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数学潜能生在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中占有30%左右的比例,是学习上一支很大的弱势群体。其心理表现主要是自卑,这种心理不仅对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形成严重障碍,而且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为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人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潜能生心理表现、产生原因及疏导方法谈一点浅见。
一、潜能生心理的主要表现
1.听课无方。最初是想听听不进,不易领会或弄懂听学知识;继而注意力无法集中,极易走神,若教师抓得较紧,则目光呆滞,静坐不语;若教师只顾讲课,则或看课外书报杂志,或做其他作业;若被教师提问,则不敢回答任何问题,生怕答错受老师责备或遭同学哄笑。
2.抄袭作业。即使是会做的习题,也要抄别人的,常常发生照抄照错的笑话。更有甚者,有时由于不相信自己,竟将自己的正确解答改成别人的错误解答。
3.疑心较重。老师的每一次批评,都怀疑是针对自己的,感到抬不起头,甚至一直记恨在心,而又不愿找老师交换意见;常会怀疑老师故意将他的考试成绩压低。
4.希望得到表扬。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虚荣心也强,常常希望在课内外或作业中受到老师的表扬。
二、产生原因
1.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初中数学又比小学数学难学得多,有很重的心理压力。有一名女生说:“我在小学里数学成绩还好,但听老师说女生到了初中总是要掉队的。进入初中后,果然数学难学,就慢慢掉队,也就怕学了。”这是老师给予的消极暗示抑制了她的自信心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典型例子,是老师的认识偏差影响了她,使她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从而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产生了消极后果。
2.挫折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次小的挫折,甚至一次小测验的失败,都会造成某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萌生灰心丧气情绪。本人就曾遇到过一个因未获准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而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的例子。也有因参加竞赛失败而从此一蹶不振的。
3.教师教学不甚得法。有的教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不适当地增大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对学生要求过高,脱离实际。或者只抓“尖子生”,而冷落了潜能生,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艺术性,课堂上学生似懂非懂,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还有的对学生嘲笑、讽刺、挖苦,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4.家庭教育滞后。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自谋职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多,学生由年老的爷爷奶奶带养,隔代教育助长了学生的任性发展,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疏导策略
要对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疏导,必须先作十分细致地调查和深入地了解,找出不同病因,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强化其竞争意识,并注意保护其自尊心,提高其自信心。教育他们学会扬长避短、以勤补拙,提高在各种思想压力下的心理承受力。同时,还应介绍学好数学的方法和典型事例,并取得家长的配合等。总之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方能奏效。但就整体而言,教学中掌握以下各点是有益的:
1.依据课标,面向全体。教师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据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注意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懂、会用,不赶进度,不搞“题海”,不随意提高要求、加大难度。
2.平等尊重,激励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最富有吸引力的手段,调动全部感情,选择最佳情境传授数学知识。以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诸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腹,心心相印。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和共鸣感。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下,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帮助潜能生的具体做法上,必须坚持循循善诱,并给予具体帮助与指导。对他们每一微小的进步,都给以亲切的鼓励,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得当的表扬,都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都会增长其自信心,并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从而在心理上获得平衡。
3.分层要求,各有所得。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在每个班级里,差异总是存在的。教师应力求做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并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每一单元乃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掌握好恰当的要求,而不使学生觉得偏难或偏易。本人近几年试行的作业分档制度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无论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作业或单元测验,一般都分两三个档次:基本题约占五分之二,一般题也占五分之二;选做题约占五分之一,后者只要求少数学生完成,做对的均给予鼓励。这样,每次作业或练习,好、中、潜学生都有收获,所以全体学生都满意,且大大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
4.提优辅潜,同时并举。从初一开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就应当注意提优辅潜。抓两头,带中间,而且重点要抓潜能生的一头。对他们不断鼓励,也不断给予具体帮助,潜能生由于要补的内容不多,自然能逐渐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逐步赶上一般水平。本人最近的一次大循环教学中,从初一上学期起,就成立A、B两个数学小组,A组为辅潜小组,B组为兴趣小组。两个组每周各活动一次,成员每隔半学期调整一次。到后来A组成员逐步减少,B组成员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愈来愈浓。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提高,在去年的中考中,两个班级学生的及格率达97%,优秀率达80%。
5.观察动态,成功鼓励。让潜能生在成功中前进,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的:“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潜能生也一样,同样存在着闪光点,教育者应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其表现。像对潜能学生的作业批改,如发现有好的解法,巧的算理,应在相应的题旁注上“解法精彩”之类词句,以激求知欲、表现欲。我曾碰到一个潜能生,他初一代数成绩很差,到初二学习几何时,一道较难几何偶然被他证对,我发现后当即在班级中给予表扬。从此,他上数学课很认真,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不断提高。我也趁机加强了辅导,端正其学习态度,对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地鼓励表扬。正因为这个缘故,他更加认真学习,进入一个认真——成功——更认真的良性循环中,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中考数学成绩达112分(满分120分)。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需要教师从心理学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并进行恰当地疏导。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探索本学科的知识系统,更要努力去探索完成知识系统传导中的控制论系统,科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学习,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责任编辑:胡惠明)
一、潜能生心理的主要表现
1.听课无方。最初是想听听不进,不易领会或弄懂听学知识;继而注意力无法集中,极易走神,若教师抓得较紧,则目光呆滞,静坐不语;若教师只顾讲课,则或看课外书报杂志,或做其他作业;若被教师提问,则不敢回答任何问题,生怕答错受老师责备或遭同学哄笑。
2.抄袭作业。即使是会做的习题,也要抄别人的,常常发生照抄照错的笑话。更有甚者,有时由于不相信自己,竟将自己的正确解答改成别人的错误解答。
3.疑心较重。老师的每一次批评,都怀疑是针对自己的,感到抬不起头,甚至一直记恨在心,而又不愿找老师交换意见;常会怀疑老师故意将他的考试成绩压低。
4.希望得到表扬。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虚荣心也强,常常希望在课内外或作业中受到老师的表扬。
二、产生原因
1.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初中数学又比小学数学难学得多,有很重的心理压力。有一名女生说:“我在小学里数学成绩还好,但听老师说女生到了初中总是要掉队的。进入初中后,果然数学难学,就慢慢掉队,也就怕学了。”这是老师给予的消极暗示抑制了她的自信心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典型例子,是老师的认识偏差影响了她,使她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从而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产生了消极后果。
2.挫折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次小的挫折,甚至一次小测验的失败,都会造成某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萌生灰心丧气情绪。本人就曾遇到过一个因未获准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而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的例子。也有因参加竞赛失败而从此一蹶不振的。
3.教师教学不甚得法。有的教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不适当地增大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对学生要求过高,脱离实际。或者只抓“尖子生”,而冷落了潜能生,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艺术性,课堂上学生似懂非懂,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还有的对学生嘲笑、讽刺、挖苦,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4.家庭教育滞后。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自谋职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多,学生由年老的爷爷奶奶带养,隔代教育助长了学生的任性发展,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疏导策略
要对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疏导,必须先作十分细致地调查和深入地了解,找出不同病因,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强化其竞争意识,并注意保护其自尊心,提高其自信心。教育他们学会扬长避短、以勤补拙,提高在各种思想压力下的心理承受力。同时,还应介绍学好数学的方法和典型事例,并取得家长的配合等。总之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方能奏效。但就整体而言,教学中掌握以下各点是有益的:
1.依据课标,面向全体。教师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据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注意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懂、会用,不赶进度,不搞“题海”,不随意提高要求、加大难度。
2.平等尊重,激励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最富有吸引力的手段,调动全部感情,选择最佳情境传授数学知识。以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诸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腹,心心相印。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和共鸣感。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下,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帮助潜能生的具体做法上,必须坚持循循善诱,并给予具体帮助与指导。对他们每一微小的进步,都给以亲切的鼓励,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得当的表扬,都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都会增长其自信心,并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从而在心理上获得平衡。
3.分层要求,各有所得。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在每个班级里,差异总是存在的。教师应力求做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并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每一单元乃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掌握好恰当的要求,而不使学生觉得偏难或偏易。本人近几年试行的作业分档制度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无论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作业或单元测验,一般都分两三个档次:基本题约占五分之二,一般题也占五分之二;选做题约占五分之一,后者只要求少数学生完成,做对的均给予鼓励。这样,每次作业或练习,好、中、潜学生都有收获,所以全体学生都满意,且大大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
4.提优辅潜,同时并举。从初一开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就应当注意提优辅潜。抓两头,带中间,而且重点要抓潜能生的一头。对他们不断鼓励,也不断给予具体帮助,潜能生由于要补的内容不多,自然能逐渐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逐步赶上一般水平。本人最近的一次大循环教学中,从初一上学期起,就成立A、B两个数学小组,A组为辅潜小组,B组为兴趣小组。两个组每周各活动一次,成员每隔半学期调整一次。到后来A组成员逐步减少,B组成员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愈来愈浓。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提高,在去年的中考中,两个班级学生的及格率达97%,优秀率达80%。
5.观察动态,成功鼓励。让潜能生在成功中前进,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的:“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潜能生也一样,同样存在着闪光点,教育者应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其表现。像对潜能学生的作业批改,如发现有好的解法,巧的算理,应在相应的题旁注上“解法精彩”之类词句,以激求知欲、表现欲。我曾碰到一个潜能生,他初一代数成绩很差,到初二学习几何时,一道较难几何偶然被他证对,我发现后当即在班级中给予表扬。从此,他上数学课很认真,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不断提高。我也趁机加强了辅导,端正其学习态度,对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地鼓励表扬。正因为这个缘故,他更加认真学习,进入一个认真——成功——更认真的良性循环中,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中考数学成绩达112分(满分120分)。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需要教师从心理学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并进行恰当地疏导。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探索本学科的知识系统,更要努力去探索完成知识系统传导中的控制论系统,科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学习,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责任编辑:胡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