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概括总结了“专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国贸专业“专升本”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为基础,分析了“专升本”学生知识体系和其对自身发展目标的认识,针对学生发展目标和原有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专升本;课程体系;国贸专业
作者简介:张宇馨(1972-),女,内蒙古包头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北京 100025)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希望有机会进一步深造,高校“专升本”学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教委统计,2009~2010年,北京地区高职院校专科学生的招生人数为42834人,毕业生数42964人,在校人数125316人。①根据教育部要求,每年大约有5%的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学习。“专升本”制度满足了高职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缓解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以技能导向为主的专科教育,与学术导向的本科教育存在着教育类型的根本差异,学生专科阶段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本科相差较大,影响了本科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两个阶段课程设置上又存在许多重复和交叉,使“专升本”教学面临着较为尴尬的局面。
一、目前“专升本”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校的“专升本”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只有三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用于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以国贸专业为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沿袭了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运输与保险”等,符合教育部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
随着教学的开展,课程体系暴露出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重复
高职和本科阶段专业课设置上存在许多重复和交叉,学生抱怨课程内容重复,浪费时间,不能充分利用本科阶段学习新知识。
2.教学难度难以把握
“专升本”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能力结构参差不齐,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重复,但当教师加快教学进度、加大教学难度时,另一些学生则无法跟上教师进度。
3.部分学生基本技能较弱
高职教育本应是技能导向教育,但部分高职院校把学生“专升本”视为第二次高考,集中精力备考,忽视对实践实训环节的学习,更不用说学科基础知识的获取,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偏弱;专升本学生英语普遍较差,本科阶段要花费大量精力备考英语四级,没有时间提高其听说读写等实用技能;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明显低于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和求职中面临较多困难。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所招收的国际贸易专业,且已经在本科院校学习了一年专业课的专升本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更好地了解课程体系是否满足学生需求。这次调查人数为93名,收回有效问卷82份,整体调查有效。
问卷显示,学生主要来源于北京13所高职院校,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学生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74人),占调查总数的91%,其余学生的专业为“国际商务”。学生专科阶段的课程是相似的,但调查结果却有些意外(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整理。
通过表1的问卷结果我们发现存在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1.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
问卷显示,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在专科期间已经开设;但其他实务性专业课“国际结算”、“海关实务”等课程并不是普遍开设,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等只有个别学校开设。这表明专科课程体系仍为技能导向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缺乏,缺乏学术研究和思维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不是“专升本”考试的考核课程,学校安排的学时较少,学生实务操作水平差异较大,专科阶段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较少,实践能力没有预想的强。
2.学生对本科阶段能力提升没有明确目标
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该上什么课程并不清楚,该在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并没有明确目标。许多学生已经在专科阶段学习过“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贸易理论”,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本科阶段仍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并提高授课难度,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讲授过程中体现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
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上,但他们对其自身到底应该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并不清楚。
3.学生发展目标多样化
学生发展目标多样化,但对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没有清楚认知。大多数学生只是希望学习更多知识。部分学生希望提高业务操作能力,没有意识到这部分技能是专科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准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从而忽视了本科阶段专业课程学习;部分学生希望就业,但没有清楚认知就业所应具备的英语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三、建立合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特点,重新定位专升本培养目标,并根据新的培养目标,设立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保证课程体系的成功运行。
1.重新定位专升本培养目标
“专升本”的教育目标应该充分结合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在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前提下,侧重于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突出学生特色,以其相对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专升本”教育特色。其操作能力应高于本科生,可以比本科生更快适应初级岗位工作;其理论知识水平应高于专科学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本科学校应对主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对他们专科段知识结构做出分析,课程设置和内容上尽可能避免简单重复,以深入细致的调研保证“专升本”培养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课程体系应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不同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可以将课程分为几大类,结合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其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基础课,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要保证学生对国贸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课程大纲根据高职院校调研结果调整,选派较好的教师,在与学生充分沟通后决定课程难度,学生可以申请免听,但要参加最终考核。
理论类专业课,如“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服务贸易”等。保证学生对国贸某方面理论的了解,为其职业发展生涯打下基础。学生可以申请免听或免修。
实务类专业课、实践类专业课和英语类专业课要保证学生获取并强化其竞争优势。实务类专业课,如“国际结算”、“国际运输与保险”、“海关实务”等,将授课内容与资格证书考试密切结合形成教学模块。学生需要选修至少一个模块,并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学生凭已获取的资格证书获得免修资格。
实践类课程,加大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考核力度,学生不得申请免修,取消补考制度,不及格只能重修,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实践训练。
英语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函电”、“英语口语”等,学生必须选修至少两门,加大学时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学生凭商务英语证书申请免修,提交四、六级证书者加试口语申请免修。
3.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责任心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授课内容应该是教学内容的深化。这不仅挑战教师的学术水平,更挑战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在课前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个别基础较差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帮助其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基础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作业、课堂讨论、自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实践,通过多种实践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辨性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学生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差异导致的对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学校灵活调整授课时间和授课方式,与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5.灵活运用免修、免听制度
根据“专升本”教学特点,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免修或免听制度,学生在开课之前提出申请,根据学校考核获取免听或免修资格。选择免听的学生要定期提交作业,并参加期末考试,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后认定合格。对于培养其操作技能的课程要加大考核力度和学习要求,尽可能地提高其专业竞争优势。
注释:
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http://www.bjedu.gov.cn/publish/main/269/2010/20100120150044530778439/20100120150044530778439_.html.
参考文献:
[1]蒋喜锋,沈华锦.从专升本教育看本科技术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5):183-184.
[2]王伯杰.学分制下专升本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4):167-169.
[3]王叙红.改进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专升本;课程体系;国贸专业
作者简介:张宇馨(1972-),女,内蒙古包头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北京 100025)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希望有机会进一步深造,高校“专升本”学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教委统计,2009~2010年,北京地区高职院校专科学生的招生人数为42834人,毕业生数42964人,在校人数125316人。①根据教育部要求,每年大约有5%的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学习。“专升本”制度满足了高职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缓解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以技能导向为主的专科教育,与学术导向的本科教育存在着教育类型的根本差异,学生专科阶段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本科相差较大,影响了本科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两个阶段课程设置上又存在许多重复和交叉,使“专升本”教学面临着较为尴尬的局面。
一、目前“专升本”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校的“专升本”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只有三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用于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以国贸专业为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沿袭了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运输与保险”等,符合教育部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
随着教学的开展,课程体系暴露出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重复
高职和本科阶段专业课设置上存在许多重复和交叉,学生抱怨课程内容重复,浪费时间,不能充分利用本科阶段学习新知识。
2.教学难度难以把握
“专升本”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能力结构参差不齐,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重复,但当教师加快教学进度、加大教学难度时,另一些学生则无法跟上教师进度。
3.部分学生基本技能较弱
高职教育本应是技能导向教育,但部分高职院校把学生“专升本”视为第二次高考,集中精力备考,忽视对实践实训环节的学习,更不用说学科基础知识的获取,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偏弱;专升本学生英语普遍较差,本科阶段要花费大量精力备考英语四级,没有时间提高其听说读写等实用技能;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明显低于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和求职中面临较多困难。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所招收的国际贸易专业,且已经在本科院校学习了一年专业课的专升本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更好地了解课程体系是否满足学生需求。这次调查人数为93名,收回有效问卷82份,整体调查有效。
问卷显示,学生主要来源于北京13所高职院校,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学生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74人),占调查总数的91%,其余学生的专业为“国际商务”。学生专科阶段的课程是相似的,但调查结果却有些意外(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整理。
通过表1的问卷结果我们发现存在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1.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
问卷显示,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在专科期间已经开设;但其他实务性专业课“国际结算”、“海关实务”等课程并不是普遍开设,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等只有个别学校开设。这表明专科课程体系仍为技能导向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缺乏,缺乏学术研究和思维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不是“专升本”考试的考核课程,学校安排的学时较少,学生实务操作水平差异较大,专科阶段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较少,实践能力没有预想的强。
2.学生对本科阶段能力提升没有明确目标
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该上什么课程并不清楚,该在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并没有明确目标。许多学生已经在专科阶段学习过“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贸易理论”,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本科阶段仍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并提高授课难度,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讲授过程中体现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
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上,但他们对其自身到底应该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并不清楚。
3.学生发展目标多样化
学生发展目标多样化,但对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没有清楚认知。大多数学生只是希望学习更多知识。部分学生希望提高业务操作能力,没有意识到这部分技能是专科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准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从而忽视了本科阶段专业课程学习;部分学生希望就业,但没有清楚认知就业所应具备的英语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三、建立合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特点,重新定位专升本培养目标,并根据新的培养目标,设立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保证课程体系的成功运行。
1.重新定位专升本培养目标
“专升本”的教育目标应该充分结合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在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前提下,侧重于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突出学生特色,以其相对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专升本”教育特色。其操作能力应高于本科生,可以比本科生更快适应初级岗位工作;其理论知识水平应高于专科学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本科学校应对主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对他们专科段知识结构做出分析,课程设置和内容上尽可能避免简单重复,以深入细致的调研保证“专升本”培养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课程体系应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不同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可以将课程分为几大类,结合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其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基础课,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要保证学生对国贸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课程大纲根据高职院校调研结果调整,选派较好的教师,在与学生充分沟通后决定课程难度,学生可以申请免听,但要参加最终考核。
理论类专业课,如“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服务贸易”等。保证学生对国贸某方面理论的了解,为其职业发展生涯打下基础。学生可以申请免听或免修。
实务类专业课、实践类专业课和英语类专业课要保证学生获取并强化其竞争优势。实务类专业课,如“国际结算”、“国际运输与保险”、“海关实务”等,将授课内容与资格证书考试密切结合形成教学模块。学生需要选修至少一个模块,并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学生凭已获取的资格证书获得免修资格。
实践类课程,加大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考核力度,学生不得申请免修,取消补考制度,不及格只能重修,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实践训练。
英语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函电”、“英语口语”等,学生必须选修至少两门,加大学时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学生凭商务英语证书申请免修,提交四、六级证书者加试口语申请免修。
3.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责任心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授课内容应该是教学内容的深化。这不仅挑战教师的学术水平,更挑战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在课前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个别基础较差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帮助其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基础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作业、课堂讨论、自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实践,通过多种实践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辨性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学生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差异导致的对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学校灵活调整授课时间和授课方式,与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5.灵活运用免修、免听制度
根据“专升本”教学特点,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免修或免听制度,学生在开课之前提出申请,根据学校考核获取免听或免修资格。选择免听的学生要定期提交作业,并参加期末考试,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后认定合格。对于培养其操作技能的课程要加大考核力度和学习要求,尽可能地提高其专业竞争优势。
注释:
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http://www.bjedu.gov.cn/publish/main/269/2010/20100120150044530778439/20100120150044530778439_.html.
参考文献:
[1]蒋喜锋,沈华锦.从专升本教育看本科技术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5):183-184.
[2]王伯杰.学分制下专升本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4):167-169.
[3]王叙红.改进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