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路径探析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新时代法治建设必须完成的任务,为使我国更好地向法治国家迈进,从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和把握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两个方面出发,从而认清法治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通过加强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培养法治思维等路径,切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进一步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步伐。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奋斗目标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坚实的践行依据。回顾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间段:
  (一)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法律和制度极不完备,社会动荡不安,法制体系仍未形成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期,我国还未有一部正式的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因此,只能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性的宪法;“并据此组建了中央人民政府,并据此规定了政府各个机构的职能和程序。”1954年,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宪法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制定出来了。该部宪法为新中国的基本制度与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左倾思潮的兴起,过于注重阶级斗争和反右运动,尤其是受到了‘文化大革命’及‘砸烂公检法’的影响,当时我国法制建设处于底谷时期。”同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法制建设位于起步阶段,受中国人治传统的影响,我国对于社会治理的主要依靠“人治”而非“法治”,造成国家治理体系出现混乱。“故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進展,但是由于可以援引的法律极其不完备,那一时期我国的法制体系仍处于萌芽阶段。”
  (二)改革开放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的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虽然已经存在一些基本的法律规范,但是对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的困境,因此,“法律体系的形成成为了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旧的十六字方针,至此,改变“无法可依”的困境成了国家立法机关的首要任务。“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早在党的十五大就已经提出,这说明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心仍然放在解决“有法可依”的层面上。在之后的十年里,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法治建设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1年,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也宣告着我们国家从此改变了“无法可依”的困境,各方面的法律已逐步健全,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由于法律体系与法制体系的形成过程大体相当,所以我国法制体系在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之后也基本建成。”
  (三)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由法制体系向法治体系飞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阶段
  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法律体系,各个领域的法律基本健全,再加上我国法制体系的基本建成,我国的法治建设在立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是法律的完备仅仅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并不等于法治建设的目标已经达到,我国的法治建设重点需要转移到建设独具特色的法治体系领域。“从法制体系到法治体系”和“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具有一致性,所以“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从根本上来说是将已经制定的法律升华到法治体系的过程。法治体系的建设将已经制定的静态的法律转变为法治中国建设中动态的法,同时这也是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完备的法治系统。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
  (一)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预示着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各项建设的重心有所偏移,政府更致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我国已经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我国真正地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并即将进入“富起来”的伟大阶段。这不仅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资源;而且还需要具有一个稳定的内在发展环境。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建设法治中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将达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重点放在法治建设上。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又是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障。
  (二)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总目标,而法治化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让社会处于稳定和谐利于发展的状态,强调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法治保障。”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稳固的法治保障,在四个战略布局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
  “法治国家是社会、历史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而与法治国家相匹配的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的出发,补齐自身存在的短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当前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具体安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工作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从这一层面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在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起来的,只有在一个有序稳定的法治社会中,才能形成较为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为了市场行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合理运行,避免违反竞争的行为出现,使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规则、价格等方面都运行在法治轨道上,必须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仍存在现实的困境。其中,“伴随我国法治建设长期存在的‘法治’与‘人治’的抉择困境以及‘权大’与‘法大’的长期角逐成为了当前建设法治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法治”与“人治”的抉择困境
  “人治,主要是依靠个人的权威和崇拜来实现政治统治”;而法治则是依靠确立的法律进行社会管理的方式。在1978年以前,“我国治理社会的方式主要依靠人治,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有序的法制秩序。”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第十三条,至此法治成为正式的宪法原则,法治观念才成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思路。但是,民众受长期人治传统观念的影响,法治还未达成社会的普遍共识。因此,现阶段“人治”和“法治”的治理思路仍然占据着广大民众的思想。习近平曾指出“人治和法治问题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尽管“人治”和“法治”的艰难抉择在我国法治建设道路上一直进行,但是法治社会只有依靠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抛弃对个人的崇拜,坚持推行法治才是正确的途径。
  (二)“权大”与“法大”的长期角逐
  “权大”还是“法大”,这是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必须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难题,才能为全面依法治国扫除思维上的障碍。习近平在全会中指出“‘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真命题,这也正是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在权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讨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关系的问题。”因此要想回答权大还是法大这一真命题,就必须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地位摆正,只有理清两者的地位,才能把握正确的导向。当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产生冲突时,权力机关的人员应当以哪个作为自己行使职权的规范呢?实际上,当权力机关行使职权时,国家法律的效力高于党内法规。这样一来,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党内法规依靠其质量与执行力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领导,而党内法规是实现国家法律的手段和工具。综合起来说,“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党内法规所规定的方针与政策即便要上升为国家法律,也必须经过国家权力审议通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权力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治理国家与社会。
  四、新时代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径探析
  (一)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和独具特色的优势;在社会的各项发展工作中,党是起到统领作用的。在新时期下,我们要继续加强党的引领作用,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依然能谱写出华丽的篇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需要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基,也是法治中国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定海神针’,对我们党开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有力法治保障,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能够让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提供政治引领。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具备一系列完备的法治条件,不仅包括具有完備的现行法,还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同时,党的领导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还需具备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自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因法治国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法治体系则较为具体,可以说建设法治国家实际上就是建设法治体系,“形成法治体系是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当实现了法治体系的建设,法治国家自然而然也就建成了。”目前我国已经步入法治体系建设阶段,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机,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法治体系。
  (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体系建设
  “法治文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重要的精神推力。”法治文化作为人民内心对于法律的认可,加强法治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人民自觉依照现有法律解决各类事务,并逐步形成法治思维。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培育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鼓励人民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各项事务。另外,在各村(社区)设置法律顾问,让具有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士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对于人民群众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法治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精神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摘要:钢琴伴奏是一门专业的音乐表演艺术,它与声乐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伴奏需要有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内在的意境,为演唱者提供音乐的烘托、丰富的氛围,指导、帮助演唱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只有两者融合为一体,才能完成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正确诠释。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演唱;融合  引言  目前钢琴伴奏作为声乐教学与表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經济、科技和文化等多个领域,语言是这些领域开展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多位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语言铺路。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也因此而凸显。本文从汉语国际传播发展现状的六个特点:规模平稳化、主体国际化、方式多元化、资源数字化、教学现代化、内容本土化出发,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传播;现状;
期刊
摘要:新时期企业政工工作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政工工作是企业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主要从政工工作面临的挑战入手,探讨具体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企业政工;政工问题;工作策略;政工工作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发展问题,部分企业还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活动都少不了员工的操作,所以,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大大
期刊
摘要:漫画产业是以创新创意为动力,以绘画功底为基础,以版权为核心的产业,也广泛地渗透于各行各业之中去,影视、书籍、玩具以及服装等等现代产业。中国漫画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朝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作为漫画人才的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如何培养大量符合时代潮流和个性创新发展的漫画人才,成为了各大高校的教学工作重点。当代中国高校如何更高效地培养漫画人才,未来的培养方向在何处,都将成为各大高
期刊
摘要:资产评估与审计在服务对象、作用、服务范围及内涵、工作方法、采用时间点上存在差异,但在货币计价上存在相关性,方法、数据可利用,且审计和资产评估从业者互为专家。  关键词:资产评估;审计;关系;探析  近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转制,基于国有资产估价需求,我国资产评估业务迅速发展,资产评估在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审计计量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资产评估与审计都属于金融中介服务项目,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但
期刊
摘要:情绪复杂性指个体情绪体验的范围、区分性及混合情绪能力。对情绪复杂性影响因素及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情绪复杂性存在个体差异,既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又与其所处情境密切相关,其中还存在年龄的文化差异。情绪复杂性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如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缓冲压力,并能减少个体身体症状。  关键词:情绪复杂性;身心健康;情绪体验;影响因素  1.前言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情绪体验紧密联系在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千年文化的古国,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二胡也是文化产物之一,是传统音乐的代表。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演奏这种艺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演变,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二胡演奏中对音乐意境的营造展开深刻讨论。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乐意境;营造条件  根据历史的记载,音乐的出现比文字要早很多,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音乐的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財富,而二胡作为音乐的显
期刊
摘要:清末至民国期间是包头商业的大发展时期,成为了西北的商业重镇,因为有陆运和水运之便,一时被誉为“水岸码头”。在众多的西北土特产中,动物皮毛是最为重要的商品之一,包头是西北重要的皮毛集散地,城中开设有大量的皮毛商店,各个皮毛商店的资本组成具有区别。本文通过翻看包头地区史料,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资料,对清末至民国期间老包头皮毛商店的资本组成做一点探究。  关键词:包头;近代;皮毛商店;资本构成  旧
期刊
摘要:高速的经济发展不断促进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自然而言就成为当前国家及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将这个焦点问题恰当处理,正视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并做进一步的研究是当前的工作中的重点。鉴于此,本文就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以期进一步促进土地规划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关系  引言  在我国社会
期刊
摘要:公共政策评估是指相关部门根据规范的评估标准,经过严格的评估过程,检验一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是判断政策目的一项重要的根据。公共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政策评估可以实现政策的价值化和民主化;而当前的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健全的评估体系,评估主体结构单一、素质过低,评估标准不明确和一些消极因素的抵制等。对此也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建立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