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根据多年的实际情况,结合新的形势,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提出了将毕业设计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与实验基地,与就业、毕业实习单位相结合及与科研相结合的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并积极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新性实验;卓越工程师计划;就业;科研
作者简介:王晓燕(1982-),女,山西长治人,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讲师;王印松(1967-),男,河北河间人,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河北?保定?07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74-02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1]近年来,高校工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问题,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毕业设计问题已成为各高校讨论与研究的热点问题。[2-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传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逐渐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以下简称“我系”)多年来的实际情况为例,结合一些新的政策,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提出了一些新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并积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推广。
一、当前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早期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从而影响后期毕业设计质量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对早期(大一、大二、大三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未得到充分地培养和锻炼,从而导致在后期要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有些学生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实验设备、场地不足
由于高校扩招,多数学校存在学生多,但相关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相对紧缺的情况。以我系“自动化”专业2012届毕业生为例,本届毕业生共有116人做毕业设计,其中与电厂实际有关的毕业设计题有72个,比例高达62%。如果这部分毕业设计中的实验部分或者验证部分能在实验室完成,那么效果会更好。而由于设备有限,大部分毕业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者在仿真软件上进行验证,做些理论上的分析,不能起到毕业设计应有的作用。
3.毕业设计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我系本科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直接参加工作,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如果所做毕业设计题目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那么他们对做毕业设计的兴趣就不会太大,觉得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便会随便应付,这必然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针对以上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我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毕业设计的改革。同时,随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的逐步实施,为本科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培养模式。
二、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
1.将毕业设计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相结合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我校保定校区国家资助大学生创新项目2008年有10项(已结题),2009年有25项(已结题),2010年有20项(正在进行)。校级资助项目2009年有63项(已结题),2010年有58项(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2011有132项(正在进行),2012年度的创新项目目前已经开始申报。
以此为契机,我系提出了将创新实验计划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新方法。自动化系2010年有6项、2011年有8项将创新实验计划与本科生毕业设计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学校的大力推广,这种毕业设计的新模式也应逐步推广,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将毕业设计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结合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能源电力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积极探索多层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工程创新型和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10月,我校被批准成为首批“卓越计划”61所实施高校之一。为此,我校特制订了《华北电力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从2011级学生开始进行试点,从优势特色专业开始实施。方案中规定,保定校区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分别举办“卓越计划”工程创新型试点班;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分别举办“卓越计划”工程实践型试点班。5个试点班共计150人。
我系的自动化专业有幸成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为此,我系针对本专业特色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毕业设计环节,我们特别指出要结合工程实际“真刀真枪”开展毕业设计,更加注重设计、制造。增加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与制作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书写格式也做了修改,要能体现其设计和制作过程及设计思想、设计方法。首批学生将在2015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相应的实施细则正在制订中。
3.加大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毕业设计提供实验平台
2010年9月,我系成立了“发电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主要成果包括:分散控制(LN2000)与现场总线(FCS165)控制系统;基于虚拟DCS的激励式仿真机支撑系统(STS)与仿真机;锅炉燃烧优化运行技术与系统(COS2.0);发电厂生产过程信息监控系统(RD6DB);热工过程优化控制开放式平台(TOP7)与智能优化系统。 在这些实验平台上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试验及研究:火电生产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大型火电机组运行优化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应用;网络化工业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清洁能源发电过程优化运行与控制。
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电力生产过程仿真与控制研发基地。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为我系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又一平台。可以以此为依托,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
4.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相结合
直接安排学生在毕业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提前上岗,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通过真题真做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毕业设计在校内完成的不足,比如缺乏工程实践环境等等。
这种新的毕业设计模式需要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保证校外毕业设计的时间和质量。比如,在初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向学校提出申请,将毕业设计题目、校外指导教师情况、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能提供的条件等内容送报院系审批。审批合格后,院系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具体负责该生的校外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定期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情况,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用人单位和校外导师交换意见,使学生能按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在后期进行论文答辩和评价时可邀请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等等。
这种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将指导教师、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紧密联系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5.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除了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外,另外还有一些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部分学生大部分理论基础较好,并且对科研有浓厚兴趣。针对这些学生,指导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提出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学生就可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进行毕业设计,成为其临时成员,从而充分利用科研团队的场地、设备和经费等。这样可提前锻炼他们的科研及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论
毕业设计的改革需要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创新,同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本科毕业设计实施适应时代的改革和调整,将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毕业设计新模式,并逐步在我校自动化系开展。同时,这些新模式的开展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完善。有些还停留在理念上,比如将毕业设计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结合的设想,相应的规章制度正在制订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Z].
[2]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51-53.
[3]杨会成,凌有铸.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23):127-129.
[4]张丽芬,代君.毕业设计指导的转变:从信息化管理走向知识管理[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56-58.
[5]王润云,徐建波,龚波.基于IPD模式的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52-53.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新性实验;卓越工程师计划;就业;科研
作者简介:王晓燕(1982-),女,山西长治人,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讲师;王印松(1967-),男,河北河间人,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河北?保定?07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74-02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1]近年来,高校工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问题,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毕业设计问题已成为各高校讨论与研究的热点问题。[2-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传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逐渐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以下简称“我系”)多年来的实际情况为例,结合一些新的政策,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提出了一些新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并积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推广。
一、当前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早期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从而影响后期毕业设计质量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对早期(大一、大二、大三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未得到充分地培养和锻炼,从而导致在后期要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有些学生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实验设备、场地不足
由于高校扩招,多数学校存在学生多,但相关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相对紧缺的情况。以我系“自动化”专业2012届毕业生为例,本届毕业生共有116人做毕业设计,其中与电厂实际有关的毕业设计题有72个,比例高达62%。如果这部分毕业设计中的实验部分或者验证部分能在实验室完成,那么效果会更好。而由于设备有限,大部分毕业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者在仿真软件上进行验证,做些理论上的分析,不能起到毕业设计应有的作用。
3.毕业设计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我系本科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直接参加工作,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如果所做毕业设计题目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那么他们对做毕业设计的兴趣就不会太大,觉得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便会随便应付,这必然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针对以上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我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毕业设计的改革。同时,随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的逐步实施,为本科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培养模式。
二、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
1.将毕业设计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相结合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我校保定校区国家资助大学生创新项目2008年有10项(已结题),2009年有25项(已结题),2010年有20项(正在进行)。校级资助项目2009年有63项(已结题),2010年有58项(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2011有132项(正在进行),2012年度的创新项目目前已经开始申报。
以此为契机,我系提出了将创新实验计划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新方法。自动化系2010年有6项、2011年有8项将创新实验计划与本科生毕业设计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学校的大力推广,这种毕业设计的新模式也应逐步推广,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将毕业设计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结合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能源电力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积极探索多层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工程创新型和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10月,我校被批准成为首批“卓越计划”61所实施高校之一。为此,我校特制订了《华北电力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从2011级学生开始进行试点,从优势特色专业开始实施。方案中规定,保定校区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分别举办“卓越计划”工程创新型试点班;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分别举办“卓越计划”工程实践型试点班。5个试点班共计150人。
我系的自动化专业有幸成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为此,我系针对本专业特色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毕业设计环节,我们特别指出要结合工程实际“真刀真枪”开展毕业设计,更加注重设计、制造。增加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与制作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书写格式也做了修改,要能体现其设计和制作过程及设计思想、设计方法。首批学生将在2015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相应的实施细则正在制订中。
3.加大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毕业设计提供实验平台
2010年9月,我系成立了“发电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主要成果包括:分散控制(LN2000)与现场总线(FCS165)控制系统;基于虚拟DCS的激励式仿真机支撑系统(STS)与仿真机;锅炉燃烧优化运行技术与系统(COS2.0);发电厂生产过程信息监控系统(RD6DB);热工过程优化控制开放式平台(TOP7)与智能优化系统。 在这些实验平台上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试验及研究:火电生产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大型火电机组运行优化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应用;网络化工业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清洁能源发电过程优化运行与控制。
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电力生产过程仿真与控制研发基地。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为我系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又一平台。可以以此为依托,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
4.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相结合
直接安排学生在毕业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提前上岗,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通过真题真做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毕业设计在校内完成的不足,比如缺乏工程实践环境等等。
这种新的毕业设计模式需要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保证校外毕业设计的时间和质量。比如,在初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向学校提出申请,将毕业设计题目、校外指导教师情况、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能提供的条件等内容送报院系审批。审批合格后,院系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具体负责该生的校外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定期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情况,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用人单位和校外导师交换意见,使学生能按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在后期进行论文答辩和评价时可邀请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等等。
这种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将指导教师、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紧密联系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5.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除了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外,另外还有一些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部分学生大部分理论基础较好,并且对科研有浓厚兴趣。针对这些学生,指导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提出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学生就可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进行毕业设计,成为其临时成员,从而充分利用科研团队的场地、设备和经费等。这样可提前锻炼他们的科研及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论
毕业设计的改革需要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创新,同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本科毕业设计实施适应时代的改革和调整,将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毕业设计新模式,并逐步在我校自动化系开展。同时,这些新模式的开展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完善。有些还停留在理念上,比如将毕业设计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结合的设想,相应的规章制度正在制订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Z].
[2]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51-53.
[3]杨会成,凌有铸.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23):127-129.
[4]张丽芬,代君.毕业设计指导的转变:从信息化管理走向知识管理[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56-58.
[5]王润云,徐建波,龚波.基于IPD模式的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52-53.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