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感又名联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在通感中,音乐似乎会有形象。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 越深刻。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运用多通道参与模式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在参与中能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通感 欣赏教学 律动 歌唱 演奏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148-01
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给予学生多感官体验,围绕欣赏教学,结合音乐要素,采用律动、舞蹈参与法;图谱、手绘形象法;听赏、歌唱融合法;道具、乐器结合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多种感知通道,以此来通艺术体验之感,唤学生自主感受真情。
1.律动、舞蹈参与法
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律动、舞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律动的肢体,赋予音乐灵动的动态形象。随着音乐律动、舞蹈,会消除音乐抽象的音响形式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动作保持对音乐过程的关注。学生从耳朵、肢体、心灵等方面获得音乐体验,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如民族管弦乐作品《阿细跳月》针对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情特点和音乐节拍特点,我融入了律动、舞蹈教学。在主题旋律部分,我设计了一段舞蹈动作,舞蹈动作以换脚跳三步,空中蹬脚两次的五拍组合为基本舞步。学生观赏完后交流印象深刻的动作,引出这些动作有什么意思?再到阿细跳月的背景故事介绍。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深入,通过拍腿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五拍的節拍特点,是走三次拍两次的组合,还是走两次拍三次的组合适合这段音乐?围绕音乐要素,运用肢体、舞蹈动作来感知音乐。学生通过动,对作品有了感受,进而对主题旋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这四乐句,节奏一样,每乐句最后两拍的音一样,出现最多的音有sol、do、mi,主题旋律在作品中出现4次,慢慢引导学生对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律动、舞蹈参与法,让孩子们在动中体会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音乐。
2.图谱、音画形象法
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音乐是有声的画,逼真的图谱,赋予音乐可见的视觉形象,调动视觉通感,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等特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加深他们的音乐记忆。 图谱的呈现,既可以多媒体出示,也可以结合音乐,现场自绘旋律线条,将旋律赋予个性化的情感色彩。
如民族管弦乐作品《喜洋洋》根据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情绪,在教学中,我现场自绘图谱,将A段欢快的旋律以点状方式绘制,B段优美的旋律以弧线方式绘制,孩子们跟着我,听着音乐,应着节奏,画着线条,感知着音乐。图谱最后呈现简洁明了,孩子们在“画音乐”的活动中,对作品的结构、情绪越来越清晰,这样的设计不花哨,不形式,音乐与图谱的结合,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3.听赏、歌唱融合法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而哼唱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这种反应有助于聆听者强化其感受音乐的能力。主题音乐是乐曲的核心,演唱并熟记主题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帮助学生记忆音乐。
如民族管弦乐作品《阿细跳月》,前面所述,学生通过律动记忆了第一主题,在第二主题时,音乐柔美,犹如人们在皎洁的月色下,轻声细语,悄悄地说话,旋律音区也比较低,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呜”哼唱主题二的旋律,在哼唱中,加入拍左肩、拍右肩、双手打开的肢体动作,听、唱、动多方位来感受音乐、记忆音乐。
现行的苏少版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欣赏作品都有对应的歌曲,如《森吉德玛》《火车向着韶山跑》《草原小姐妹》《花儿与少年》等,在欣赏时,我们也可以在主题旋律加入歌词来哼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记忆音乐。
4.道具、乐器结合法
乐器演奏是学生表现音乐方式之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学生在实践中走进乐曲,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主题旋律、情绪的乐器,感受音乐形象,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如欣赏管弦乐作品《匈牙利舞曲》时,结合乐曲的情绪等各音乐要素,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一组木质类、一组散响类、一组鼓膜类、一组金属类。我设计了A乐段前半部分,运用木质类乐器木棒、响板有节奏的敲击,节奏密集地方采用散响类乐器串铃、沙球摇晃。A乐段后半部分,采用鼓膜类乐器手鼓有节奏的敲击,根据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强的地方敲击手鼓中央,弱的地方敲击手鼓边沿,速度慢的地方采用金属类的碰铃。孩子们在聆听中,结合图谱,玩着手中的乐器,感受着音乐的魅力。
音乐需要情感化,教师必须自己先融入到音乐中去,才能通过肢体、语言、演奏等形式来带动学生并引起共鸣。而教师融入音乐之前一定要对音乐作品本身以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知识深入挖掘,听、动、析相结合,多元化的展现,才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才能唤起孩子对音乐的自主感受之情!
参考文献
[1]石佩佩. 浅论小学音乐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2)
[2]欧璐莎. 小学音乐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调查研究[J]徐博楠,艺术评鉴,2019(03)
通感 欣赏教学 律动 歌唱 演奏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148-01
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给予学生多感官体验,围绕欣赏教学,结合音乐要素,采用律动、舞蹈参与法;图谱、手绘形象法;听赏、歌唱融合法;道具、乐器结合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多种感知通道,以此来通艺术体验之感,唤学生自主感受真情。
1.律动、舞蹈参与法
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律动、舞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律动的肢体,赋予音乐灵动的动态形象。随着音乐律动、舞蹈,会消除音乐抽象的音响形式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动作保持对音乐过程的关注。学生从耳朵、肢体、心灵等方面获得音乐体验,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如民族管弦乐作品《阿细跳月》针对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情特点和音乐节拍特点,我融入了律动、舞蹈教学。在主题旋律部分,我设计了一段舞蹈动作,舞蹈动作以换脚跳三步,空中蹬脚两次的五拍组合为基本舞步。学生观赏完后交流印象深刻的动作,引出这些动作有什么意思?再到阿细跳月的背景故事介绍。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深入,通过拍腿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五拍的節拍特点,是走三次拍两次的组合,还是走两次拍三次的组合适合这段音乐?围绕音乐要素,运用肢体、舞蹈动作来感知音乐。学生通过动,对作品有了感受,进而对主题旋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这四乐句,节奏一样,每乐句最后两拍的音一样,出现最多的音有sol、do、mi,主题旋律在作品中出现4次,慢慢引导学生对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律动、舞蹈参与法,让孩子们在动中体会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音乐。
2.图谱、音画形象法
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音乐是有声的画,逼真的图谱,赋予音乐可见的视觉形象,调动视觉通感,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等特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加深他们的音乐记忆。 图谱的呈现,既可以多媒体出示,也可以结合音乐,现场自绘旋律线条,将旋律赋予个性化的情感色彩。
如民族管弦乐作品《喜洋洋》根据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情绪,在教学中,我现场自绘图谱,将A段欢快的旋律以点状方式绘制,B段优美的旋律以弧线方式绘制,孩子们跟着我,听着音乐,应着节奏,画着线条,感知着音乐。图谱最后呈现简洁明了,孩子们在“画音乐”的活动中,对作品的结构、情绪越来越清晰,这样的设计不花哨,不形式,音乐与图谱的结合,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3.听赏、歌唱融合法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而哼唱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这种反应有助于聆听者强化其感受音乐的能力。主题音乐是乐曲的核心,演唱并熟记主题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帮助学生记忆音乐。
如民族管弦乐作品《阿细跳月》,前面所述,学生通过律动记忆了第一主题,在第二主题时,音乐柔美,犹如人们在皎洁的月色下,轻声细语,悄悄地说话,旋律音区也比较低,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呜”哼唱主题二的旋律,在哼唱中,加入拍左肩、拍右肩、双手打开的肢体动作,听、唱、动多方位来感受音乐、记忆音乐。
现行的苏少版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欣赏作品都有对应的歌曲,如《森吉德玛》《火车向着韶山跑》《草原小姐妹》《花儿与少年》等,在欣赏时,我们也可以在主题旋律加入歌词来哼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记忆音乐。
4.道具、乐器结合法
乐器演奏是学生表现音乐方式之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学生在实践中走进乐曲,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主题旋律、情绪的乐器,感受音乐形象,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如欣赏管弦乐作品《匈牙利舞曲》时,结合乐曲的情绪等各音乐要素,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一组木质类、一组散响类、一组鼓膜类、一组金属类。我设计了A乐段前半部分,运用木质类乐器木棒、响板有节奏的敲击,节奏密集地方采用散响类乐器串铃、沙球摇晃。A乐段后半部分,采用鼓膜类乐器手鼓有节奏的敲击,根据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强的地方敲击手鼓中央,弱的地方敲击手鼓边沿,速度慢的地方采用金属类的碰铃。孩子们在聆听中,结合图谱,玩着手中的乐器,感受着音乐的魅力。
音乐需要情感化,教师必须自己先融入到音乐中去,才能通过肢体、语言、演奏等形式来带动学生并引起共鸣。而教师融入音乐之前一定要对音乐作品本身以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知识深入挖掘,听、动、析相结合,多元化的展现,才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才能唤起孩子对音乐的自主感受之情!
参考文献
[1]石佩佩. 浅论小学音乐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2)
[2]欧璐莎. 小学音乐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调查研究[J]徐博楠,艺术评鉴,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