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的中国式青春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赵猛是在一年前山东省话剧院二楼的排练场,排的是话剧《大商无算》,几个演员在台上排演,他一人顺着楼梯上来,无声响的坐到边落的椅子上。我认出了他来,是室内剧《泉城人家》中的“毛哥”,他坐在那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十分专注的样子。一年后,我接到了单位的采访任务,跑去省话采访他。这次见到他是在省话后院的排练厅里,初春轻薄的阳光洒到整排空荡的观众席上,我们坐在第一排的位子上开始了访谈。
  他的话总是简单的,短短的,但他神情笃定而且坦诚。他高三时候选择了艺考,当时却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与山东艺术学院表演系失之交臂,固执的他选择了复读,专心攻克文化课弱项,继续努力学习专业课,酸甜苦辣尝尽,终于在一年后顺利考入了山艺表演系。梦想照进了现实,赵猛在四年的大学期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次上台表演的机会,认真揣摩每个角色、每句台词,终于在毕业大戏汇演中被山东省话剧院的领导看中,毕业之后进入山东省话剧院做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他的这些经历以图像的方式在我脑海里出现的时候,颜色浅淡干净,仿佛加了柔光镜一般,呈现出一种柔和的景致。有多少人曾经参加过艺考?又有多少人能够顺利通过考试,顺利进入大学,顺利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呢?只有很少很少的人,那些及其幸运的人,他们在看似平坦的路途中经历荆棘与鲜花并布的痛苦,他们在经历着看似平凡中庸但却需要巨大毅力和坚忍的中国式青春。这是时代使然,也必定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他比较喜欢演话剧,我和他谈了很多话剧尤其是小剧场话剧的话题,他都坦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在上海、北京一些城市中,观看小剧场话剧已然是件十分小资和有品味的事情,在济南却还是沙漠化,你怎么看?我问他这样一个犀利的问题。他慢条斯理的说,其实小剧场在济南也不是沙漠化,只是我们还不如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发展的快,观众群体还没有那么多,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努力排戏、努力做宣传,不断向别人学习,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也能做好。
  我们还谈到了儿童剧的创作,现在省话的亲子剧场大多是改编的经典童话故事,原创很少,他说,这也是现实的困难。因为一是好的儿童剧剧本缺乏,二是观众不认非经典童话,这些现状都是需要创作、排演、推广、宣传等各个环节的共同配合才能改变的。
  谈到戏曲,他还是强调宣传,他说戏曲是传统艺术。是祖辈们留下来的“好玩意儿”,观众群是有的,但是很多观众不知道要去哪里看戏,也不知道什么时间演戏,观众是根,没有了根就没法发展了。宣传很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越传统的艺术越有味道,越应该传承下去。有很多老剧种,比如京剧、黄梅戏、豫剧等都发展的很好,我们的吕剧可以借鉴它们的发展,发扬光大,永久流传。
  谈到将来的发展规划,他说没有规划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是一个不会说大话的人,还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最重要。演好每一个角色,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年轻的人行者,首要的便是忍耐,其次是勤奋。无论是忍耐,还是勤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当然,也是为了本色的坚持。生来就有可乘凉的大树固然好,但这也是有的人一辈子都逃不掉的梦魇:用自己的枝干去迎接暴风雨,用自己的枝叶去沐浴阳光,用自己的根去汲取土壤的营养,用自己的力量破石而过,这是残酷生活背后的智慧,也是他选择的。失意的时候,回过头去翻翻自己的梦想清单,岁月会让笔迹变淡,但是刻到心里的东西是永不消失的。
  他说,演戏就像做人,要真诚,要坦率;演戏就像做事,要果断,要缜密;演戏就像做饭,要耐心,要细腻。他在《大于等于情人》、《青春禁忌游戏》、《大商无算》等话剧作品,《丑小鸭》、《白雪公主》等儿童剧,《警中警》、《法官老张》等影视剧作品中恰到好处的表演正是最好的写照。他曾荣获山东省第一届小剧场话剧节最佳男演员奖,这是每个年轻演员的殊荣。赵猛说他相信机会只给那些准备好的人。无疑,他在努力准备着,下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会有十足的底气。
  访谈中,我侧过脸去望向偌大且明亮的窗户,仿佛看到看到清晰的影像:很多年轻的演员手捧台本大声诵读,阳光中那些年轻的脸庞毫无惧色、勇敢而执着。赵猛的大学时光曾这般度过,工作之初的时光曾这般度过,相信之后的时光也会如此。没错,勤奋、勇敢而执着。让我们默默祝福他。
其他文献
和欧阳中石先生的初次见面在2008年,我作为《戏剧丛刊》的记者采访前来济南参加中国京剧节部分活动的欧阳先生。今年5月,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举办的“纪念奚啸伯先生京剧艺术”活动中,作为《奚啸伯纪念册》的编辑者,我再次采访了以奚啸伯先生嫡传弟子身份来参加本次活动的先生。基于这两次的见面,已对先生有过一些了解,因此本次采访较前更为轻松和随意。先生无需考虑遣词,我也不必策划话题,采访过程几近聊天且笑
期刊
时间:公元2009年4月20日  地点:某著名风景区一客栈内  人物:胡导——导演。  赵胜——剧组里的男一号,戏里的书生。  李月容——剧组里的女一号,戏里的小姐。  周芳——剧组里的演员。戏里的老板娘。  王鸣——剧组里的演员,戏里的店小二。  齐英——客栈男老板,戏里的店小二英哥。  小风——客栈老板娘。戏里的老板娘风四娘。  剧组人员若干  第一场  舞台中央有栋二层仿古小楼。左侧紧挨小楼
期刊
恩格斯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而莎士比亚正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高成就的代表,是一位时代的巨人。他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期刊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1937-1972),前苏联著名剧作家,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主要在当地从事戏剧创作,1960年毕业于伊尔茨克大学文史系,1962年开始发表剧作,到1972年不幸遇难贝加尔湖,十年问共写了七部主要的戏剧:《六月的离别》(两幕喜剧)、《长子》(两幕喜剧)、《打野鸭》(三幕剧)、《外省轶事》(二部悲喜剧)、《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两幕正剧)、《窗子朝着田野的房子》(独幕喜剧)
期刊
“一个企业真正的对手不是其他的企业,而是其自身,能不能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不断的适应市场,才是其永远充满生机,走在别的企业前列,从而获得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这是美国橡胶公司总裁观察市场竞争的态势后的言论,美国橡胶公司是一家以研制新产品著称的企业。它每年可以向市场推出360多种新产品,几乎是一天一品。他不仅抓住机遇不断创新,而且紧跟时代的步伐,当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环境保
期刊
《戏剧丛刊》迎来了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在历史长河中算不上太长,但,处在特定时期的戏剧刊物,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地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个中滋味,只有局中人才真正领略得到。作为一个老编辑,亲身经历和目睹她的成长、发展过程,感慨颇多。不吐不快。30年间,大概出版了将近200期吧(正刊加增刊)。总的趋势是,刊物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编辑队伍的学历和素质也一代更比一代强,
期刊
(续上期)  第九集  夏天。中午。田间  一望无际的大片高粱穗头儿已经发红,豆地里传来蝈蝈的鸣叫声,远处的池塘里也传来青蛙的歌唱。  王祥与来福正在忙着收割高粱。  来福用小镢头砍倒高粱,王祥则用镶刀子钎下高粱穗头,再用细高粱杆一捆捆地捆起来。  地头上停着牛车,大黄牛已经卸下了套,在田头地间啃食青草。  来福:“大少爷,今年庄稼长得不错!收了高粱。再割糁子,之后就可以割豆子、种麦子了。等秋收一
期刊
时间:宋辽战争时起。  地点:辽国上京临潢府、长城、萧城和北宋澶渊城。  人物:萧燕燕  即萧太后。女,18-57岁,北府丞相萧思温之  女,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  圣宗隆绪之母。韩德让 男,25-65岁,萧思温从内地掳来的汉人秀  才,相府塾师,后为辽丞相。辽景宗 男,31岁,辽穆宗三弟,名耶律贤,穆宗死后即  位为辽国皇帝。罨撒葛 男,32岁,左亲王,辽穆宗二弟,耶律贤之兄
期刊
历史如何重述?红色革命历史如何、打动新世纪的年轻人?北京大学的吴晓东先生在谈及当代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创作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昨天的英雄怎样打动今天的观众?”吴晓东先生的问题指向了新世纪红色革命历史剧创作的叙述模式和审美效应问题。    比较于20世纪“十七年文学”和“革命样板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叙述模式,新世纪中国革命历史电视剧亟需新的审美理念和历史言说方式。但遗憾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
期刊
为了寻求一条传承中原传统戏曲文化的新路,河南电视台创办了戏曲栏目《梨园春》,《梨园春》是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综艺晚会节目,它把中原戏曲文化的表现手法转化为电视的表现方式,使中原戏曲文化借助电视有了方便有效的传播途经。    一、《梨园春》的中原戏曲传统文化内涵    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原戏曲文化艺术,是几百年中原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河南戏曲曾与中原百姓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与中原百姓的生活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