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中学英语教师在设计、开发英语选修课时必须调整培养目标、改变旧课程语言训练的单一功能、超越学科界限、大胆设计开发关注学生生存,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英语选修课,在培养跨学科综合性人才上多下工夫,从而“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如何进行设计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通过最近几年在班中滚打摸索,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提问这门艺术是一把“钥匙”、是一座“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好英语。它是与“差生”沟通的一种方法,对那些上课专爱睡觉的学生是“惊心剂”,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本着这一原则,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设计对差生的提问。
一应重视:1、启发思维的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满堂问”其实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相悖的。因此,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2、激发兴趣的原则: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3、难易适度的原则: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力戒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但问题也不可太难。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
二要注意提问的功能:是承上或启下。“承上”即复习旧知识,通过这种提问引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输出的前提是从长时记忆中搜索、提取有关信息。经常提取信息有助于信息的活化。对有些问题的回答可以从记忆中直接提取。“启下”是授新知识。承上启下是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通过提供适当的再认与回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长期记忆,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是,应注意语言的教学如果过多地依赖于对事实的提问,则无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并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提问的注意点:
1、要注意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又是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忌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提问。
2、要注意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角度和难度。问题的设置应注意新颖,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这样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波澜,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型思维。同时,也要注意设置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当,要符合学生的要求。问题太易,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起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问题太难,学生思考不出,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是应注意到各层次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原则,它意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启发性,要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总是问“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学生异口同声,根本不做深入思考,这便失去了提问的价值。我们应围绕这个问题多问些为什么,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4、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度。课堂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精确发问,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隔靴搔痒,更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外,设计出适量且能抓住重点、难点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能让课堂“活起来”,而差生最怕的恐怕是背诵,因此提高差生英语成绩的另一关键是语法教学。那么,语法该如何教呢?“语法隐形,功能为纲”是新英语课程的一大特点。新课程到底还要不要教语法?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教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既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又使语法知识“内化”成正确应用语言的能力。
精讲多练,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概念、定义的讲解和记忆,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和感知语言的规律性,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对语法知识自觉运用的习惯。
对比分析,求异存同。充分利用学生在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对语言的普遍性规则的概念,发挥已有母语语法知识资源的优势;善于对母语与外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语言在一些语法现象上的相同与不同点,把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的难点,予以重视;防止学生将汉语语法规则作不恰当的移植。
尊重习惯,了解文化。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习惯用法相对于语法规则是第一性的。在语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规则的、不规范的语言习惯用法,并针对这些例外现象,在必要时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加深印象,扩大知识视野。
侧重归纳,适当演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把语法教学方法划分为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有先归纳再演绎,或先演绎后归纳,近而使二者循环交替进行。新课程强调实践、应用的能力,故应在兼顾两者的同时,向归纳倾斜,以便更好地发挥语言交际的功能,达到熟练运用语法规则的目的。
及时复习,提高效率。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一次在学习上花多长时间,而在于学习的频率即复习的次数。教师应注意语法现象的反复出现,牢记已讲解过的知识,结合新的语言现象,及时复习,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对学过的语法知识适时进行总结、归纳,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
如何进行设计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通过最近几年在班中滚打摸索,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提问这门艺术是一把“钥匙”、是一座“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好英语。它是与“差生”沟通的一种方法,对那些上课专爱睡觉的学生是“惊心剂”,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本着这一原则,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设计对差生的提问。
一应重视:1、启发思维的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满堂问”其实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相悖的。因此,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2、激发兴趣的原则: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3、难易适度的原则: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力戒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但问题也不可太难。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
二要注意提问的功能:是承上或启下。“承上”即复习旧知识,通过这种提问引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输出的前提是从长时记忆中搜索、提取有关信息。经常提取信息有助于信息的活化。对有些问题的回答可以从记忆中直接提取。“启下”是授新知识。承上启下是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通过提供适当的再认与回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长期记忆,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是,应注意语言的教学如果过多地依赖于对事实的提问,则无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并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提问的注意点:
1、要注意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又是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忌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提问。
2、要注意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角度和难度。问题的设置应注意新颖,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这样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波澜,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型思维。同时,也要注意设置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当,要符合学生的要求。问题太易,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起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问题太难,学生思考不出,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是应注意到各层次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原则,它意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启发性,要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总是问“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学生异口同声,根本不做深入思考,这便失去了提问的价值。我们应围绕这个问题多问些为什么,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4、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度。课堂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精确发问,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隔靴搔痒,更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外,设计出适量且能抓住重点、难点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能让课堂“活起来”,而差生最怕的恐怕是背诵,因此提高差生英语成绩的另一关键是语法教学。那么,语法该如何教呢?“语法隐形,功能为纲”是新英语课程的一大特点。新课程到底还要不要教语法?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教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既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又使语法知识“内化”成正确应用语言的能力。
精讲多练,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概念、定义的讲解和记忆,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和感知语言的规律性,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对语法知识自觉运用的习惯。
对比分析,求异存同。充分利用学生在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对语言的普遍性规则的概念,发挥已有母语语法知识资源的优势;善于对母语与外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语言在一些语法现象上的相同与不同点,把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的难点,予以重视;防止学生将汉语语法规则作不恰当的移植。
尊重习惯,了解文化。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习惯用法相对于语法规则是第一性的。在语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规则的、不规范的语言习惯用法,并针对这些例外现象,在必要时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加深印象,扩大知识视野。
侧重归纳,适当演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把语法教学方法划分为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有先归纳再演绎,或先演绎后归纳,近而使二者循环交替进行。新课程强调实践、应用的能力,故应在兼顾两者的同时,向归纳倾斜,以便更好地发挥语言交际的功能,达到熟练运用语法规则的目的。
及时复习,提高效率。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一次在学习上花多长时间,而在于学习的频率即复习的次数。教师应注意语法现象的反复出现,牢记已讲解过的知识,结合新的语言现象,及时复习,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对学过的语法知识适时进行总结、归纳,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