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独特性、求异性、灵活性、敏捷性、突发性、跳跃性、综合性、联动性等特征,所以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笔者浅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质疑
  学生都有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而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对教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努力创造质疑情境,激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针对现行课堂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认识的现象,我在教学中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氛围。例如,我教到三角形的面积时,问: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这下子学生给难住了,正苦苦思索着,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然后交流反馈。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来拼,两个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把拼好的平行四边形认真观察,让学生知道拼好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是等底等高。因此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合作学习,引导讨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许多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积极地相互依赖,当面对面交流时,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致,生性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分组学习,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分组学习有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和邻近合作等形式。小组合作讨论,有固定式的,也有临时组合的,有指定组合的,也有自愿组合的。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加大了师生,生生信息交流面,个体责任,合作技能,集体自加工等,使面向全体落到实处,创造性思维得到于实践和发现。
  三、学会自学,求异思维
  創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具有强烈的质疑心理和多向求异的内心活动。求异思维重在于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思考问题,并在各种结构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最关键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所以,在教学中可经常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加以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题途径,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动手操作,培养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动手和动脑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的形成及推理,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的面积计算”时,先是把圆柱体平均分成两半,再把每半分成许多等份,然后把它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分成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近似长方体,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找出长方体的宽与高正 好是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长和圆柱体的高,于是就推出了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通过分了才拼方法中,比较归纳推出公式,既满足了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得欲望,又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维。
  五、丰富想象,形象思维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大脑活动开发,提高人的智力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思维更富有创造性。学生的想象能力越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就能说出各自不同的见解,表达不同的情感,使想象思维更富有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必须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使两种思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利用人类科学技术发明的的例子说明,如我国古代发明家鲁班因为手被有齿的小草刺破而发明了锯子;牛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明了万有引力;著名科学家瓦特看到水壶里的水在开时,蒸汽能掀动水壶的盖,从而发明了蒸汽机。所有这些说明形象思维实质上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感觉应用,进行联想与想象,达到发明的目的。还可以利用抽象知识“物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有感,能在头脑中产生映象,有利于分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形的硬纸板平均分成2份,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5份,再分别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与其余各份一一比较。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并对操作中知觉过的东西进行概括,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的形象。因此,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形成了。
  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实验中学 赵海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是广泛而是深刻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创通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语文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多注重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高尚的情操。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情引入,营造情感氛围
  新颖独特的导入方式,可以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可以用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能使学生焕发出极其强烈的学习愿望。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的一环。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教学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背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听过刘和刚唱的《父亲》这首曲子吧,这首歌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父亲的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们一片光明。是雨天里的一把伞,给我们一方晴空。这世上,还有谁比父母更让人牵挂?在你无助时,那双宽大的双手;在你成功是中,那默默地微笑……你们听到了吗,那殷切的呼唤正从小巷深处传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朱自清一起走进《父亲》,聆听一段关于父爱的动人故事……在教《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段文字,它字字句句都闪耀着灿烂夺目的思想光辉,多少年来,曾经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身!”接着我饱含激情地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段名言。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激烈的求知欲和新鲜感,更使学生的情感为之振奋。讲授《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起广大的土地,就会从心底激起我们对他深深的热爱和无限的崇敬。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侵华事件,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整个东北三省100多万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的铁蹄蹂躏之下,千山默哀,万水呜咽,几千万同胞从此开始长达14年的亡国奴生活。194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流亡关内的东北同胞无家可归,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想之情而写的。
  二、发掘内涵,陶冶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有小说,都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使课堂或“欢声笑语”或“小声啜泣”,以此来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文的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体验,进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这些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凝集而来的,是感情的聚集。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在教学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时,无论是课文的写作背景,还是对“父亲”的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伤感”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中,并与开头相照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语言生动,打动心灵
  古人云:“情乎于辞。”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激情,使用简明的语言,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热爱,这时,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再把语文课只看作是教师满堂灌,而是一种享受。良好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是触发学生思维、也最有利于学生口头能力的提高和书面表达能力迁移。因此,教师应用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这样,学生就爱学乐学,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自觉地溶入到语文教学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进行《济南的冬天》的朗读教学时,教师要运用柔和、愉悦地语气,把济南冬天温晴,暖和,柔和的特点再现,让学生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丽与柔和,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今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情感教育,时刻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感的海洋学习中徜徉,最终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文情并茂,学生学得轻松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和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对现在职业中学的教学状况应该有一个深入了解,特别是落后的观点我们应该勇于面对,从而推进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学,并进行有效组织与创新。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行,对人才的定义和培养在人们的心中有了转变,但就目前教育现状,应试教育之风气仍然没能有较大的改观。体育课程和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有其特殊性,它旨在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对
期刊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不发的加快,英语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里也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但也出现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情况。我本人上学期间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身在曹营心在汉”感觉,这也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所在。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这样的描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
期刊
一、研究目的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语文工具的体现。采用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方法,尽管教师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作文修改的积极性、作文的水平仍旧不能提高多少。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增强课堂学生写作、修改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在邱学华尝试性教学中开展了“高年级作文评改尝试性教学研究”,使学生养成会写作文、会修改作文、爱改作文的好习惯。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抽象、难懂而又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了这门课程,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就非常容易,这门课程学生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习电子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   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主要以灌输学科知识为宗旨,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的学习过程,过多的倚重接受书本学习,忽视了发现性学习、探究学习和行动
期刊
高考日益临近,高三老师带领学生在紧张的备战中各显神通,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老师都想拥有的致胜法宝,而高考分值较低、授课时数较少的地理学科,似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作为地理老师,“高效课堂”无疑是备战高考的杀手锏,那么,如何在自己有限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笔者把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与各位读者共勉。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高三地理课,以信
期刊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也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长期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技能培养。阅读是语言输入(In-put)的主要途径,更是写作的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体会:高中阶段既然对课文精读部分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应该考虑对课文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师引导学生提取出课文中重要的词汇、精彩的短语和优美的句式,对其进行仿写训练,并授予学
期刊
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期刊
面对新课改风浪的冲击与考验,怎样才能更好地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呢?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
期刊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差,存在着语文课堂“不高效”的现象。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笔者结合我校“实践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模式,对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实践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使语文学科教学更加“高效”谈以下几方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