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发现,不少中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专业教师少,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为了使中学历史走出低谷,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自我,终身学习;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发言;启迪学生心智,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84-01
纵观现状,很多的中学生普遍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有的认为历史课难学,有的则是因为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感到乏味,表示不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在部分地区学校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历史专业教师很少,历史课成了其他主要学科教师凑足工作量的搭配调节剂。教师的知识陈旧,教学思路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样就造成了更多的学生对历史课失去了兴趣,面对现状,为了使中学历史走出低谷,我们必须改革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对这一问题我略提议下几点建议:
1 完善自我,终身学习
常言说:“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当今社会,“一桶水主义”是行不通了,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是一眼不断喷涌的泉。“没有白学的知识”,我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也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作为历史老师不仅要知道秦皇汉武,也要知道李小龙、周杰伦。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阅读专业书籍、精典理论,也看百家讲坛、通俗演义,广泛阅读与历史教学有关的各种书籍、文章,以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经验,引导学生加强中外、古今知识的联系。如在上一节《郑和下西洋》的课上,有位喜欢集邮的学生给我展示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邮票,对我触动很大。我课前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注意到了,所以后面学“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时,我就用到了邮票,让学生通过分析邮票的内容得出历史意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件事让我受益匪浅,促使我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我所用。
2 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发言
无论哪一学科要想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能够紧抓学生的“心”,也就是说要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常言说:“感人者,莫先乎情”。而具有情感性这恰是历史这一学科优越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历史活动是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活动是受思想支配的,这就必然赋予历史以丰富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使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题,充满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在情感的共鸣语境中讲授知识,还会担心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吗?例如,我在讲巴黎和会的有关内容时,就引用一則史料概括出英、法、美的代表人物分别被戏称为“狐狸”、“老虎”、“百灵鸟”。这三个形象的比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急于知道狡猾的“狐狸”、凶恶的“老虎”、灵巧的“百灵鸟”想干些什么?于是我就顺势向学生指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脏会议,与会的弱小国家处于无权地位。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学习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种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行为,一来可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上课听讲之外也有说话的时间,在开放的、民主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成为学习名副其实的主人。另外,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与讨论是最能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自我思维能力,这样我们的教学也就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效果。
3 启迪学生心智,提高学生能力
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对学生心智的启迪,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应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理所当然,这也应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另外,将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置于核心地位,也是当今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而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针对历史这一学科,因其具有综合归纳性特征,加上有些历史知识记起来难度相当大,这就要求教师一改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取之以简单明了的归纳性总结。例如,我在讲述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这一章时,就把教材中第三节的内容分别归纳了第一、第二节之中。因为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讲述的是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这恰是第一节的一个问题——帝国主义的形成;而第二个框题——日本对中朝的侵略恰数第二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这一内容。这样通过上述归纳、整理后教师不但可以减轻课时负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起来更具有整体性,学生可从帝国主义形成、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瓜分、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新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总爆发——一战这几个问题顺序从整体上把握第四章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知识和总结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教学理念升华的一种体现。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要加强认识,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在自主参与中,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其成为学生的主体,激活其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能不能成为主体呢?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然后进行整理、判断、分析、运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育人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个性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的人格得到老师的尊重,学生的选择得到老师的支持。在课堂上,老师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当学生发表了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观点,都应得到老师的激励和肯定,既使是错误答案也应得到老师的尊重。学生在讲课中有不足或出现错误,也欢迎学生指出,从而形成从教如流、教学相长的局面。第三,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对信息的收集、利用和处理的能力,进行自主性学习。教育的信息化不仅仅是建校园网、创办远程教育网,也不在于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主要体现应该是,让教师、学生具备很强的信息收集、获取、加工、利用的能力,让教师、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更好地辅助教学,辅助学习的能力。
总之,希望通过历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走出“低谷”的现状,有一个更广阔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84-01
纵观现状,很多的中学生普遍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有的认为历史课难学,有的则是因为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感到乏味,表示不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在部分地区学校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历史专业教师很少,历史课成了其他主要学科教师凑足工作量的搭配调节剂。教师的知识陈旧,教学思路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样就造成了更多的学生对历史课失去了兴趣,面对现状,为了使中学历史走出低谷,我们必须改革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对这一问题我略提议下几点建议:
1 完善自我,终身学习
常言说:“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当今社会,“一桶水主义”是行不通了,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是一眼不断喷涌的泉。“没有白学的知识”,我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也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作为历史老师不仅要知道秦皇汉武,也要知道李小龙、周杰伦。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阅读专业书籍、精典理论,也看百家讲坛、通俗演义,广泛阅读与历史教学有关的各种书籍、文章,以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经验,引导学生加强中外、古今知识的联系。如在上一节《郑和下西洋》的课上,有位喜欢集邮的学生给我展示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邮票,对我触动很大。我课前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注意到了,所以后面学“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时,我就用到了邮票,让学生通过分析邮票的内容得出历史意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件事让我受益匪浅,促使我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我所用。
2 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发言
无论哪一学科要想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能够紧抓学生的“心”,也就是说要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常言说:“感人者,莫先乎情”。而具有情感性这恰是历史这一学科优越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历史活动是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活动是受思想支配的,这就必然赋予历史以丰富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使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题,充满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在情感的共鸣语境中讲授知识,还会担心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吗?例如,我在讲巴黎和会的有关内容时,就引用一則史料概括出英、法、美的代表人物分别被戏称为“狐狸”、“老虎”、“百灵鸟”。这三个形象的比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急于知道狡猾的“狐狸”、凶恶的“老虎”、灵巧的“百灵鸟”想干些什么?于是我就顺势向学生指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脏会议,与会的弱小国家处于无权地位。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学习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种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行为,一来可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上课听讲之外也有说话的时间,在开放的、民主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成为学习名副其实的主人。另外,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与讨论是最能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自我思维能力,这样我们的教学也就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效果。
3 启迪学生心智,提高学生能力
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对学生心智的启迪,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应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理所当然,这也应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另外,将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置于核心地位,也是当今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而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针对历史这一学科,因其具有综合归纳性特征,加上有些历史知识记起来难度相当大,这就要求教师一改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取之以简单明了的归纳性总结。例如,我在讲述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这一章时,就把教材中第三节的内容分别归纳了第一、第二节之中。因为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讲述的是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这恰是第一节的一个问题——帝国主义的形成;而第二个框题——日本对中朝的侵略恰数第二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这一内容。这样通过上述归纳、整理后教师不但可以减轻课时负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起来更具有整体性,学生可从帝国主义形成、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瓜分、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新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总爆发——一战这几个问题顺序从整体上把握第四章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知识和总结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教学理念升华的一种体现。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要加强认识,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在自主参与中,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其成为学生的主体,激活其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能不能成为主体呢?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然后进行整理、判断、分析、运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育人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个性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的人格得到老师的尊重,学生的选择得到老师的支持。在课堂上,老师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当学生发表了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观点,都应得到老师的激励和肯定,既使是错误答案也应得到老师的尊重。学生在讲课中有不足或出现错误,也欢迎学生指出,从而形成从教如流、教学相长的局面。第三,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对信息的收集、利用和处理的能力,进行自主性学习。教育的信息化不仅仅是建校园网、创办远程教育网,也不在于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主要体现应该是,让教师、学生具备很强的信息收集、获取、加工、利用的能力,让教师、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更好地辅助教学,辅助学习的能力。
总之,希望通过历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走出“低谷”的现状,有一个更广阔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