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境外人才培训工作依据其培训渠道、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经费、培训课程、管理模式的不同,培训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以北京工业大学多年来实践的培训项目为例,对地方高校人才境外培训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境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境外培训;培训模式
作者简介:吴文英(1967-),女,江西井冈山人,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国际学院院长,副研究员。(北京1001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24-02
境外人才培训工作是高校人才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为“北工大”)作为一所地处国际化大都市的地方大学,多年来通过多渠道组织和实施人才境外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理解异国文化差异、熟悉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拥有流利的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境外人才培训工作依据其培训渠道、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经费、培训课程、管理模式的不同,培训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一、培训渠道
一般来说,高校境外培训项目的渠道主要有四种形式,即:政府主导的境外培训渠道;高校自主开发的培训渠道;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培训渠道及个体联系的培训渠道。这四种渠道构成高校人才境外培训的一个有机组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了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1.政府主导的渠道
政府层面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从培训的计划、内容、课程、经费、时间和地点全部由政府主导,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它的特点是计划性强、规模较大、经费充足、重视过程管理;而其受训人员来自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因而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差,培训效益评估和培训后效益跟踪管理较弱。
2.学校自主开发的渠道
尽管许多高校,包括北工大能从政府主导的境外培训渠道直接受益,但由于受到名额、时间和内容等的限制,政府主导的培训渠道远远不能满足高校自身对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的要求。高校人才的培训可以通过派遣交换学者,团组短期考察与调研,团组中、长期集中培训等模式展开。校际交流渠道具有培训成本低、针对性强、质量高且具有可持续性。
通过购买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服务,在境外大学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是大学自主开发的另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以团组培训为主,培训时间长、短期兼而有之。
3.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资助的渠道
一些境外的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热衷教育事业,他们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专业人员培训,许多大学的师资都得到过相应的境外培训机会。一些境外企业通过资助高等学校教师参加其技术培训,作为其仪器、设备销售的一种售后服务。此类培训基本以各大学的个体或小团组参与为主,培训内容明确而具体,专业针对性较强。
4.个体联系的渠道
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主体往往是大学的教授或教师。在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许多个体的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境外培训或进修的机会。
从以上培训渠道看,北工大从自主开发的培训渠道中受益最大(见表1)。北工大纳入政府渠道的培训,人数非常有限,每年在3~8名之间;通过个体联系的渠道每年受益的人数大概在5名左右;通过校级交流渠道参加培训的人员每年7名左右。而自2002年始,北工大自主培训各类人员244人,平均每年培训人数为25人。因此,学校自己设计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渠道成为北工大的主要培训方式。
二、受训人员的构成与培训时间
1.受训人员的构成
高校在设计培训项目之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培训对象,即受训人员的构成。北工大根据其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展开培训。其中包括双语教学教师、英语教师及管理骨干培训等。从表2可以看出,2002~2011年,北工大共派出境外集中培训团组21个,受训人员195人。其中双语教学所占比重最大,团组比例约占46%,受训人数占约46%;管理骨干团组比例约占29%,受训人数约占据32%(见表3)。
北工大受训人员主要以三类人员为主,而其中又以双语师资力量培训为重。过去的10年里,学校派遣了90名教师赴境外培训,占整个培训人员构成的46%。
2.培训时间
关于培训时间以多长时间为合适,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依据培训内容、培训经费、培训的渠道和举办培训项目机构的具体情况等而定。北工大的境外培训项目一般以短、中期培训项目为主,时间为30~90天。在设计项目培训时间时,以下关系必须给予考虑。
(1)时间与经费关系。众所周知,境外培训是高消费培训项目,培训成本昂贵。培训时间太短,可能会导致培训效果较差,甚至没有达到培训的效果;若培训时间太长,培训成本太高而使学校不堪重负。
(2)时间与学校正常开展工作的关系。选择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和培训时间的长短,必须考虑派出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集中派出大团组赴境外培训,势必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因此,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3)时间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许多培训项目的内容都安排了教学观摩这一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培训时间大多以派出学校的假期时间为宜。而在假期中,许多提供培训项目的大学由于学生放假而没有可观摩的课程。因此怎样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训项目的设计者应予以考虑。
(4)计划与时间的关系。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培训团组的出访时间。如团组办理出国手续的时间;而有些国家的签证率的获得无法预测,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外事手续、签证的成功获取率等方面的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并提前做好预案,以便培训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三、培训课程的设置
培训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培训课程的设计。合理的课程模块设计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基石。培训课程应针对受训人员的构成及其培训目标,以量体裁衣的方式,精心设计,特别打造;同时也应考虑成本因素,量财力而行。北工大根据自己的培训对象和目的不同,实行分类派出、分类管理。第一类培训为外语教师培训;第二类培训为“双语”教师培训;第三类培训为管理骨干培训。根据项目类别不同,课程侧重点和内容各自相异。
在设置外语教师培训课程时,主要将语言强化、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讲座等内容整合成为核心课程。“双语”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除了应考虑外语能力的强化提高课程以外,还应增设专业课堂教学观摩、工程等专业知识的讲座以及教学法等课程。管理骨干培训的课程设置是围绕提高管理骨干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进行设计,核心课程为领导力培养专题讲座、对口部门业务实习、社区探访和调研等。
四、培训经费
众所周知,境外培训是一种昂贵的培训,因此培训经费的保障是做好培训项目的首要前提。为了保障培训经费,一是要提前制定经费预算,筹措培训经费,二是要想方设法节约培训经费。
从北工大的集中培训项目看,经费的主要来源为政府部门,当然也可考虑由受益者、学校和政府共同分担的形式,以保障更多的人可参加境外培训。为了节约境外培训经费,北工大通过校际交流协议,与外方学校直接联系,省略了中介机构这个环节,因此费用相对合理,且培训质量能得到保障。因此,与许多培训单位通过第三方安排和组织的培训项目相比,学校节约了大量经费。
五、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培训渠道、受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课程、培训经费等因素构成地方大学的境外培训模式,各因素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境外培训的效益与地方大学的境外培训模式直接相关。通过不断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境外培训的新模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拓宽学校管理层的国际视野,为地方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文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美国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7,(8).
[2]焕菊.境外培训,全面提升中国环保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J].国际人才交流,2007,(11).
[3]万辉.从理念到思维的提升——中国官员海外培训透视[J].中国公务员,2003,(5).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地方高校;境外培训;培训模式
作者简介:吴文英(1967-),女,江西井冈山人,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国际学院院长,副研究员。(北京1001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24-02
境外人才培训工作是高校人才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为“北工大”)作为一所地处国际化大都市的地方大学,多年来通过多渠道组织和实施人才境外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理解异国文化差异、熟悉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拥有流利的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境外人才培训工作依据其培训渠道、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经费、培训课程、管理模式的不同,培训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一、培训渠道
一般来说,高校境外培训项目的渠道主要有四种形式,即:政府主导的境外培训渠道;高校自主开发的培训渠道;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培训渠道及个体联系的培训渠道。这四种渠道构成高校人才境外培训的一个有机组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了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1.政府主导的渠道
政府层面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从培训的计划、内容、课程、经费、时间和地点全部由政府主导,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它的特点是计划性强、规模较大、经费充足、重视过程管理;而其受训人员来自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因而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差,培训效益评估和培训后效益跟踪管理较弱。
2.学校自主开发的渠道
尽管许多高校,包括北工大能从政府主导的境外培训渠道直接受益,但由于受到名额、时间和内容等的限制,政府主导的培训渠道远远不能满足高校自身对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的要求。高校人才的培训可以通过派遣交换学者,团组短期考察与调研,团组中、长期集中培训等模式展开。校际交流渠道具有培训成本低、针对性强、质量高且具有可持续性。
通过购买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服务,在境外大学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是大学自主开发的另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以团组培训为主,培训时间长、短期兼而有之。
3.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资助的渠道
一些境外的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热衷教育事业,他们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专业人员培训,许多大学的师资都得到过相应的境外培训机会。一些境外企业通过资助高等学校教师参加其技术培训,作为其仪器、设备销售的一种售后服务。此类培训基本以各大学的个体或小团组参与为主,培训内容明确而具体,专业针对性较强。
4.个体联系的渠道
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主体往往是大学的教授或教师。在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许多个体的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境外培训或进修的机会。
从以上培训渠道看,北工大从自主开发的培训渠道中受益最大(见表1)。北工大纳入政府渠道的培训,人数非常有限,每年在3~8名之间;通过个体联系的渠道每年受益的人数大概在5名左右;通过校级交流渠道参加培训的人员每年7名左右。而自2002年始,北工大自主培训各类人员244人,平均每年培训人数为25人。因此,学校自己设计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渠道成为北工大的主要培训方式。
二、受训人员的构成与培训时间
1.受训人员的构成
高校在设计培训项目之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培训对象,即受训人员的构成。北工大根据其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展开培训。其中包括双语教学教师、英语教师及管理骨干培训等。从表2可以看出,2002~2011年,北工大共派出境外集中培训团组21个,受训人员195人。其中双语教学所占比重最大,团组比例约占46%,受训人数占约46%;管理骨干团组比例约占29%,受训人数约占据32%(见表3)。
北工大受训人员主要以三类人员为主,而其中又以双语师资力量培训为重。过去的10年里,学校派遣了90名教师赴境外培训,占整个培训人员构成的46%。
2.培训时间
关于培训时间以多长时间为合适,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依据培训内容、培训经费、培训的渠道和举办培训项目机构的具体情况等而定。北工大的境外培训项目一般以短、中期培训项目为主,时间为30~90天。在设计项目培训时间时,以下关系必须给予考虑。
(1)时间与经费关系。众所周知,境外培训是高消费培训项目,培训成本昂贵。培训时间太短,可能会导致培训效果较差,甚至没有达到培训的效果;若培训时间太长,培训成本太高而使学校不堪重负。
(2)时间与学校正常开展工作的关系。选择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和培训时间的长短,必须考虑派出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集中派出大团组赴境外培训,势必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因此,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3)时间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许多培训项目的内容都安排了教学观摩这一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培训时间大多以派出学校的假期时间为宜。而在假期中,许多提供培训项目的大学由于学生放假而没有可观摩的课程。因此怎样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训项目的设计者应予以考虑。
(4)计划与时间的关系。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培训团组的出访时间。如团组办理出国手续的时间;而有些国家的签证率的获得无法预测,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外事手续、签证的成功获取率等方面的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并提前做好预案,以便培训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三、培训课程的设置
培训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培训课程的设计。合理的课程模块设计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基石。培训课程应针对受训人员的构成及其培训目标,以量体裁衣的方式,精心设计,特别打造;同时也应考虑成本因素,量财力而行。北工大根据自己的培训对象和目的不同,实行分类派出、分类管理。第一类培训为外语教师培训;第二类培训为“双语”教师培训;第三类培训为管理骨干培训。根据项目类别不同,课程侧重点和内容各自相异。
在设置外语教师培训课程时,主要将语言强化、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讲座等内容整合成为核心课程。“双语”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除了应考虑外语能力的强化提高课程以外,还应增设专业课堂教学观摩、工程等专业知识的讲座以及教学法等课程。管理骨干培训的课程设置是围绕提高管理骨干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进行设计,核心课程为领导力培养专题讲座、对口部门业务实习、社区探访和调研等。
四、培训经费
众所周知,境外培训是一种昂贵的培训,因此培训经费的保障是做好培训项目的首要前提。为了保障培训经费,一是要提前制定经费预算,筹措培训经费,二是要想方设法节约培训经费。
从北工大的集中培训项目看,经费的主要来源为政府部门,当然也可考虑由受益者、学校和政府共同分担的形式,以保障更多的人可参加境外培训。为了节约境外培训经费,北工大通过校际交流协议,与外方学校直接联系,省略了中介机构这个环节,因此费用相对合理,且培训质量能得到保障。因此,与许多培训单位通过第三方安排和组织的培训项目相比,学校节约了大量经费。
五、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培训渠道、受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课程、培训经费等因素构成地方大学的境外培训模式,各因素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境外培训的效益与地方大学的境外培训模式直接相关。通过不断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境外培训的新模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拓宽学校管理层的国际视野,为地方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文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美国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7,(8).
[2]焕菊.境外培训,全面提升中国环保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J].国际人才交流,2007,(11).
[3]万辉.从理念到思维的提升——中国官员海外培训透视[J].中国公务员,2003,(5).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