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过很多成绩。荣获第五届、第六届昆明市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大奖赛二等奖、昆明市语文新教材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教学案例《端午日》获得昆明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一等奖。多次被评为五华区优秀德育工作者、五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五华区先进教师;先后被评为昆明市教育系统先进德育工作者、昆明市教育系统先进教师、昆明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和昆明市第九届优秀园丁;2009年被评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2013年获得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云南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在教学研究领域,赵玲老师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云南教育》《昆明教师教育》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发表文章《由“难为情”说开去》。参加昆明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徜徉在云南民族风情的长河里》研究;参与编写《话题作文写作与提高》及《学力提升(语文)》;在昆明市教育电视台做“中考作文备考”讲座;主编出版《初中文言文及古诗歌汇编》《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古诗词赏析训练》《天天美读》《优学优练100篇》《现代文阅读点点通》等书籍;2017年9月,出版个人专著《赵老师讲作文》。
赵玲认为,有着崇高的精神信仰和教育之心的人,会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具有人格力量,我们的教育生涯其实就是一座建筑,用美好的材料建造这座建筑,才能建成一座美好的建筑。她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自己对教育的信仰,构筑着教育的美好姿态。
讲好故事 坚守本心
莫言曾说:“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在赵玲老师看来,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可以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的叙事,可以化知识的传授为震撼心灵的情感体验,用故事来增加學生的见识,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来激发学生的激情与自信,来激励情感,来解决问题……故事储备与讲故事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会讲故事。一个语文教师需要对语言文字特别敏感,在读课文时能随着文字的感情而喜怒哀乐,讲课时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在教育孩子时要会讲故事,要善于讲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天性孤寂、不爱交际、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使你头疼,那就不要选择教师职业……”
赵玲曾在云南省初中语文赵玲名师工作坊的第一次集体研修中给坊员做了一个讲座——《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语文老师》。讲座中,她告诉老师们,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生动可亲的人、一个感情丰沛的人、一个有高级趣味可信赖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智慧生活的人,就要学会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人拥有全世界,而讲故事就是要将心比心,用感性的方式传达理性。她通过物理学家钱伟长和指挥家郑小瑛的故事,告诉我们讲故事的方法:抓住直指人心的细节、利用好抓住人心的悬念,掌握讲故事的技术核心——节奏。何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可否与学生共同揣测故事结局?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重视的角度不一样,教育的效果也会有高下之分。教师的语言就是最好的情境,应当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跌宕起伏。故事讲述还应当启发得当且富有感染力,并能凸显故事的精髓。故事应当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故事的内涵,契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多写写教育随笔,从中发现故事,提炼意义,讲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教育效果更易出人意料。
她给坊员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深远影响她的第一套书——《于漪教学实录》、她的第一节公开课、她不断学习的过程、她事业的转折点……唤醒了大家内心的语文激情。听她讲过的老师都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她用故事传达着她作为一名语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仲淹曾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有当下,更要有责任和远方。
赵玲认为,会讲故事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因为敢讲故事的背后是学习、是思考,是对方法和方向的准确判断。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业身份,不断修炼自己的职业素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好故事,坚守住语文人的本心。
思维涌动 课堂精巧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显形、不出声,不能传播、不可感知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就转化为有声、显形,可以传播、可以感知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下,影响到他的言语能力的优劣;概念模糊,表现为用词不准确;思维缺乏条理,表现为说话颠三倒四、层次混乱;思维不严密,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或者上下文不贯通,缺少照应;思维方法片面,表现为说过头话、强词夺理,不能自圆其说等等。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思维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赵玲老师的语文课正是践行着这样的原则。她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因课文语言材料所提供的思维内容及特点而定。
赵玲认为,不同文体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主问题设计。说明文,可以以文本的核心价值为出发点设计主问题;议论文,可以以文本的疑问点为支撑点设计主问题;记叙文则以文本的动情点为生发处,以文本的关键句为研究点,以教会学生方法为设计点。
在《看云识天气》的教学中,赵老师做了如下设计:核心价值在于科普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普及性;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将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清楚的?思考角度:1.作者对说明的内容是怎样安排顺序的?2.从文中找到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句子作评析。3.就某种说明方法的使用效果做分析。
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赵老师提出文本疑问:怎样说理才有说服力?问题设计:梁启超先生用了哪些方法去说服那些年轻的学生?
在教学《背影》时,赵老师的设计点是背影中令人动情的地方。问题设计为:文章一共点了几次背影?最动情的是哪一次?《背影》长盛不衰,感动了几代人的原因还有些什么? 在几个课例中,赵玲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设计了不同的主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更好地挖掘了文本价值,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才思涌动,精彩的思考和精妙的回答随处可见,教学效果非常理想,这些都得益于她课堂设计的精巧,得益于她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语文课程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强调语文教学要强化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学生的思维领域,善于运用灵活、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上的领悟力,促使学生灵活贯通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运用思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这就是赵玲老师一贯的主张,上让学生思维涌动的语文课。
思考不止 笔耕不辍
“腹有诗书气自华”,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通过阅读,倾听大师的言说、感受智者的脉动、汲取文化的精髓,然而,要想丰盈思想、滋养精神、提升生命的价值,还应笔耕不辍。
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作为语文老师,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布置一篇作文时,不管哪个班的孩子都会异口同声地叹气,对于写作特别恐惧。有一类作文,叫作“下水作文”。何谓下水作文?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只是站在岸上指挥,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须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出來。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语文老师应善于写作。早在几年前,赵老师就开始进行“下水作文”写作,并以专题的形式写下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当时,是以QQ和朋友圈的方式进行分享。写作,并不仅仅是为考试,更重要的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让自己做一个懂得生活、懂得爱的人。在赵老师的“下水作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才华和底气;《赵老师讲作文》作为一本一线老师的写作教学专著,写出了赵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无论对于学生或者老师,都有极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8年初,云南省初中语文赵玲名师工作坊正式成立,赵玲不仅自己常写“下水作文”,也要求工作坊的20多名学员写。作为语文教师,应亲身感受:学生在面对作文题时是怎样的状态?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去写?当然,刚开始写,对于很多教师来说确实会有一定难度。比如:文字笨拙,希望言为心声,却往往词不达意;带初三的老师,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但是,作为学生,他们非常渴望看到和感受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写作。出示教师“下水作文”与展示名家片段,会引发学生不一样的情绪。身边教师的作文,可能不完美,却可亲可近,更容易让学生触摸到文字的温度。现在,工作坊的老师们依然在坚持写,比如:2018年中考当天,赵老师要求全工作坊的学员以“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当天交。于是,当天晚上12点前,20多篇作文便在工作坊的公众号“有味语文”中推送出来。对于老师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赵玲说,写作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当你情不自禁地拿起笔,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东西写下来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幸福。表达是人的天性,写作是表达的延伸。当老师真正爱上写作以后,就会把这种爱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努力做一个笔耕不辍的语文人。
点燃自己 唤醒别人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燃烧自己,用爱心和热忱照亮和温暖别人的心灵,激发他们努力前进。赵玲一直信奉和实践着这句名言。工作以来,她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竭尽全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也影响、唤醒着学生。
在她的教育实践中,她影响着别人,其成就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2004年她被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专家委员会聘请担任云南省专家委员中学语文学科研究组成员;2006年9月被昆明市教科院聘请为昆明市义务教育研究指导专家组成员;2004年至2012年连续6届参加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优秀教师讲学团”赴临沧市、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怒江州、保山市等“老少边穷”地区讲学;跟随云南师范大学成教院到德宏州、昭通市、普洱市等地的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培训;每年均在昆明市教科院组织的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中开展讲座。2011年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缅甸中文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从2010年起,一直被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聘为“国培计划”项目初中语文跟班研修指导教师暨初中语文学科培训专家。
赵玲说:“尽管教育中有种种的不如意,但我们应该少些抱怨,只有以美好的姿态面对,我们才会发现教育的美好。”她就是这样激励着别人,唤醒着别人。
一个人,正是有着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支撑起他精神的大厦;一个人,正是有着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不至于显得精神单薄或者精神虚弱臃肿;一个人,正是有着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会变得昂扬充沛富有底气;一个人,正是有着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会在他的教育和生活中洋溢出幸福,散发出魅力。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有着淡定而恒久的力量,如火把,照亮人们前行的脚步,如阳光,光合出甜美的果实。
做会讲故事的语文老师,上思维涌动的语文课,成为笔耕不辍的语文人。赵玲,以她的教育智慧和美好的教育精神,滋润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们前行的步伐,也站成了她自己美好的教育姿态。
在教学研究领域,赵玲老师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云南教育》《昆明教师教育》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发表文章《由“难为情”说开去》。参加昆明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徜徉在云南民族风情的长河里》研究;参与编写《话题作文写作与提高》及《学力提升(语文)》;在昆明市教育电视台做“中考作文备考”讲座;主编出版《初中文言文及古诗歌汇编》《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古诗词赏析训练》《天天美读》《优学优练100篇》《现代文阅读点点通》等书籍;2017年9月,出版个人专著《赵老师讲作文》。
赵玲认为,有着崇高的精神信仰和教育之心的人,会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具有人格力量,我们的教育生涯其实就是一座建筑,用美好的材料建造这座建筑,才能建成一座美好的建筑。她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自己对教育的信仰,构筑着教育的美好姿态。
讲好故事 坚守本心
莫言曾说:“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在赵玲老师看来,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可以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的叙事,可以化知识的传授为震撼心灵的情感体验,用故事来增加學生的见识,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来激发学生的激情与自信,来激励情感,来解决问题……故事储备与讲故事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会讲故事。一个语文教师需要对语言文字特别敏感,在读课文时能随着文字的感情而喜怒哀乐,讲课时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在教育孩子时要会讲故事,要善于讲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天性孤寂、不爱交际、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使你头疼,那就不要选择教师职业……”
赵玲曾在云南省初中语文赵玲名师工作坊的第一次集体研修中给坊员做了一个讲座——《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语文老师》。讲座中,她告诉老师们,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生动可亲的人、一个感情丰沛的人、一个有高级趣味可信赖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智慧生活的人,就要学会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人拥有全世界,而讲故事就是要将心比心,用感性的方式传达理性。她通过物理学家钱伟长和指挥家郑小瑛的故事,告诉我们讲故事的方法:抓住直指人心的细节、利用好抓住人心的悬念,掌握讲故事的技术核心——节奏。何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可否与学生共同揣测故事结局?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重视的角度不一样,教育的效果也会有高下之分。教师的语言就是最好的情境,应当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跌宕起伏。故事讲述还应当启发得当且富有感染力,并能凸显故事的精髓。故事应当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故事的内涵,契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多写写教育随笔,从中发现故事,提炼意义,讲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教育效果更易出人意料。
她给坊员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深远影响她的第一套书——《于漪教学实录》、她的第一节公开课、她不断学习的过程、她事业的转折点……唤醒了大家内心的语文激情。听她讲过的老师都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她用故事传达着她作为一名语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仲淹曾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有当下,更要有责任和远方。
赵玲认为,会讲故事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因为敢讲故事的背后是学习、是思考,是对方法和方向的准确判断。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业身份,不断修炼自己的职业素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好故事,坚守住语文人的本心。
思维涌动 课堂精巧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显形、不出声,不能传播、不可感知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就转化为有声、显形,可以传播、可以感知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下,影响到他的言语能力的优劣;概念模糊,表现为用词不准确;思维缺乏条理,表现为说话颠三倒四、层次混乱;思维不严密,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或者上下文不贯通,缺少照应;思维方法片面,表现为说过头话、强词夺理,不能自圆其说等等。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思维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赵玲老师的语文课正是践行着这样的原则。她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因课文语言材料所提供的思维内容及特点而定。
赵玲认为,不同文体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主问题设计。说明文,可以以文本的核心价值为出发点设计主问题;议论文,可以以文本的疑问点为支撑点设计主问题;记叙文则以文本的动情点为生发处,以文本的关键句为研究点,以教会学生方法为设计点。
在《看云识天气》的教学中,赵老师做了如下设计:核心价值在于科普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普及性;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将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清楚的?思考角度:1.作者对说明的内容是怎样安排顺序的?2.从文中找到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句子作评析。3.就某种说明方法的使用效果做分析。
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赵老师提出文本疑问:怎样说理才有说服力?问题设计:梁启超先生用了哪些方法去说服那些年轻的学生?
在教学《背影》时,赵老师的设计点是背影中令人动情的地方。问题设计为:文章一共点了几次背影?最动情的是哪一次?《背影》长盛不衰,感动了几代人的原因还有些什么? 在几个课例中,赵玲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设计了不同的主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更好地挖掘了文本价值,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才思涌动,精彩的思考和精妙的回答随处可见,教学效果非常理想,这些都得益于她课堂设计的精巧,得益于她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语文课程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强调语文教学要强化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学生的思维领域,善于运用灵活、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上的领悟力,促使学生灵活贯通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运用思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这就是赵玲老师一贯的主张,上让学生思维涌动的语文课。
思考不止 笔耕不辍
“腹有诗书气自华”,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通过阅读,倾听大师的言说、感受智者的脉动、汲取文化的精髓,然而,要想丰盈思想、滋养精神、提升生命的价值,还应笔耕不辍。
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作为语文老师,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布置一篇作文时,不管哪个班的孩子都会异口同声地叹气,对于写作特别恐惧。有一类作文,叫作“下水作文”。何谓下水作文?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只是站在岸上指挥,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须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出來。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语文老师应善于写作。早在几年前,赵老师就开始进行“下水作文”写作,并以专题的形式写下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当时,是以QQ和朋友圈的方式进行分享。写作,并不仅仅是为考试,更重要的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让自己做一个懂得生活、懂得爱的人。在赵老师的“下水作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才华和底气;《赵老师讲作文》作为一本一线老师的写作教学专著,写出了赵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无论对于学生或者老师,都有极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8年初,云南省初中语文赵玲名师工作坊正式成立,赵玲不仅自己常写“下水作文”,也要求工作坊的20多名学员写。作为语文教师,应亲身感受:学生在面对作文题时是怎样的状态?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去写?当然,刚开始写,对于很多教师来说确实会有一定难度。比如:文字笨拙,希望言为心声,却往往词不达意;带初三的老师,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但是,作为学生,他们非常渴望看到和感受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写作。出示教师“下水作文”与展示名家片段,会引发学生不一样的情绪。身边教师的作文,可能不完美,却可亲可近,更容易让学生触摸到文字的温度。现在,工作坊的老师们依然在坚持写,比如:2018年中考当天,赵老师要求全工作坊的学员以“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当天交。于是,当天晚上12点前,20多篇作文便在工作坊的公众号“有味语文”中推送出来。对于老师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赵玲说,写作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当你情不自禁地拿起笔,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东西写下来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幸福。表达是人的天性,写作是表达的延伸。当老师真正爱上写作以后,就会把这种爱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努力做一个笔耕不辍的语文人。
点燃自己 唤醒别人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燃烧自己,用爱心和热忱照亮和温暖别人的心灵,激发他们努力前进。赵玲一直信奉和实践着这句名言。工作以来,她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竭尽全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也影响、唤醒着学生。
在她的教育实践中,她影响着别人,其成就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2004年她被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专家委员会聘请担任云南省专家委员中学语文学科研究组成员;2006年9月被昆明市教科院聘请为昆明市义务教育研究指导专家组成员;2004年至2012年连续6届参加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优秀教师讲学团”赴临沧市、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怒江州、保山市等“老少边穷”地区讲学;跟随云南师范大学成教院到德宏州、昭通市、普洱市等地的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培训;每年均在昆明市教科院组织的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中开展讲座。2011年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缅甸中文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从2010年起,一直被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聘为“国培计划”项目初中语文跟班研修指导教师暨初中语文学科培训专家。
赵玲说:“尽管教育中有种种的不如意,但我们应该少些抱怨,只有以美好的姿态面对,我们才会发现教育的美好。”她就是这样激励着别人,唤醒着别人。
一个人,正是有着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支撑起他精神的大厦;一个人,正是有着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不至于显得精神单薄或者精神虚弱臃肿;一个人,正是有着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会变得昂扬充沛富有底气;一个人,正是有着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才会在他的教育和生活中洋溢出幸福,散发出魅力。美好而智慧的思想,有着淡定而恒久的力量,如火把,照亮人们前行的脚步,如阳光,光合出甜美的果实。
做会讲故事的语文老师,上思维涌动的语文课,成为笔耕不辍的语文人。赵玲,以她的教育智慧和美好的教育精神,滋润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们前行的步伐,也站成了她自己美好的教育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