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型:欧洲须作出的选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ents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日一直在读一本书《大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我是在偶尔浏览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时,看到了对这本书的介绍,遂为之心动,购买了此书。
  该书的作者韦森教授是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及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也是当下国内外一些主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版、FT中文网、《文汇报》等的著名时评家。此书荟萃了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诸多思考。作者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累积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已到了一个大转型的节骨眼儿上。作者认为,预算民主、税权法等领域的改革应是中国大转型的下一步方向。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就是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大转型的节骨眼儿,开始步入深水区。如果说,改革开放在前30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今后的改革则必须明确方向。30年前的中国一无所有,可以承受改革的失败,可以承受摸着石头过河不小心溺水的风险,但如今的中国社会和庞大的经济规模则承受不了盲目改革的风险和代价。所以大转型的目标必须选定、选准。但无论如何,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和转型是必须的,否则,中国今后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中国迄今一直在享受的改革红利也将丧失殆尽。中国的明天也就是欧洲的今天。
  说到欧洲,现在许多人都在为欧元着急、叹气。毕竟,欧洲不仅仅是欧洲人的欧洲,也是美国人的欧洲、中国人的欧洲。今年以来中国低迷的经济数据难道反映的仅仅是中国经济本身出了问题?中国与欧洲至少在经济上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欧洲毕竟是欧洲,欧洲的问题还须欧洲人自己去解决。中国人救助也好,IMF出钱也好,都是外力。外人可以支招,但拿主意还得靠欧洲人自己。遗憾的是,至少从目前来看,欧洲人虽然在忙着救火,却没有找到火源。故许多人认为欧洲目前的危机恐怕要持续上三年五载,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个人认为,欧洲的发展如同中国一样,也陷入了一个瓶颈,面临深刻的变革和转型。就某种程度上而言,欧洲的转型甚至比中国还要艰难。毕竟中国的转型是发展中的选择,而欧洲的转型则是从一种成熟状态的强行变身。
  首先,欧洲的发展模式须进行深刻的调整和整合。二战之后欧洲历代领导人的一个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大欧洲,这个目标现在已具雏形,也就是欧盟。但许多欧洲人包括欧洲的政治家似乎还没有弄清楚未来的欧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是欧洲联邦还是欧洲邦联?这两个概念虽然是同样的四个字,但意义却大为不同。如果是后者,也就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合体,各国仍各自为政,只在大的政治和战略目标上进行协调。但估计这不是欧洲人想要的。如果是前者,则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几乎各个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现在的欧盟就是这么做的或者是想这么做的。这种想法没错,但操之过急。所谓欲速则不达,现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只不过是其结果的显现。试想,在如同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地盘上,存在着以德国为代表的莱茵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以北欧四国为代表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这三大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有着自己的辉煌和荣耀以及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力。傲慢的英国人不会接受“德国的欧洲”,而已经成为欧洲老大的德国也不甘心仅仅是“欧洲的德国”。发展模式必须做出选择和整合,而整合的过程无疑是艰难和痛苦的。
  其次,欧洲必须抛弃其抱残守缺的价值观至上的观念。当下的欧洲就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贵妇,面对着新兴国家的冲击,却仍盛气凌人、喋喋不休地扮演着道德师的角色。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尤其突出。一方面对中国指手划脚地训斥,不放过任何一个攻击中国的机会,哪怕是在以政治为禁区的奥运会这样的场合。另一方面却又对中国畏之如虎,防而又防,以致错过了许多的发展机会。如当初欧洲曾答应中国参与其伽利略项目开发。但后来又以安全为由将中国排除于重大决策之外。如今呢?争气的中国人在开发自己的北斗系统上进展迅速,将伽利略项目远远抛于身后。欧洲人如果再不从昔日的旧梦中醒来,仍抱着自己陈旧的价值观用警惕的目光防着别人,这样的欧洲只能是越来越被边缘化。
  中国的转型不仅是中国的事情;欧洲的转型也不仅是欧洲的事情。我们在义无反顾地开始自身大转型的时候,也要为欧洲面临的转型做好心理上的应对准备。
其他文献
对于岛国的日本人来说,地震、海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个民族早已培养出一种与之抗衡周旋的奇特能力。每次地震灾难之后,都能在废墟上迅速地恢复,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3月中旬的东瀛,本是樱花萌芽、欣欣向荣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将这美好的时光彻底葬送。里氏9级的超强地震,引发罕见的海啸,高达20米的巨浪,于瞬间将一座座市镇吞噬,成千上万生灵涂炭。更为致命的,是它摧毁了福岛核电站设施,导致严重的
马英九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无论是从连任后的政策宣示内容上看,还是从两岸和国际情势上看,其政策方向都没有重大变化。在第一任期内,马英九基本完成了对两岸关系的铺轨任务,初步走出了一条对外关系的“活路”;预计在第二任期内,马英九将会更加强调经营台湾的安全环境,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这种思路在他今年5月的就职演说中被概括为台湾安全的“战略铁三角”。因此,依循上述思路和重心,其对外政策的重心
10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双边交通、能源、防务、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九项合作文件的签署。  图片来源/CNSphoto  领导人马不停蹄  10月22~24日,印度总理辛格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是辛格九年任期内对中国进行的第二次正式访问,也是对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的回访,更是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首次年内互访。访问非常成功
2011年12月8日,美政府官员证实一架型号为RQ-170的“坎大哈野兽”无人机在伊朗东部坠落。伊朗方面根据其搜集到的情报和精确电子监控判断,这架飞机当时正在入侵伊朗领空并从事间谍活动。伊朗军方宣称,当美国无人机飞过伊朗领空时,他们动用网络攻击将其几乎毫发无损地击落。事后,美方忙辩称无人机是在出现机械故障后才导致其误入伊朗领空并降落,而并非由伊军“拿下”。正当双方大打口水战之际,却又传出消息:美国
继2010年11月视察南千岛群岛后,2012年7月3日梅德韦杰夫再度视察该地。千岛群岛的原名在原住民的阿伊努语中意为“烟雾迷漫”的群岛。对南千岛群岛(即日本所称“北方四岛”)的争议让俄罗斯与日本“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梅德韦杰夫为何冒着使俄日关系火上浇油的风险视察该地?未来“剪不断、理还乱”的双边关系将走向何方?千岛群岛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推动远东与东西伯利亚开发的风帆  千岛群岛丰富的能
2011年11月21日,匈牙利政府正式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金融援助,商讨新的贷款支持。24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匈牙利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并维持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标志着匈牙利被正式卷入了欧元区债务危机。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市场信心不断涣散的情况下,欧债危机已经蔓延至中东欧地区。    穷救富导致政府垮台  据欧盟统计数据,2010年,欧盟中西欧15国的人均GDP 高达3712
美朝关系可以说是一对非常不对称的双边关系,如何与大国进行周旋对朝鲜来说至关重要,朝鲜采取了取巧战略,以期能与美国同台博弈。    2010年的美朝关系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2009年末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斯访问朝鲜,原以为会带来2010年双边关系的回暖及六方会谈的重启,不想3月份的“天安”号事件将朝鲜半岛推到了风头浪尖,朝韩关系急转直下。年终岁尾又突然爆发延坪岛事件,事发后仅五天,美韩便进行
近日,叙利亚局势因化学武器的谜团再度紧张,美英等国扬言要对叙利亚进行空袭。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表明态度,反对西方国家鲁莽的军事干预。在此之前,中国曾在联合国安理会三次否决部分国家关于叙利亚问题的提案,一度引发西方和某些海湾国家舆论的指责。如何看待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  一种普遍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出头”,是为了配合俄罗斯的立场。我把这种思维方式叫做“帮派思维”。许多人认为,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最重要的一个职位,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个职位。翻开联合国的历史,有八位著名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他们分别是来自挪威的赖伊、瑞典的哈马舍尔德、缅甸的吴丹、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埃及的加利、加纳的安南、韩国的潘基文。  近期,复旦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张贵洪教授主编的《联合国秘书长:从赖伊到潘基文》一书出版。该书通过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案例,分析了秘书长们独特的人格魅
中国餐饮文化的魅力  “民以食为天”,古人所说的“食”是指粮食,我们今人显然把它理解为吃饭。“吃饭文化”无论中外,历史都悠久得很。叫“吃饭文化”似乎不太文雅,于是人们就称之为“饮食文化”,现在又常称之为“餐饮文化”。  笔者退休前是职业外交官,到过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虽不算太多,却也品尝过不少国家和民族的食品,既看过和吃过当地老百姓的普通食品,也享用过相当高档的名店名菜,还出入过驻在国的总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