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于较高散光的小儿矫正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ong_j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在矫正小儿较高散光方面运用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严格的筛选,从本院眼科中选择56例较高散光小儿,均应用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小儿视光进行矫正,观察佩戴前、后效果差异。结果 佩戴后小儿的视力明显高于佩戴前,小儿的屈光度、偏心量等明显低于佩戴前(p<0.05)。结论 为较高散光的小儿佩戴合适的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能够对其散光问题进行有效地矫正,改善视力水平,降低散光导致升高的屈光度、偏心量,可推广。
  关键词:较高散光;小儿;环曲面;角膜塑形镜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053-01
  引言:
  据统计,小儿近视中发生散光的几率约为34%,如此高的发生率让眼科医生对小儿散光的治疗更为重视[1]。临床对于该病的常规治疗是佩戴框架眼睛,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小儿眼轴的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儿患者选择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有效减少了眼轴增长率。然而,佩戴角膜塑形镜容易发生镜片偏位的情况,对于较高散光小儿患者来说,这种情况可导致医源性散光,进一步降低小儿视力。为了提升角膜塑形镜定位功能及适配范围,本文对环曲面角膜塑形镜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研究,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择的56例研究对象均为较高散光小儿,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眼科诊治,且在本院诊治前未佩戴过角膜塑形镜,来本院后采取佩戴环曲面角膜塑形镜的方式治疗,患儿家属了解此次研究有关事项,愿意参与,排除角膜塑形镜佩戴禁忌症、合并其他眼病、中途转院治疗、资料不清晰或者不完整等情况。2019.6-2021.3眼科门诊有高散的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儿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13岁,平均(10.31±0.02)岁,近视程度在-1.00至-5.50DS间,散光程度在0.33至0.13D间。
  1.2方法
  根据每位小儿具体情况为其佩戴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治疗:①塑形镜类型:型号为Lucid,镜片的反转弧、定位弧以及周弧等均是环曲面设计,且氧透过率达到100%。②选择镜片:根据e与角膜地形图散光分布情况选择:e>0.7:AC≤FK-1.0;0 6  1.3指标观察
  小儿佩戴塑形镜前、后的视力水平、屈光度、偏心量等。
  1.4统计分析
  将医生记录的各项研究数据分类,用SPSS20.0统计,本研究所涉指标均为计量资料,以()代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的数据间差异显著。
  2、结果
  佩戴环曲面塑形镜后,小儿的视力相比佩戴前明显改善,偏心量、屈光度明显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眼科验配技术也在逐渐提高,近年来,安全、有效地角膜塑形镜在小儿近视方面的治疗得到了医学界以及广大近视患者的认可。但是,普通角膜塑形镜对中、高度散光的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并且会导致佩戴后治疗区偏心,不利于患者视力的改善。球形角膜塑形镜在矫正轻、中度近视方面效果良好,但存在佩戴后镜片偏位的情况,对于有散光问题的患者来说,更加重了散光问题,影响患者视力[4]。对于角膜顺规散光大于-1.50DC时,球形角膜塑形镜已经难以起到矫正散光的效果。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在不规则角膜上可以对镜片进行良好定位,偏心量较小,在基弧压平区的稳定性较高,佩戴后会促使中央光学区角膜的上皮组织向反转弧区有序移动,从而减少散光,改善近视[5]。研究表明,佩戴环曲面塑形镜后小儿的视力水平、偏心量、屈光度等视光指标相比于佩戴前有明显改善(p<0.05)。
  综上所述,对较高散光的小儿进行视力、散光等矫正,推荐使用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地、显著的提升小儿视力水平,降低偏心量,减少屈光度,从而改善散光问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韦伟, 王晓睿, 孙西宇,等. 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相关因素分析[J]. 眼科新进展, 2019, v.39;No.277(07):60-63.
  [2]董光静, 刘陇黔. 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散光和角膜形态的影响[J]. 华西医学, 2020年35卷7期, 839-844页, ISTIC CA, 2020.
  [3]黄静, 项道满. 儿童散光眼配镜矫正临床分析[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9, 27(01):39-41.
  [4]徐月琴, 窦志琴. 环曲面和球面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曲率变化的比较[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年20卷11期, 1835-1836页, ISTIC CA, 2020.
  [5]谷峰, 徐艳春, 张福生,等. 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调节参数变化[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1, 23(03):199-20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自拟排卵汤和克罗米芬联合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价值。方法:2019年4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患5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自拟排卵汤和克罗米芬,对照组用克罗米芬。对比疗效。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6.55%,比对照组75.86%高,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都常规用克罗米芬,单次用药量50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5d为1个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效果。方法 择选35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18.3至2020.3内在本院进行治疗,通过抽样法将35例患儿随机列为对比组(n=17)与联合组(n=18),对比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联合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评估其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住院时间及撤机时间等情
期刊
摘要: 目的 数字化3D打印导板技术在牙槽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的探讨。 方法 2019 年 1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选取 8 例颌骨囊肿和3型完全埋伏牙患者,施用数字化3D打印导板技术。 结果 8例病例手术成功,术中切口及开窗位置均位于囊肿或完全埋伏牙表面,无邻牙牙根及邻近神经血管的损伤,术后患者感觉良好。 结论 数字化3D 打印导板技术符合现代牙槽外科新理念,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湿润烧伤膏在外科慢性感染性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内开展此次研究,此阶段内于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感染性創面患者经过筛选后进入研究,按照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无菌敷料换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湿润烧伤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结果为97.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药师用药干预对降低静配中心不合理处方的有效性。方法:从我院信息系统中收集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PIVAS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药师用药干预实行之前(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的1000份设为对照组,将药师用药干预实行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1000份设为干预组。对比两组处方的不合理情况。结果:干预组处方的总不合理率1.20%低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中使用儿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5月份至2021年5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72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组法,每组36例。常规健康教育用于对照组,儿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及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法,为患儿及其家属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自拟舒眠方联合助眠方法,诊治睡眠障碍患者80例医学成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进行诊治的8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运用口服阿普唑仑片,研究组采取口服自拟舒眠汤联合助眠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 从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来看,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影响(P<0.05);研究组相比对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茶碱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4例)与茶碱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44例),观察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改善好,临床症状评分低,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患者茶碱类药物治疗,能促进肺功能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9年3月本院急诊内科接诊的70例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将他们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即在利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以中药强心汤作为辅助,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经康复新液与抗感颗粒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采取随机1:1比例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治疗以常规治疗为主,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与抗感颗粒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疱疹消除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