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先学后教”是新课改形势下备受重视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提出了初中数学课中落实“先学后教”理念的基本途径,即结合课程特点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针对性教学。文章以北师大版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心得
“先学后教”是新课改形势下备受重视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于思考就“先学后教”在初中数学课中的落实作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初中数学课中落实“先学后教”理念的基本途径
所谓“先学”,也就是先让学生自学,或者是学生独立学习,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针对性教学,此谓“后教”。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呢?笔者认为合理的做法是结合课程特点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和点拨,使教学活动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正是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亦有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种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这正是落实“先学后教”的基本途径。
二、落实先学后教的关键: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
上段中已有提到,落实“先学后教”,可以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但很多教师在这里就遇到难关,不知课堂学习任务如何设计,有的教师将习题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照着课本自学后做题,但这样一来无异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笔者基于自身实践探索认为,应基于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思路设计为一组具有合理梯度性的任务,每个任务的表述都要清晰明确,使学生照着任务的指示顺畅开展学习。在课堂上则逐个一一呈现任务,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即根据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此步步为营,在师生积极互动中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下面结合课例来看任务的设计及课堂上的落实过程就会很容易明白。
三、例谈如何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这里拟以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难度适中,且教材上知识生成思路的探究性较为显著,大体而言属于较为典型的课例。为能简洁清晰地说明问题从而使读者易于了解,下面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讨论具体的教学过程:
课上导入新课并将学生分组后,首先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示任务一:按照以下步骤自主画出y=x2的图像:第一步,根据下表中x的值写出对应的y的值;第二步,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上表中点;第三步,将各点连接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得到函数的图像。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优版本。然后,先独立思考课本上32页议一议中的问题,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二次函数y=x2的图像特点与基本性质,最终形成书面答案。
这一任务即来源于教材中本节的开头部分,难度不大,但在本节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且完成该任务较费时间,教师综合考虑各组进展及课堂进度时间适时宣布阶段的学习定制,然后综合各组的任务成果,结合直观的函数图像讲解和强调其图像特点和基本性质,即“二次函数y=x2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其开口向上,关于y轴对称,对称轴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这也是图像的最低点”。
接着出示任务二:先独立完成习题2.2中的第一题,要求解答清晰规范,然后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后版本。该任务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即学即练,趁热打铁,及时巩固。教学的重点是习题讲评。
接下来出示任务三:按照探讨y=x2图像与性质的思路,思路画出函数y=-x2的图像并总结其图像特点、基本性质,而后与函数y=x2进行比较,总结异同,最终形成书面答案。该任务也就是课本上的“做一做”,有了任务一的铺垫,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重点也仍是结合直观的函数图像讲解和强调其图像特点和基本性质,并与y=x2的图像做对比。
最后是任务四:先独立完成习题2.2中的第二题,然后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后版本。该任务与任务二类似。
通过上述可以看到,学习任务的设置以及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实际上都并不复杂,任务的设计只要遵循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思路,并且表述具体清晰,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引即可。在课堂上则逐一出示任务,步步为营地完成教学活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使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师讲解转变为任务指引下的自主探索,这是实现“先学后教”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孙方月.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模式[J]. 考试周刊,2017(18):59-60.
[2]曾敏. 探究“先學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0):36-36.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心得
“先学后教”是新课改形势下备受重视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于思考就“先学后教”在初中数学课中的落实作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初中数学课中落实“先学后教”理念的基本途径
所谓“先学”,也就是先让学生自学,或者是学生独立学习,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针对性教学,此谓“后教”。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呢?笔者认为合理的做法是结合课程特点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和点拨,使教学活动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正是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亦有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种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这正是落实“先学后教”的基本途径。
二、落实先学后教的关键: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
上段中已有提到,落实“先学后教”,可以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但很多教师在这里就遇到难关,不知课堂学习任务如何设计,有的教师将习题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照着课本自学后做题,但这样一来无异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笔者基于自身实践探索认为,应基于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思路设计为一组具有合理梯度性的任务,每个任务的表述都要清晰明确,使学生照着任务的指示顺畅开展学习。在课堂上则逐个一一呈现任务,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即根据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此步步为营,在师生积极互动中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下面结合课例来看任务的设计及课堂上的落实过程就会很容易明白。
三、例谈如何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这里拟以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难度适中,且教材上知识生成思路的探究性较为显著,大体而言属于较为典型的课例。为能简洁清晰地说明问题从而使读者易于了解,下面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讨论具体的教学过程:
课上导入新课并将学生分组后,首先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示任务一:按照以下步骤自主画出y=x2的图像:第一步,根据下表中x的值写出对应的y的值;第二步,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上表中点;第三步,将各点连接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得到函数的图像。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优版本。然后,先独立思考课本上32页议一议中的问题,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二次函数y=x2的图像特点与基本性质,最终形成书面答案。
这一任务即来源于教材中本节的开头部分,难度不大,但在本节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且完成该任务较费时间,教师综合考虑各组进展及课堂进度时间适时宣布阶段的学习定制,然后综合各组的任务成果,结合直观的函数图像讲解和强调其图像特点和基本性质,即“二次函数y=x2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其开口向上,关于y轴对称,对称轴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这也是图像的最低点”。
接着出示任务二:先独立完成习题2.2中的第一题,要求解答清晰规范,然后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后版本。该任务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即学即练,趁热打铁,及时巩固。教学的重点是习题讲评。
接下来出示任务三:按照探讨y=x2图像与性质的思路,思路画出函数y=-x2的图像并总结其图像特点、基本性质,而后与函数y=x2进行比较,总结异同,最终形成书面答案。该任务也就是课本上的“做一做”,有了任务一的铺垫,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重点也仍是结合直观的函数图像讲解和强调其图像特点和基本性质,并与y=x2的图像做对比。
最后是任务四:先独立完成习题2.2中的第二题,然后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后版本。该任务与任务二类似。
通过上述可以看到,学习任务的设置以及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实际上都并不复杂,任务的设计只要遵循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思路,并且表述具体清晰,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引即可。在课堂上则逐一出示任务,步步为营地完成教学活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使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师讲解转变为任务指引下的自主探索,这是实现“先学后教”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孙方月.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模式[J]. 考试周刊,2017(18):59-60.
[2]曾敏. 探究“先學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0):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