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体式,是指写作的表达方式与文章的文体属性。因文体和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时候需要将表达方式与文体规范结合在一起讲,因并称为“体式”。在“体式”视域中构筑习作通道,即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教的是哪一种文体或表达方式及所教体式的关键知识,否则写作的指导必然空洞无力,写作知识的教学则有可能出错。
一、感知体式,形成功能意识
新闻报道属于记叙文体,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适当地应用抒情和议论。但它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不同,新闻文体讲究真、快、新、短,“真”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新闻必须真实公正,不能虚构想象;“快”指新闻在报道上的时间要快;“新”即是要求新闻选用的事实要新鲜,报道的角度要新颖;而“短”则是要求新闻语言凝练精辟,要言不烦。
1.前置学习,自主了解
为了能让学生能对新闻报道这一体式有个初步的感知,课前请同学们观看来自电视、电脑、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搜集优秀新闻报道及标题等,让儿童大致感受新闻这种文体的结构、语言的样式。
2.营造学境,形象理解
课堂中师生一起观看几则典型性的新闻报道,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新闻的分类,又激发学生对新闻的价值探讨,从而产生了写作的内驱力,也就是感受到写作的功用、价值,为接下来的写作思考、训练注入了力量的源泉。
二、搭建支架,发现关键知识
一则完整的新闻报道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六部分组成。对于初学新闻撰写的小学生来说,我们只要求学生知晓新闻由四部分组成。(去掉六部分中的消息头和背景)在具体教学中,注重通过支架搭建,帮助学生学习新闻报道撰写的关键知识。
1.提问支架
新闻报道的标题和其他文章的标题,特别是与文艺作品的标题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新闻报道的标题往往要求“一语破的”,点名新闻精髓所在,令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
教学时,通过出示课文《梦圆飞天》和有关“神舟5号”的新闻报道标题是“问鼎苍穹 胸怀九天”,引导学生首先比较新闻标题和课文题目的区别,从而引入“标题”的学习。在“问”与“答”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语篇,引导写作目标达成。问题的设计是搭建问题支架的关键,要能够引导儿童构思语篇,丰富表达,运用技法,倾吐感受,修正结果,是与写作全程相关的“思维型”问题。
2.范例支架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它以凝练的语言告知受众最核心的新闻事实。起到提示新闻要点、引导受众的作用。诚如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所言:“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在教学中,我们出示《梦圆飞天》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新闻的截图,利用范例知识,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导语的特点及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形象的对比,会发现:新闻报道的开头虽然短,但是必须交代新闻(时间、地点、人物),概述事件、揭晓结果等新闻要素,(事件、原因、结果),也就是说这一段要 “概述事件,晓结果”。那么这一段开头在新闻里就叫做新闻导语。
在新闻主体、结语的关键知识学习中,笔者也是运用了范例支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组际交流等活动,比较发现新闻主体的写法要求是“分清主次有详略”。同样方法,发现新闻结语的写法——补充内容主题。
3.图式支架
如何把新聞报道中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这四部分的“零件”组装起来,教师启发学生建立这样的常识及图式:我们一般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结论放在导语里,然后按照重要—次重要—次要的顺序安排其他材料,各层次段落间相互连接,一环扣着一环,它好似一座倒立的金字塔,上大下小。这样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给读者和编辑带来方便,是新闻中最基本的结构方式。
三、语境创设,实现交际功能
1.标题大搜索
按照学习心理学的认知规律来说,大量的浸润、重复,才能有所积淀。我们可通过搭建活动支架,开展“标题大搜索”这一活动,链接写作与生活,课内与课外,让素材不断丰富,通过实践实现“以写作学”的认知发展。学生交流了一些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标题的例子,并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妙处。
2.结构大比拼
学生对于新闻各组成部分的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结构等是否真正的了解,还需通过活动,继续来实践关键知识,让学校在“试错”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相应能力。各小组利用希沃白板拖拉功能,分屏合作,整理打乱的新闻报道。活动中,同学中讨论、交流、操作,并派代表汇报调整的理由。从中也能发现,有的小组对于新闻中的导语、结语这两部分有混淆现象,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指明了方面。
3.新闻播报台
新闻报道的写作,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一个“写”字上,学以致用,才能增强新闻报道的体式感,写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来。基于交际语境的理论,让习作成为生活交流的手段,实现习作的功能价值。在“新闻播报台”这个活动中,我结合本校新近开展的“读书节”闭幕式活动及本年级刚刚结束的课本剧表扬比赛,请同学们做小记者自主选择其中一项撰写新闻报道稿,然后在班级设置的“播报台”进行报道,或者向《生长报》投稿。
一、感知体式,形成功能意识
新闻报道属于记叙文体,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适当地应用抒情和议论。但它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不同,新闻文体讲究真、快、新、短,“真”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新闻必须真实公正,不能虚构想象;“快”指新闻在报道上的时间要快;“新”即是要求新闻选用的事实要新鲜,报道的角度要新颖;而“短”则是要求新闻语言凝练精辟,要言不烦。
1.前置学习,自主了解
为了能让学生能对新闻报道这一体式有个初步的感知,课前请同学们观看来自电视、电脑、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搜集优秀新闻报道及标题等,让儿童大致感受新闻这种文体的结构、语言的样式。
2.营造学境,形象理解
课堂中师生一起观看几则典型性的新闻报道,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新闻的分类,又激发学生对新闻的价值探讨,从而产生了写作的内驱力,也就是感受到写作的功用、价值,为接下来的写作思考、训练注入了力量的源泉。
二、搭建支架,发现关键知识
一则完整的新闻报道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六部分组成。对于初学新闻撰写的小学生来说,我们只要求学生知晓新闻由四部分组成。(去掉六部分中的消息头和背景)在具体教学中,注重通过支架搭建,帮助学生学习新闻报道撰写的关键知识。
1.提问支架
新闻报道的标题和其他文章的标题,特别是与文艺作品的标题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新闻报道的标题往往要求“一语破的”,点名新闻精髓所在,令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
教学时,通过出示课文《梦圆飞天》和有关“神舟5号”的新闻报道标题是“问鼎苍穹 胸怀九天”,引导学生首先比较新闻标题和课文题目的区别,从而引入“标题”的学习。在“问”与“答”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语篇,引导写作目标达成。问题的设计是搭建问题支架的关键,要能够引导儿童构思语篇,丰富表达,运用技法,倾吐感受,修正结果,是与写作全程相关的“思维型”问题。
2.范例支架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它以凝练的语言告知受众最核心的新闻事实。起到提示新闻要点、引导受众的作用。诚如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所言:“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在教学中,我们出示《梦圆飞天》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新闻的截图,利用范例知识,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导语的特点及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形象的对比,会发现:新闻报道的开头虽然短,但是必须交代新闻(时间、地点、人物),概述事件、揭晓结果等新闻要素,(事件、原因、结果),也就是说这一段要 “概述事件,晓结果”。那么这一段开头在新闻里就叫做新闻导语。
在新闻主体、结语的关键知识学习中,笔者也是运用了范例支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组际交流等活动,比较发现新闻主体的写法要求是“分清主次有详略”。同样方法,发现新闻结语的写法——补充内容主题。
3.图式支架
如何把新聞报道中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这四部分的“零件”组装起来,教师启发学生建立这样的常识及图式:我们一般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结论放在导语里,然后按照重要—次重要—次要的顺序安排其他材料,各层次段落间相互连接,一环扣着一环,它好似一座倒立的金字塔,上大下小。这样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给读者和编辑带来方便,是新闻中最基本的结构方式。
三、语境创设,实现交际功能
1.标题大搜索
按照学习心理学的认知规律来说,大量的浸润、重复,才能有所积淀。我们可通过搭建活动支架,开展“标题大搜索”这一活动,链接写作与生活,课内与课外,让素材不断丰富,通过实践实现“以写作学”的认知发展。学生交流了一些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标题的例子,并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妙处。
2.结构大比拼
学生对于新闻各组成部分的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结构等是否真正的了解,还需通过活动,继续来实践关键知识,让学校在“试错”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相应能力。各小组利用希沃白板拖拉功能,分屏合作,整理打乱的新闻报道。活动中,同学中讨论、交流、操作,并派代表汇报调整的理由。从中也能发现,有的小组对于新闻中的导语、结语这两部分有混淆现象,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指明了方面。
3.新闻播报台
新闻报道的写作,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一个“写”字上,学以致用,才能增强新闻报道的体式感,写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来。基于交际语境的理论,让习作成为生活交流的手段,实现习作的功能价值。在“新闻播报台”这个活动中,我结合本校新近开展的“读书节”闭幕式活动及本年级刚刚结束的课本剧表扬比赛,请同学们做小记者自主选择其中一项撰写新闻报道稿,然后在班级设置的“播报台”进行报道,或者向《生长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