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并非言必称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L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叙利亚局势因化学武器的谜团再度紧张,美英等国扬言要对叙利亚进行空袭。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表明态度,反对西方国家鲁莽的军事干预。在此之前,中国曾在联合国安理会三次否决部分国家关于叙利亚问题的提案,一度引发西方和某些海湾国家舆论的指责。如何看待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
  一种普遍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出头”,是为了配合俄罗斯的立场。我把这种思维方式叫做“帮派思维”。许多人认为,在西方大国的联合打压下,只有俄罗斯是中国的天然盟友。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中、俄、美的三角关系,是理解中国外交的宏观指针。
  然而,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相互声援固然存在,但简单以此来解释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动机可能站不住脚。除了叙利亚以外,俄罗斯在其南部和西部的多个国家都有重大战略牵扯,中国犯不着在叙利亚问题上,为了俄罗斯的利益而去“得罪”一些国家。
  另一种看似更“深刻”的分析则认为,中国反对西方干涉叙利亚,是为了警告西方不要来干预中国。这是中国严格奉行“不干涉内政”政策的心理动因。这种思维可以叫做“维稳思维”。中国对外采取的政治立场,折射的是内部的政治安全考量。
  同样,简单的“不干涉”思维在叙利亚问题上也经不起推敲。中国先后发表了针对叙利亚问题的“六点主张”和“四点建议”,包括敦促叙利亚政府“立即、全面、无条件停止一切暴力行动,特别是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动”,“立即开启不附带先决条件、不预设结果的包容性政治对话”等,措辞严肃、要求具体,虽然仍然强调尊重叙利亚的主权,但所持的显然不是“叙利亚在绝对主权之下、爱怎样便怎样”的不负责任态度。中国甚至还派遣叙利亚问题特使飞赴当地进行活动,推行中国的主张。在尊重叙利亚主权的前提下,中国实际上努力发挥着对叙利亚内部局势的影响。
  最后还有一种“经济思维”,认为中国外交行动的背后都是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在中东问题上,一切的表象背后都是两个字——石油。这种思维在叙利亚问题上更是不值一驳。中国的石油利益主要在海湾地区的沙特等国,中国如果只求维护自己的石油利益,最务实的立场应该是站在海湾国家的一边。仅用经济眼光来看,中国的叙利亚政策是自己反对自己。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叙利亚的案例,会发现无论是“帮派思维”、“维稳思维”还是“经济思维”,虽然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交行为,但并不总是管用,也并不完整。这些思维方式的背后,都有共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以中国自己为中心。中国的一切外交行动,都理应是从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出发的。
  可是,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外交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主要从自身的私利出发、而是真的站在叙利亚和相关地区人民利益与福祉的立场上,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帮助?中国有没有可能真心想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为地区和平做出贡献?这种分析的角度在西方的舆论中当然看不到,在我们自己的舆论中也很少出现——或许可能是,若不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分析外交行为,轻则显得“幼稚”,重则有卖国的嫌疑。
  然而,过度狭隘的“国家利益思维”,实际上更加浅薄和短视,既忽视了中国外交的深刻传统,也不利于理解近期中国外交新的发展趋势。早在2010年11月,习近平在与安哥拉中资企业代表座谈时,就提出了“对非让利、多予少取、先予后取”的方针。据悉,最近外交部主要领导在一次非公开讲话中再次探讨了外交中利益观问题。“让利”、“负责”、“贡献”,这些词语成为近期政府各项外交表述和领导人讲话中值得注意的关键词。
  一个国家的外交,与一个人的人际交往一样,是“义” “利”双行的。国家情况特殊,固然不能像个人一样要求“先义后利”,但也远不是“有利无义”。在国际事务上坚持原则、对受困者提供实际的帮助、在互利的同时学会让利,这些行为可以赢得尊重,建立国家的“软实力”。从这个角度我们回头再来看叙利亚问题,会发现就连美国干涉叙利亚,恐怕也不完全是利益冲动。
  中国和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如果说有什么竞争,其根本上是如何实现国际和平与正义的“路线之争”,与此同时,国家的“软实力”也得以巩固和扩大。可惜的是,在建设“软实力”的道路上,中国在国外面临的环境还非常艰难,在国内获得的理解还太少太少。
其他文献
按照国际战争法,交战国是不能让俘虏从事与军事相关的生产的。日本在二战期间曾经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工,充当劳工的不仅仅有来自其占领区域内的亚洲国家的青壮年,也有大量的美、英、荷等西方国家的白人战俘。美国著名女记者琳达·格特兹·赫尔姆斯采访了数百位被日本用作奴工的美国战俘,后又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档案馆和国家档案馆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不义之财:日本公司是如何剥削美军战俘创造战后财富的》(《
绿营“天王”围绕2012出线权及两岸论述进行的激烈纷争,其实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政治盘算,有的目的直指“总统”大位,有的则意在党主席之位,有的则为延续其政治影响力。    近来,随着民进党内2012年“总统”提名时程日益临近,吕秀莲、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等绿营“天王”活动频繁,互相较劲的“硝烟味”日渐浓厚。激烈纷争的背后暗含着各自的政治盘算。    纷纷掺和提名之争    长期以来,民进党内这些所谓
新事新言    “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会认为,‘钻石庆典’是一个我们得以共同庆祝的美好事件,但我觉得,大多数人会这么想,在钱少得可怜的情形下,这可能不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英国政府1月16日驳回教育大臣戈夫为王室建造新游艇以纪念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即位60周年的提议,认为这一举动与政府的财政紧缩措施相悖。副首相克莱格如此表示。    “我要去法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可能也去丹麦,去所有接待我的
对于岛国的日本人来说,地震、海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个民族早已培养出一种与之抗衡周旋的奇特能力。每次地震灾难之后,都能在废墟上迅速地恢复,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3月中旬的东瀛,本是樱花萌芽、欣欣向荣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将这美好的时光彻底葬送。里氏9级的超强地震,引发罕见的海啸,高达20米的巨浪,于瞬间将一座座市镇吞噬,成千上万生灵涂炭。更为致命的,是它摧毁了福岛核电站设施,导致严重的
马英九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无论是从连任后的政策宣示内容上看,还是从两岸和国际情势上看,其政策方向都没有重大变化。在第一任期内,马英九基本完成了对两岸关系的铺轨任务,初步走出了一条对外关系的“活路”;预计在第二任期内,马英九将会更加强调经营台湾的安全环境,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这种思路在他今年5月的就职演说中被概括为台湾安全的“战略铁三角”。因此,依循上述思路和重心,其对外政策的重心
10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双边交通、能源、防务、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九项合作文件的签署。  图片来源/CNSphoto  领导人马不停蹄  10月22~24日,印度总理辛格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是辛格九年任期内对中国进行的第二次正式访问,也是对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的回访,更是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首次年内互访。访问非常成功
2011年12月8日,美政府官员证实一架型号为RQ-170的“坎大哈野兽”无人机在伊朗东部坠落。伊朗方面根据其搜集到的情报和精确电子监控判断,这架飞机当时正在入侵伊朗领空并从事间谍活动。伊朗军方宣称,当美国无人机飞过伊朗领空时,他们动用网络攻击将其几乎毫发无损地击落。事后,美方忙辩称无人机是在出现机械故障后才导致其误入伊朗领空并降落,而并非由伊军“拿下”。正当双方大打口水战之际,却又传出消息:美国
继2010年11月视察南千岛群岛后,2012年7月3日梅德韦杰夫再度视察该地。千岛群岛的原名在原住民的阿伊努语中意为“烟雾迷漫”的群岛。对南千岛群岛(即日本所称“北方四岛”)的争议让俄罗斯与日本“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梅德韦杰夫为何冒着使俄日关系火上浇油的风险视察该地?未来“剪不断、理还乱”的双边关系将走向何方?千岛群岛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推动远东与东西伯利亚开发的风帆  千岛群岛丰富的能
2011年11月21日,匈牙利政府正式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金融援助,商讨新的贷款支持。24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匈牙利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并维持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标志着匈牙利被正式卷入了欧元区债务危机。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市场信心不断涣散的情况下,欧债危机已经蔓延至中东欧地区。    穷救富导致政府垮台  据欧盟统计数据,2010年,欧盟中西欧15国的人均GDP 高达3712
美朝关系可以说是一对非常不对称的双边关系,如何与大国进行周旋对朝鲜来说至关重要,朝鲜采取了取巧战略,以期能与美国同台博弈。    2010年的美朝关系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2009年末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斯访问朝鲜,原以为会带来2010年双边关系的回暖及六方会谈的重启,不想3月份的“天安”号事件将朝鲜半岛推到了风头浪尖,朝韩关系急转直下。年终岁尾又突然爆发延坪岛事件,事发后仅五天,美韩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