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六年级几何都与曲面曲线有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六年级几何很不理解,解答有关应用题困难重重,因此要将一些易学易懂的方法教给学生,便于学生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六年级 几何应用题 教学方法
几何应用题是建立在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基础上的,主要涉及现实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运动,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六年级学的几何都是与曲线曲面有关的,与以往所学的与直线有关的平面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按以往的教学一味地让学生记住图形的形状、名称、性质、公式等,依靠图形表象和抽象语言符号解决几何中的实际问题,困难是很大的,学生只会死记而不会用。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以下想法。
一、化曲为直
化曲为直是一种转化,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我们的测量工具一般都是直的,测量曲线不方便也不太准确,如果能在等量的条件下,把曲线转化成直线,链接到学生熟悉又接触较多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解决问题就不难了。
例: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走钢丝,车轮的直径为40cm,要骑过50.24m长的钢丝,车轮大约要转动多少周?
分析: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轮子每滚动一周,就前进一段钢丝,从而知道,一周与一段的等价,曲转直的等价,50.24m长的钢丝有多少段,就有多少周。
解答:50.24m=5024cm
C=
502440(周)
答:略。
这题通过化曲为直,让学生从纷乱的数据中容易找到数量间的关系,从曲与直的联系,转化成一小段与一大段的联系,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二、对号入座
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学生在做题时常用错条件,且不知道错在哪里,糊里糊涂的。因此当解决几何应用题时,把公式里的名称与实物的名称对号入座,进行联系,能尽量减少错误,达到很快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还原实物图,水龙头是圆心,喷射出的水的长度是圆的半径,也就是射程,水喷射到的地方形成一个圆面,求喷灌的面积就是求圆的面积。
解答:S=3.14314( )
答:略。
这两个例子都是利用实物还原图,把实物与我们学的公式名称与条件问题对号入座,进行理解,从而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动手操作
心理学家鲁宾斯说:“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的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操作就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操作分为实物操作到画图操作两种,最开始使用实物操作,给学生直观感知,过渡到画图操作的提升,从而能快、准、不错漏地解决问题。
例:廣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高2.5m的圆柱形灯箱。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操作:学生小组动手做一个灯箱,然后摆放好,再观察哪些地方可以贴海报,让路人看得清楚。并进行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圆柱的上下底面不宜贴海报,贴了是浪费,看不到,圆柱的侧面贴海报看得清楚,效果好。所以只要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就求出了海报的面积。
解答:3.14×1.5×2.5=11.775( )
答:略。
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对物体的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将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活动经验,发展为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更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公式推理法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目前的推理是简单地从已给的条件中推出有效的结论,从而达到目的,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2.5m。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分析:根据公式,有了底面积和高就可以求圆锥的体积,就是所铺路面的体积,有了体积、长方体的宽、高,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就可以求长,也就是能铺的长度,从而解决了问题。
2cm=0.02m
解答:28.26×2.5÷(10×0.02)=11.775(m)
答:略。
根据公式,看公式需要的量,缺什么,就直接求什么,用公式进行推理,简单直接效果好。
教学是一种艺术,尤其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是一种艺术创造。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断从直观到抽象,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懂到理解,再到灵活运用,不断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个性化学习策略,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学生学习内容疑难问题解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2]教师怎样设计一堂好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3]学科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6.
关键词: 六年级 几何应用题 教学方法
几何应用题是建立在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基础上的,主要涉及现实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运动,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六年级学的几何都是与曲线曲面有关的,与以往所学的与直线有关的平面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按以往的教学一味地让学生记住图形的形状、名称、性质、公式等,依靠图形表象和抽象语言符号解决几何中的实际问题,困难是很大的,学生只会死记而不会用。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以下想法。
一、化曲为直
化曲为直是一种转化,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我们的测量工具一般都是直的,测量曲线不方便也不太准确,如果能在等量的条件下,把曲线转化成直线,链接到学生熟悉又接触较多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解决问题就不难了。
例: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走钢丝,车轮的直径为40cm,要骑过50.24m长的钢丝,车轮大约要转动多少周?
分析: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轮子每滚动一周,就前进一段钢丝,从而知道,一周与一段的等价,曲转直的等价,50.24m长的钢丝有多少段,就有多少周。
解答:50.24m=5024cm
C=
502440(周)
答:略。
这题通过化曲为直,让学生从纷乱的数据中容易找到数量间的关系,从曲与直的联系,转化成一小段与一大段的联系,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二、对号入座
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学生在做题时常用错条件,且不知道错在哪里,糊里糊涂的。因此当解决几何应用题时,把公式里的名称与实物的名称对号入座,进行联系,能尽量减少错误,达到很快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还原实物图,水龙头是圆心,喷射出的水的长度是圆的半径,也就是射程,水喷射到的地方形成一个圆面,求喷灌的面积就是求圆的面积。
解答:S=3.14314( )
答:略。
这两个例子都是利用实物还原图,把实物与我们学的公式名称与条件问题对号入座,进行理解,从而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动手操作
心理学家鲁宾斯说:“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的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操作就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操作分为实物操作到画图操作两种,最开始使用实物操作,给学生直观感知,过渡到画图操作的提升,从而能快、准、不错漏地解决问题。
例:廣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高2.5m的圆柱形灯箱。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操作:学生小组动手做一个灯箱,然后摆放好,再观察哪些地方可以贴海报,让路人看得清楚。并进行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圆柱的上下底面不宜贴海报,贴了是浪费,看不到,圆柱的侧面贴海报看得清楚,效果好。所以只要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就求出了海报的面积。
解答:3.14×1.5×2.5=11.775( )
答:略。
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对物体的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将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活动经验,发展为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更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公式推理法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目前的推理是简单地从已给的条件中推出有效的结论,从而达到目的,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2.5m。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分析:根据公式,有了底面积和高就可以求圆锥的体积,就是所铺路面的体积,有了体积、长方体的宽、高,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就可以求长,也就是能铺的长度,从而解决了问题。
2cm=0.02m
解答:28.26×2.5÷(10×0.02)=11.775(m)
答:略。
根据公式,看公式需要的量,缺什么,就直接求什么,用公式进行推理,简单直接效果好。
教学是一种艺术,尤其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是一种艺术创造。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断从直观到抽象,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懂到理解,再到灵活运用,不断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个性化学习策略,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学生学习内容疑难问题解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2]教师怎样设计一堂好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3]学科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