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教者,必善问”,成功的语文课堂,来自于精心设计的提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务必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一、课堂提问应体现趣味性和激励性
  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激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课文的探究之中。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恰当的激励评价策略,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如在教学完《散步》时,笔者问:“如何看待‘背人’这一举动?”虽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但笔者都一一给予了肯定和点拨,最后把学生引向对文章主题的探讨。可见,恰当的提问和评价,是引领课堂走向深处的关键。
  二、课堂提问应体现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明确“思考什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绝不能似是而非、笼统空泛,更不能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分歧,而应使问题知识化、情境化、活动化、简单化,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余映潮教师曾说过:“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 ,他仅设计了“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创编‘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用比较辨析的方法,编写课文‘词义辨析’卡片”“讨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字既牵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这三个问题,不仅给学生找准了思考的目标,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而且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了课文。
  三、课堂提问应体现层次性和挑战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有问题意识,都有被肯定的需要;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看,提问要难易适中,只有在“最近发展区”提问题,才能启迪学生心智,激励学生求知。对于繁杂的问题,教师可以转化成系列小问题,化难为易,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问题的中心。如《故乡》教参中设置了“为什么说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这个大问题,笔者把它分成三个小问题:①闰土要香炉、烛台和草木灰,体现了闰土的什么愿望?②从“我”对闰土境况的叹息及三个“希望”来看,“我”的愿望是什么?③“我”希望的新生活容易实现吗?为什么?这三个问题由易到难,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易解读文本,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堂提问应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
  布鲁姆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语文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发挥想象力,体验思考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故乡》时,笔者就请学生谈谈:“小说写了闰土、‘我、’杨二嫂、宏儿、母亲等人物,哪个人物留给你的印象最深?”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或者想象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以展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所以,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一系列问题,供学生选择,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空城计》时,笔者就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欣赏课文:①说一说“空城计”这个故事,或改编成话剧;②谈一谈“空城计”中烘托手法的作用;③品一品文中“笑”这一神态的不同作用;④评一评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⑤想一想如何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此外,课堂提问还应体现启发性和灵活性,让提问适合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反应和教学的实际。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水月岩初中)
其他文献
《孩子王》讲述了一个平淡、没有强烈冲突的故事,通过老杆儿的教育经历,向人们呈现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文化的缺失、设施及教材的匮乏以及对孩子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文章开头用“1976”点明了写作时间,但又没有重点突出这个时间下的社会背景,而是不着痕迹地通过“孩子王”的故事,次第拉开几个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精神世界的积极追求。  一、以“孩子王”为代表的知识传承者  “孩子王”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构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1.构想的提出  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软件的开发。特别是我国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它呼唤着教学软件必须一改过去课堂集中演示型、专业训练型、课外检索阅读型的单调模式,转而形成一种大容量、开放式,充分体现交互、合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的多种特性,特别适
我这个语文教师,一谈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就爱咬文嚼字。所以,我就从“理想”这两个字谈起。  先说“理”字,它可以组词为“理念”。我觉得,现在的课堂不是缺乏理念,而是缺少怎样更好地转换理念为课堂行为的逻辑能力。因此,理念要具有理性。在我眼里,“理想的课堂”的三个特点:第一点是理性。没有了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固有的、不变的东西,那就成了天上的飘絮、水上的浮萍,再怎么改革最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和创新,以致于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笔者深感阅读教学之弊,为寻求阅读教学新境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收获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过制造悬念、
年轻时读过一首诗:“毡房前的小河水呀,不知道是浅还是深?就是在梦里也没想到已经送走了青春。如果我知道青春易度,早就该送给你一颗热情的心!”当年,这“青春易度”四字曾令我悚然心惊。后来才明白,这原本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出生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比新中国大10岁。1979年国庆节,我曾有感于岁月蹉跎,写下了“昔日十龄童,今过不惑年”的诗句。不想30年顷刻飞逝,现在是“昔日十龄童,今过古稀年”了
学校的教学活动应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应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更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创造渗透德育的条件,正确处理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提高语文教学的德育效果。    一、学科优势创造德育渗透先机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优势大于其他学科,其两大优势为德育渗透创造了先机。  (1)语文教材所选的范文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小树立坚定的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从中传递出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思想。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随文学习”渐行渐盛,但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识别、判定和分析能力较差,没有构建基本的语文知识体系。语文知识的“随文学习”绝不是死板、不假思索地“
“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告诉我们,在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时,只要提纲挈领地抓住教学重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放任“自由”,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理,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在掌握教育之道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敢于独创教育之法,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运用在课堂中,就如同流水滋养万物,让学生在温情、和谐的环境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自2005年以来,努力践行“启迪智慧,化育生命”这一核心理念,探索“细节教育”。学校育人目标为培养受启慧文化熏陶、启慧教育浸润的智慧少年,这一育人目标既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体现了学校启慧教育的办学特色。智慧少年的特质是外健内慧,它的素养结构包括八个方面:生命健康、品德修养、人文审美、语言表达、学习能力、认同理解、科学探究、自主创新。为促进学生外健内慧特
[摘 要]在全民阅读时代,人文素养的培育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以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为例,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开发适合学情的校本课程,开设阅读社团,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等,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人文素养;阅读素养;兴趣社团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以下简称双甸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创办于1952年,地处如东县西大门,南临如泰运河,北靠334省道。双甸中学于2010年晋升为