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活动指的是将文章清晰、响亮地念出来的活动,其能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而要想将文章清晰、响亮地念出来,学生就需要良好的朗读能力做基础。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他们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对学生的良好朗读能力进行培养。明确朗读目标、探究朗读技巧和提供朗读机会三种培养策略都是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尝试的。
关键词:朗读能力;有效培养;小学高年级
朗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朗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朗读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朗读活动成为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要经历的活动。但要想充分发挥朗读活动的作用,小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否则他们在朗读活动中是无法有着丰富的收获的。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努力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明确朗读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他们首先应该为学生明确朗读的目标,一旦学生实现朗读目标,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有着朗读的动力,也会付诸行动。学生在为了实现朗读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依次进行困难的克服,由此让自己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展现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字里行间所涌现出的是毛泽东豁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需要体现出这一点的,其也是学生需要实现的朗读目标。如果笔者没有对其进行明确,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因为他们的朗读行为是茫然的,缺乏目标的。但笔者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因为判断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培养朗读能力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此时笔者就会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努力达到笔者的标准或者超越笔者的标准。当学生完成这一目标的时候,笔者就会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减免一次作业。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努力地去完成笔者所制定的朗读目标。
二、探究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是学生培养朗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以重视。但教师不能直接将朗读技巧告诉学生,因为这样做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无法让学生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更无法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读技巧的探究,自己则发挥引导的作用。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他们会对朗读技巧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应用中有效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例如:学生在朗读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歌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确定文章或者诗歌的感情基调,确定笔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朗读技巧。此时笔者就会先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猜测,然后对猜测进行验证。如有的学生觉得通过朗读材料题目可以确定感情基调;有的学生认为要对朗读材料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解;还有的学生认为要抓取朗读材料中的关键字词。接下来笔者就会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朗读材料来进行分析。如在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感受到其作者的愛国之情,否则怎么会关注河南河北的收复情况呢?既然收复了河南河北,那作者应该是高兴的、喜悦的。接下来学生就可以对该首古诗进行朗读,进而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
三、提供朗读机会
小学生是需要将自己收获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内化为属于自己的朗读能力的,这其中就离不开朗读练习。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对所收获的朗读知识和技巧进行运用。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融入各种趣味的因素,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例如:笔者每次在教学之前都会让学生搜集与该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朗读素材,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开始,笔者就会留出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此时笔者就需要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展示,留出来的时间只够两名学生进行展示。为此笔者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排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学生就游离其外,他们需要对上台展示的学生以评价。笔者会让学生将评价记录下来并传给笔者,旨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倾听别人的朗读。一名学生朗读完成之后,笔者就会让学生一起进行投票,超过二分之一的人数,笔者就会对朗读者进行奖励。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在每节课收到的评价中选择出优秀的,并对其创作者进行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投入其中。不管是上台展示还是台下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此,有效的培养策略都是能够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的策略有很多,他们需要有耐心,依次将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进而选择出效果更好的策略进行运用。这样的话,教师的培养效率就能够得到提高,学生也因此拥有了良好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粉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26):56.
[2]李丽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7(34):37.
关键词:朗读能力;有效培养;小学高年级
朗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朗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朗读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朗读活动成为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要经历的活动。但要想充分发挥朗读活动的作用,小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否则他们在朗读活动中是无法有着丰富的收获的。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努力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明确朗读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他们首先应该为学生明确朗读的目标,一旦学生实现朗读目标,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有着朗读的动力,也会付诸行动。学生在为了实现朗读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依次进行困难的克服,由此让自己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展现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字里行间所涌现出的是毛泽东豁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需要体现出这一点的,其也是学生需要实现的朗读目标。如果笔者没有对其进行明确,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因为他们的朗读行为是茫然的,缺乏目标的。但笔者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因为判断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培养朗读能力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此时笔者就会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努力达到笔者的标准或者超越笔者的标准。当学生完成这一目标的时候,笔者就会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减免一次作业。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努力地去完成笔者所制定的朗读目标。
二、探究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是学生培养朗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以重视。但教师不能直接将朗读技巧告诉学生,因为这样做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无法让学生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更无法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读技巧的探究,自己则发挥引导的作用。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他们会对朗读技巧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应用中有效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例如:学生在朗读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歌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确定文章或者诗歌的感情基调,确定笔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朗读技巧。此时笔者就会先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猜测,然后对猜测进行验证。如有的学生觉得通过朗读材料题目可以确定感情基调;有的学生认为要对朗读材料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解;还有的学生认为要抓取朗读材料中的关键字词。接下来笔者就会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朗读材料来进行分析。如在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感受到其作者的愛国之情,否则怎么会关注河南河北的收复情况呢?既然收复了河南河北,那作者应该是高兴的、喜悦的。接下来学生就可以对该首古诗进行朗读,进而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
三、提供朗读机会
小学生是需要将自己收获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内化为属于自己的朗读能力的,这其中就离不开朗读练习。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对所收获的朗读知识和技巧进行运用。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融入各种趣味的因素,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例如:笔者每次在教学之前都会让学生搜集与该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朗读素材,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开始,笔者就会留出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此时笔者就需要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展示,留出来的时间只够两名学生进行展示。为此笔者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排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学生就游离其外,他们需要对上台展示的学生以评价。笔者会让学生将评价记录下来并传给笔者,旨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倾听别人的朗读。一名学生朗读完成之后,笔者就会让学生一起进行投票,超过二分之一的人数,笔者就会对朗读者进行奖励。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在每节课收到的评价中选择出优秀的,并对其创作者进行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投入其中。不管是上台展示还是台下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此,有效的培养策略都是能够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的策略有很多,他们需要有耐心,依次将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进而选择出效果更好的策略进行运用。这样的话,教师的培养效率就能够得到提高,学生也因此拥有了良好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粉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26):56.
[2]李丽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