名词使用,结果就出现了“对案件的分析”、“认可的取得”以及“人们获取信息方法的改善”等违反汉语语法规则的西化汉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表达习惯。
例如,“这项工作的开展取决于大家的认真。”在这个句子里,“开展”是动词,却用作主语;而“认真”是形容词却充当了宾语。
2、泛滥的万能动词。英语中有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万能动词”,如do,get,make等等。它们本身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代替很多具体的动词。在翻译的影响下,英语的这种特点也出现在了现代汉语中。现代汉语中的“万能动词”包括进行了、作出了、给予、造成等等。这类通常都是多余的动词使汉语变得罗嗦、累赘,也使正规动词丧失了谓语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
(1)与会者对王教授的报告作出了非常热烈的反应。(应改为:听了王教授的报告,与会者反应非常热烈。)
(2)我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应改为:我们详细研究了这个问题。)
(3)政府给予这项工程更大的重视。(应改为:政府更加重视这项工程。)
(4)施工不当造成人员伤亡。(应改为:施工不当,人员伤亡。)
3、不恰当的被动语态。汉语习惯用主动语态,而英语习惯用被动语态。或许没有意识到这种区别,亦或是为了标新立异,有些译者就在其粗糙的译文中改变了汉语的这种特点。在这样的译文的影响下,原本可以用主动语态的句子,纷纷用被动代替。
例如:
(1)这件事被小明发现了。(应改为:小明发现了这件事。)
(2)药被用完了。(应改为:药用完了。)
4、流行助词“的”、“地”、“得”。英语国家的人在描写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时习惯先说该人或该事物,然后用定语从句修饰它。而在翻译定语从句时,不少译者往往把从句中所有的内容都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中间仅用助词“的”连接,例如,“风景如画的美丽的桂林”,“至今还从事这种职业的他”等等。这样的译文极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实际上,在使用人称和事物代词时,汉语有更合理、更顺畅的表达方法,不必在前面加上长长的定语,也无须加“的”。按照汉语语法,这两个短语可改为两个句子,即“美丽的桂林风景如画。”“他至今还从事这种职业。”另外,汉语中表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之间、一些副词与动词之间也无须用结构助词“地”,但现在,诸如“非常地高兴”、“十分地欣慰”、“及时地发现”等西化中文比比皆是。 5、多余的副词、形容词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下面这种句子。
(1)他成功地发明了这种仪器。
(2)我们成功地渡过了难关。
(3)这一创新成功地推翻了原有模式。
仔细推敲一下,发明了什么不就表示已经成功了吗?显然,句1)中用“成功地”不合逻辑,纯属多余。其余两例也是如此。
6、泛滥的伪术语、畸形短语、句式
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XX性”、“XX度”、“XX化” 之类的词语,也是受到英语单词构词法的影响。著名学者余光中在《余光中谈翻译》中称这类词语为伪术语,如信息化、极具可看性、具有高度概括性等等[6]。另外,英语名词有单复数变化,而汉语中除了人、你、我、他(她、它)等少数单字后面可加“们”字表示复数之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加“们”。但现在,诸如:“作者们”、“病人们”、“女士们”、“先生们”之类的用法颇为流行。还有像“一位群众”、“有很大的读者群”、“ ……方面”、“……较之……”、“最……之一”、“作为……”、“力求得到……”、“发现……的存在”、“……正在……之中”等西化表达方式也呈泛滥之势。
四、译者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翻译是不同语言交流的工具。现代汉语通过这一外部力量吸收了西方逻辑清晰的表达方式和语法,以及大量新概念、新术语、新思想。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麻烦。这些麻烦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译者水平不高这一因素占了很大比例。正如很多专家指出的那样,翻译作品质量的高低和翻译效果如何最终不取决于翻译者的外语水平而取决于母语水平。从某中意义上说,是译者决定了翻译带给现代汉语的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译者的外语水平,更应该提高译者的汉语水平,重视译文的质量,把由译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五、结语
总之,任何语言都需要通过翻译吸收不同概念,以丰富本族语言,促进本国发展。与此同时,也会受到外来语的不良影响,如汉语的西化现象。王力先生曾经说过:“欧化是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阻隔的。”[11]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汉语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按照国际公认的语言影响力六项综合排名来评价,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排名第六”[12],汉语的一些语言特征也同样开始在英语中显现。所以,我们应该用辨证地方法看待翻译对一国语言带来的影响。对待外来语,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其翻译成符合汉语规范的译文,使之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另外,翻译工作者以及普通老百姓也需要提高汉语水平,保持汉语特色。海德格尔曾经说:“语言是存在之家。”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标志。我们只有尽力保持汉语特色,让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下去,才能保持民族个性,永立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吕叔湘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6]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7]周士琦,汉语词汇的西化之风[J],寻根,2004(2)
[8]李立冬,浅说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J],语文学刊,2006(2)
[9]王柚田,简论汉语中的外来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 )
[10]曾文武,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6)
[11]陈霞,汉语语言欧化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0)
[12]胡兴莉,汉语对英语影响研究: 语言接触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