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这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突出人文关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并有效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关注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097-01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人文关怀”的字眼,但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却存在人文关怀确实的问题。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关注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意义
人文关怀,具体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全社会关怀学生,全面关怀学生,全过程关怀学生,关怀全体学生,特别是要关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价值、学生的道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强大的动力,从思想认识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等教育,都要注重人文关怀。以学生的生存、发展、安全、自尊等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完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才能创新出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高尚行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及其影响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忽视人文关怀的现象,如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和心理需求和创新个性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传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弊端和偏差,表现在: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育人功能;过于强调学生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的个人价值;过于强调学生的外在灌输,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过于强调学生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客体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忽视学生的自由性。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导致实际效果的不理想。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重视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与内在体现
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它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关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体现其人生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正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使人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功能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充分表现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注重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看重社会整体价值,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和利益,所以一旦个体与整体在价值取向上出现矛盾,就简单地提倡以牺牲个体价值为代价去迎合整体需要。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人文关怀作用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成长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挖掘人的潜力,启发和引导人的自觉性、能动性。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把学生当作有自由思想、有独立人格、有价值追求、有生命尊严的现实的人,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积极营造宽松的校园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发大学生的非智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它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爱好、想象力、创新意识等,但是往往会因为理论的高度,难以被学生全面接受。因此,我们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去,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积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平等、坦诚的交流沟通渠道,发自内心的了解学生们的实际需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及时帮助学生们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保护好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点滴交往中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教育互动
把人文关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要突出“服务”二字。首先要把握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受教育者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概念。即把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并重视受教育者作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但要特别注意避免夸大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情况,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唯心主义的境遇。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从引导转向服务。事实证明,成功的教育必须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平等和谐互动,加之信任与理解方能实现。而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营造和谐的教育互动,就要采取富于人性化的手段,使受教育者感受到尊重、关怀,充分激发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教育者的潜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充分体现。
(三)打破传统教育方式方法
当前要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将传统的灌输方式向积极主动地倾听和对话方式进行转变,在加强教育者主导地位的同时,重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实现双向互动。而倾听和对话教育则注重双方平等对话,通过自由的交流与相互的磋商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充分尊重了受教育者。此外,还可以将人文关怀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和他们自身的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解对方、关心对方,从而促进受教育者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为构建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夯实基础。只有通过平等的交流,才能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成长中所出现问题的结合点,才能给予大学生心灵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准确、客观的剖析自我,并分析问题,更好地应对今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中的主流和支流,要积极正视,准确分析、引导和适当转化。
参考文献
[1] 郑晓丹,浅谈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05,(3).
[2] 徐金超,加强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
[3] 陈思坤,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理论渊源及实践价值[J].学术论坛,2009,(4).
[4] 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097-01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人文关怀”的字眼,但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却存在人文关怀确实的问题。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关注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意义
人文关怀,具体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全社会关怀学生,全面关怀学生,全过程关怀学生,关怀全体学生,特别是要关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价值、学生的道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强大的动力,从思想认识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等教育,都要注重人文关怀。以学生的生存、发展、安全、自尊等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完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才能创新出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高尚行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及其影响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忽视人文关怀的现象,如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和心理需求和创新个性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传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弊端和偏差,表现在: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育人功能;过于强调学生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的个人价值;过于强调学生的外在灌输,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过于强调学生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客体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忽视学生的自由性。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导致实际效果的不理想。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重视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与内在体现
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它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关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体现其人生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正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使人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功能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充分表现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注重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看重社会整体价值,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和利益,所以一旦个体与整体在价值取向上出现矛盾,就简单地提倡以牺牲个体价值为代价去迎合整体需要。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人文关怀作用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成长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挖掘人的潜力,启发和引导人的自觉性、能动性。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把学生当作有自由思想、有独立人格、有价值追求、有生命尊严的现实的人,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积极营造宽松的校园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发大学生的非智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它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爱好、想象力、创新意识等,但是往往会因为理论的高度,难以被学生全面接受。因此,我们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去,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积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平等、坦诚的交流沟通渠道,发自内心的了解学生们的实际需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及时帮助学生们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保护好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点滴交往中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教育互动
把人文关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要突出“服务”二字。首先要把握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受教育者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概念。即把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并重视受教育者作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但要特别注意避免夸大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情况,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唯心主义的境遇。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从引导转向服务。事实证明,成功的教育必须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平等和谐互动,加之信任与理解方能实现。而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营造和谐的教育互动,就要采取富于人性化的手段,使受教育者感受到尊重、关怀,充分激发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教育者的潜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充分体现。
(三)打破传统教育方式方法
当前要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将传统的灌输方式向积极主动地倾听和对话方式进行转变,在加强教育者主导地位的同时,重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实现双向互动。而倾听和对话教育则注重双方平等对话,通过自由的交流与相互的磋商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充分尊重了受教育者。此外,还可以将人文关怀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和他们自身的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解对方、关心对方,从而促进受教育者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为构建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夯实基础。只有通过平等的交流,才能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成长中所出现问题的结合点,才能给予大学生心灵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准确、客观的剖析自我,并分析问题,更好地应对今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中的主流和支流,要积极正视,准确分析、引导和适当转化。
参考文献
[1] 郑晓丹,浅谈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05,(3).
[2] 徐金超,加强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
[3] 陈思坤,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理论渊源及实践价值[J].学术论坛,2009,(4).
[4] 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